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阿炳的代表作品

阿炳的代表作品

導語: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刻苦鑽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間樂曲。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3歲時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主要作品:

二胡曲:《寒春風曲》、《聽松》、《二泉映月》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

作品欣賞:

《二泉映月》

作品創作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大浪淘沙》

琵琶獨奏曲,樂曲共分為三段。

第一段篇幅較長,是全曲的主體,旋律深沉、蒼勁,柔中帶剛。曲中感嘆式的音調,時起時伏的音浪,抒發了壓在作者心底的無限感慨之情。第二段以輕快而富有動力的曲調,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情緒趨於明朗。

第三段速度更快,鏗鏘有力的旋律和堅定的節奏,表現出一種堅強不屈的氣質。華彥鈞的演奏富有功力,表現注重神韻,把這首樂曲處理得既含蓄而又十分深刻,充分體現了他在表演藝術上的高深造詣。

《聽松》

二胡獨奏曲,據作者華彥鈞說:“宋朝時候,金兀朮給岳飛打得走投無路,狼狽逃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的聲音。這曲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也叫做《聽松》o”這一說法雖屬牽強附會,但樂曲氣魄豪邁,感情奔放,也可作如是解。

作者通過鬆濤借物詠懷,在讚頌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曲調剛勁有力,跌宕起伏;結構前後對稱,主體突出。氣魄 宏大的引子,猶如呼嘯的`松濤震盪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第一、三段是轉繞主體前後相對稱的連線性段落,以微弱的顫音和 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第二段是樂曲主體,慢起浙}夾,力度從弱到強,在旋律進行中大跳音程很多,節奏複雜多變,經常連續使用切分音,因而音樂的氣勢 如奇峰兀立,蒼勁挺拔。樂曲的旋律進行酣暢,一氣呵成。後半部採取不規整的自由變化重複。全曲的速度和力度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 弓,即使是在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時也字字清楚而有力,這是樂曲氣勢豪放的因素之一。與《二泉映月》那種極具抒情陛的細膩刻畫、委婉連綿,在音樂格調上截然 不同。

《龍船》

作品描寫人們在端午節龍船競渡時的歡樂情景。阿炳為表現歡樂紛繁的節日場面,選用了民間吹打音樂中常用的迴圈體結構,“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間進行。

《昭君出塞》

作品透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