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

導語:《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一

【教材說明】

六年級第十一冊 P137頁 人教社課標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上冊第八組教材的第一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藝術的魅力”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學生特點】

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已初步掌握了透過多讀、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重點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操練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麼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後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說,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雲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齊聲朗讀。

一、激情匯入,揭題解題

1.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啊!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教師在黑板中板書:“知音”),講述的就是兩千多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叫——“伯牙絕弦”。(教師在黑板中上板書課題,生食指書空。)

2.齊讀課題。

教師加節奏,再讀,注意節奏。

“絕”是什麼意思?(斷絕)面對這個“絕”字,你有什麼疑問?

(為什麼要“絕”?什麼時候“絕”?……)

是呀,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應該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琴絃弄斷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一)讀通課文

1.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正音,如有必要,個別難句如“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可帶讀(視情況而定)。

3.教師範讀課文。

4.說說老師在哪些地方停頓?試著用“/”標記。(教師在黑板右板書“/”)

(課件出示正確的停頓。)

5.學著老師的樣子,按照正確的停頓,自己再練讀一遍。

練讀後再指名讀,教師評價。

全班齊讀,教師評價。

(二)讀懂課文

1.“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又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在黑板右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自己琢磨……)

教師小結: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你們看,這位同學,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2.追問:那課文的大意也知道了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讚歎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掌稱快道:“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瞭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3.再讀全文。

理解了課文的意思,我們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好!

三、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一)品讀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同學們,剛才老師說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板書:子期 欣喜萬分 伯牙 悲痛欲絕

2.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為什麼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派生問題思考:伯牙作為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讚過他?別人是怎麼誇獎他的?(想象說話)

3.鍾子期又是怎樣稱讚的呢?

教師引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正因為鍾子期聽懂了自己的琴聲,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為——“知音”!

4.想象說話。

請同學們想象:伯牙的琴聲還會描繪哪些自然景物?鍾子期又是如何稱讚的?

指名回答: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鍾子期曰:“ !”

教師引讀: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鍾子期曰:“ !”

指名回答:(3人)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麼,鍾子期都能感受得到並由衷地稱讚。用課文裡的句子說,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一個所念,一個必得,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視為——“知音”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欣喜萬分。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來,讓我們伴著《高山流水》的樂曲,輪讀課文的1—4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二)品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後一句)

1.配樂,教師講述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於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說:“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後,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請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3.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那就是——悲!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那就是——悲痛欲絕!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再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請再讀最後一句。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弦絕琴,終身不復鼓。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悲痛欲絕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瑤琴,並寫下一首短歌,來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這一段曠世友情,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入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學生齊讀。

2.“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好一個“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同學們,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斷了自己的前程;斷了自己的心絃;斷了自己的希望……)

3.對話伯牙。你是怎麼看待伯牙這一舉動的,怎樣評價俞、鍾二人這一段友誼的?

4.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為了紀念他們重新譜的也一樣精彩。讓我們伴著這首曲子,在傳唱這個故事中結束這堂課吧(配樂、學生齊背課文)!

五、課外作業,鞏固運用

必做: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選做(從以下題中,選擇一道完成):

一星級:聽一聽樂曲《高山流水》。

三星級:讀一讀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一書中有關“伯牙絕弦”的故事。

五星級:將課文《伯牙絕弦》改寫成一個400字左右的故事。

附:板書

25 伯牙/絕/弦

喜 知音 悲

子期 伯牙

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六年級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這篇課文說它不難吧?的確不難,全文只有77個字,5句話;說它很難吧?它又很難,因為這77個字裡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77個字的背後又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內涵呀!本文雖然是文言文,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註釋進行理解,因此我認為理解文意不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舉及其次舉背後隱喻的含義——子期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故破琴絕弦。閱讀這個文字,把重點放在文言感語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會上。透過誦讀、體念、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故事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文言文應該怎麼做。這一環節我覺得不能少。然後從課文題目入手,理解課題含義,拋下懸念是什麼原因讓一代彈琴高手痛下這樣的決心呢?

其次,在讀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兩個問題,一是你讀懂了什麼?二是你從哪裡看出伯牙和子期互為知音的'一句話。讓學生找“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透過反覆誦讀,理解意思,引導學生理解知音,一個善聽一個善彈,這就是知音。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鍾子期前伯牙他會缺少讚美嗎?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呢?

