查文庫>教學反思> 《散落的鈔票》的教學反思

《散落的鈔票》的教學反思

《散落的鈔票》的教學反思

  《散落的鈔票》一文敘述了地鐵站立明為代表的眾人撿拾散落的鈔票、物歸原主的故事。在金錢與道德之間,所有的人都放棄了金錢,字裡行間都充滿了人與人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讀之使人感慨。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注重了透過朗讀,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點、內心世界,進而深入理解課文的內涵。比如透過體會“我”面對壯漢時的心理描寫和立明面對壯漢時的神態語言描寫,表現了我的膽小怕事和立明的機智大膽、見義勇為,這種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邪不壓正的主題。

  在學習由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的同時,也注重了學生對語言的積累,例如對ABCC式詞語“喜氣洋洋”“眾目睽睽”等此類詞語的積累訓練,把語言積累與語文教學密切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去積極主動地學習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迴歸語文課堂的本來面目。

  最後,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寫法時,又丟擲一個問題:“課文為什麼不直接寫這件事情,而開頭要寫我和立明逛書店和地鐵站的情況呢?” 透過朗讀,學生終於找到了關鍵句子“我想立明家裡生活困難,也就不再堅持。” 我趕緊接過說:“是啊,立明的確很需要錢哪,可他卻能這樣——不貪錢,拾金不昧。”學生對文章的寫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知道了在寫一件事情前不只是要簡單的交代時間、地點、人物,還要將故事情節進行鋪墊,這樣更能突出中心。因此,學習這篇文章的寫法便在孩子們的讀中、議中凸顯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