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

《棉鞋裡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透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讚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這篇課文較長,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課時裡解決了識字,把課文讀正確,並完成了大部分正確書寫生字的任務,所以在第二課時裡,沒有出現過多的識字環節,只是在開課時複習了一下生字詞,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理解課文和朗讀感悟上。

教學中,我抓住“媽媽為什麼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麼給奶奶曬棉鞋?”兩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一年級的語文教學目標裡有一條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許多學生讀起書來沒有輕重之分,拖聲拖調地唱讀。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除了範讀、領讀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我想是不是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來啟發學生如何朗讀呢?於是在課堂上,我注意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指導學生朗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在勾畫、感情朗讀、評議中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特別是透過“更”字的體會,深化大家對媽媽的認識。又如抓住小峰給奶奶曬棉鞋時“輕輕地”動作來體會小峰關心體貼長輩。在教學中我還十分注重指導朗讀,如,“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一點兒”讀兒化音。“暖和”讀輕聲。小峰與媽媽的對話,一問一答,讀出語氣。奶奶奇怪地問:“咦,棉鞋怎麼這麼暖和?”讀出疑問的語氣。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教學得心應手,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感情。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用“因為……所以……”來回答“媽媽為什麼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麼給奶奶曬棉鞋?”進行說話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從課文留白處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小主人翁觀察媽媽的行為,為奶奶曬棉鞋的一舉一動,從而讚揚小峰的美好品質。老師抓住“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老師抓住“小峰想……”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峰會想什麼?小峰由媽媽曬棉被能想到曬棉鞋,體會小峰是個細心、孝順的好孩子。又如讓大家想象,聽了奶奶的話後,小峰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把透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當有一個小同學說:“啊,奶奶真幸福。”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麼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生1: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麼關心奶奶,體貼奶奶;

生2: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

生3: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

生4: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

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我覺得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時,我抓住對話進行朗讀感悟,可就在對話朗讀中生成了一個問題,是我課前所沒有預設到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長句──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學生在朗讀時出現這樣的讀法: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

分析原因有兩個,首先第一個是學生對標點符號還沒有較好的認識,尤其是引號的意義。第二個原因是語文書上正好在“小峰問”後面出現了換行。而第二個原因我分析可能是主要原因。因為是課前所沒有預設到的,課堂生成的東西,所以在處理時沒有能好好地想想,處理得比較困難,最後幾乎是老師沒有辦法了就代替學生回答了。而且課後仍有不少學生讀錯。

問題一:學生雖已經初步認識了引號,但對引號的意義沒有真正理解,而且在平時的朗讀指導中也缺少類似的訓練,我一味地希望學生能夠透過標點發現正確朗讀的方法,走入了一個誤區,其實也是對學生實際水平沒有準確的估量。

問題二:其實透過標點發現問題不是不行,但我缺少必要的鋪墊,比如我如果在發現問題後給學生兩個句子:

①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

②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溼,幹嗎要曬呢?”

然後讓學生透過兩個句子的比較發現標點符號使用的神奇之處,就能更好地把握朗讀技巧,正確朗讀了。所以也正是我處理問題的草率和匆忙導致了失敗。我想,現在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認真地對待課堂上所生成的問題,讓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

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和媽媽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這是人間最美的親情,這是濃濃飄香的溫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