三是引導學生品味知音之情,這是難點。在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在備課時我花費的時間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個環節,怎樣讓學生理解伯牙與子期互為知音,情投意合,我設計了幾個情景教學:(一)是伯牙聽不到子期的讚美和聽到了子期的讚美心情分別是怎樣的?讓學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後狂喜的心情;(二)是如果你是子期聽到伯牙彈琴你是怎樣讚美的?讓學生體會子期和伯牙心靈相通,是一對情感共鳴的知己。(三)是師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對話遊戲伯牙(師扮演讀),子期(學生扮演讀)老師與學生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反覆誦讀,在讀中品味這種知音歡聚的融合與快樂。伯牙琴技高超,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你如何讚美?指導學生練習讀鍾子期讚歎的句子。在讀中感悟互為知音的喜悅,較好的昇華了“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一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高山流水,那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訓練學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課文說句子,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準確地演繹著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中讓學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那個人。

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讀,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難求的情懷,我還蒐集到了子期死後,伯牙寫給子期的一首輓歌,在一曲《高山流水》樂曲中,師朗讀這首短歌,再次昇華本課的重難點,在教學尾聲時,透過欣賞《高山流水》樂曲,讓典雅流暢的琴聲浸潤學生的心靈。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師切切實實地做到走進文字,理解文字,才能帶領學生在文字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飛揚,這才是靈動的課堂。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不敢說這節課我有什麼閃光點,但讓我感到很遺憾的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有些內容會給人以種走馬觀花的感覺,有些詞語和句子的處理有點淺顯,有的甚至一帶而過,今後我會在自己的課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遺憾降到最低。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培養學習文言文興趣。

2.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⒊ 透過朗讀感悟、情景體驗等方式感受“伯牙”和“鍾子期”之間“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深情。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

教學設計:

古文化如璀璨的珍珠,熠熠閃光。瞧,這顆顆珍珠,你能將它收入囊中嗎?

出示與知己好友相關的詩句:

(1)海內存知己,

(2)桃花潭水深千尺,

(3)又送王孫去,

(4)有朋自遠方來,

(5)士為 者死。

請任選一句填空。相機提問:第(2)句作者是誰?第(4)句出自哪裡?

一、揭示課題,質疑“絕弦”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發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時候的一個文言文故事,出示課題:《伯牙絕弦》。誰來讀題。指名讀,老師評價:第一次就把最難讀的一個 “弦”字讀準了;讀得清晰響亮,字正腔圓。 讓我們一起讀課題。齊讀課題。

2、瞭解伯牙,解釋“絕”是什麼意思?(斷絕)“絕弦”是什麼意思呢?(割斷琴絃)師:“絕弦”表面的意思是“割斷琴絃”,其實還指不再彈琴

3、伯牙是名滿天下的琴師,應該愛琴如同自己的生命,為什麼要絕弦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故事。

二、反覆讀課文,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以自己的節奏大聲地讀課文,至少讀兩遍,碰到難讀地方的多讀幾遍。

2、讀通順了嗎?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的朗讀不一樣,光讀通順了還不行,還要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和韻味。下面我們再來讀一遍,這一遍在讀的時候,注意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有困難的可以看看大螢幕上的停頓來練練。

3、指名讀課文,評價1: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老師還沒有作任何講解,他就能讀得這麼通順,這麼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開了很好的頭,誰還想讀一讀?

評價2:讀文言文我們要讀出停頓與節奏,才能讓人感受到古文的節奏美與韻律美。

4、老師最喜歡這兩句話,師範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們也來讀讀,可以想象古人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動作來讀。

5、這篇課文中這句話最難讀,誰來試試?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三、讀懂課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

1、幾遍讀下來,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文章寫了哪兩個人?板書:伯牙 鍾子期

鍾子期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鍾子期,楚國人,生活在漢水邊,是一位以砍柴為生的樵夫。)

2、課文哪句話寫出了他倆的的特點?出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1)這句話中的哪個詞突出了他們的特點?(善)“善”是什麼意思?那麼這句話連起來就是——

(2)指名讀,請讀出你的理解。

(3)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我們一起來讀出他們的特點。齊讀。

3、同學們,課文哪兩句話具體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特點?請用“——”劃出來 。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這一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讀讀這句話,想想從什麼地方體會出伯牙善於鼓琴,鍾子期善聽?

——評:真好,你把古文內容理解了。從哪個詞看出是心裡想到?(志)帶著你的理解讀讀這句話。

*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此時鐘子期的腦中浮現出了什麼樣高山?(板書:高山)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指名說。

(出示:高聳入雲、直插雲霄、巍峨聳立、巍然屹立、雄偉挺拔)齊讀詞語。

*你看,那麼多畫面鍾子期用哪一個詞表達出來的?(“峨峨兮”)這古人寫話如此簡潔,這就是古文的魅力。除了“峨峨兮”還從哪個詞感受到山的高?(泰山) 泰山是五嶽之首,讓我們一起來讀出泰山巍峨的氣勢來。

*當伯牙的琴聲表現高山,鍾子期就能感受高山的磅礴,真是善聽的子期啊!從鍾子期的話中哪裡還能看出他善聽?

——善哉,是什麼意思?(好啊)還可以說是(真行啊……)

你來讀一讀

——評:我分明聽出了你的朗讀中對伯牙的讚美。誰也來讚美?

指名讀。

——如此動聽的琴聲,子期這樣讚歎,齊——(生齊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 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句還有個語氣詞——“兮”,為什麼短短的句子連用了兩個語氣詞呢?

你來讀出兩個詞的味道。指名讀

(2)同學們,讀書就應該剛才這樣,要從字裡行間去體會,從這句話中我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出示: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個句子跟剛才那句句式類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

指名讀。(2人)

——評:我聽出了你的讚歎。你把江河強調出來了,能說說原因嗎?(長江、黃河)

——評:當讀到“洋洋兮”你腦海裡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讀,讀出了江河的那種浩蕩之氣。

伯牙善鼓琴,我們的課後資料裡就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最有名的音樂家,那麼,作為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是表現了高山流水。請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肯定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景色呢?

——教師小結:伯牙的琴聲中有自己高遠志向的表白,有內心懷才不遇的鬱悶,有對親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更有對大自然美麗風景的讚美。

課件出示這些詞語。

*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到這徐徐清風了嗎?

句式練習:伯牙鼓琴,志在 ,鍾子期曰:“善哉, !”

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景來練練。

指名說。

3、小結:好一個善鼓琴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懂,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1)從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不管伯牙心裡想著什麼,子期都知道。

——“念”是什麼意思,文中哪個字跟“念”的意思相近?“必得之”呢?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這樣的朋友,我們就稱之為——知音。(板書:知音)

帶著這種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伯牙心裡所想所念,鍾子期都知道。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讀),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生讀)

(2)同學們,善鼓琴的伯牙用琴聲表現的不僅是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透過他的琴聲,你還聽出了什麼?

小結: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現高山,說明自己有高山般的遠大志向,表現江河,說明自己有江河般的胸懷。而這些,子期都聽懂了,所以說,再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不僅僅是伯牙的知音,更是伯牙的—知心啊!(板書:知心)

其實,伯牙與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讀讀螢幕上的文字,會對他們有所瞭解。

(3)出示: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竟如此懂他的琴聲!

指名一生讀(自由讀)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

師評價: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知我者莫如子期。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讓我們透過讀書再來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那份喜悅和那份真情。出示1-4句(學生感情讀文)

四、感受知音離世之悲,感悟絕弦

1、出示:伯牙和子期多麼想這樣在高山流水之間相伴而行,他們相約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裡相會。第二年的此時,俞伯牙如期赴會,可世事難料,與他相會的是子期那冰冷的墓碑。

高山默默,流水無語,此時,伯牙思緒萬千,他心裡會想些什麼呢?寫下來。

——交流

2、就像你們所說,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讀

同學們,伯牙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希望,斷絕了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留下的是無邊無際的痛苦、孤獨、寂寞和心灰意冷。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你再讀這段話。

——同學們世事難料,那個世上最懂我的人已經去了,讀

——世間風情千千萬萬,可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讀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讀

3、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鍾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寫下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出示: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生齊讀

4、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子期一死,誰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齊讀課文)

5、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只是高山流水之間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讓我們在這曲《高山流水》的音樂中記住這個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續這段永遠不變的友情吧!(背誦課文)

板書:

伯牙絕弦

鍾子期

伯牙

高山流水遇知音

破琴絕弦謝知心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三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魅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學生蒐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情境教學。考教師網www.kao910.com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匯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後,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麼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迴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設: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麼?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麼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麼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麼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設: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穫更多。誰來體會收穫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於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現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麼快的?

生:結合註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麼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合註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後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麼意思?後面的兩個“善”可以怎麼說?

生1:啊!……

師: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麼說?

生:真棒啊!……

師:由此可見,這裡的“善哉”表示讚歎,其他同學讀懂了什麼?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啊!伯牙心裡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裡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裡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讚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讚美他呢?

生:……

師:這種讚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麼?

師:那麼,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後,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動於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麼?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啊!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回讀)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裡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裡還有包含些什麼?

生:……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唸到什麼,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觸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設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裡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裡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麼?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於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配樂,教師深情朗讀)

師:他轉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讚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願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設計意圖)此處設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