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肖邦的代表作品

肖邦的代表作品

弗裡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肖邦的代表作品,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物介紹:

弗裡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G小調波蘭舞曲(K. 889),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肖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

肖邦一生創作了大約200首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鋼琴曲,著名的有:2首鋼琴協奏曲、3首鋼琴奏鳴曲、4首敘事曲、4首諧謔曲、24首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18首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32首夜曲、59 首馬祖卡、4首即興曲等等。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

肖邦的主要代表作品:

肖邦共發表編號作品65首(Op. 1 - Op. 65),去世後發表11首(Op. 66 - Op. 74,其中Op. 72有3首)。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

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Op.9 No.2 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Op.18)在《貓和老鼠》中出現過。

降D大調圓舞曲“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鐘圓舞曲”,Op.64 No.1

升C小調圓舞曲,Op.64 No.2

降A大調圓舞曲“離別圓舞曲”,Op.69 No.1

降G大調圓舞曲,Op.70 No.1

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Op.40 No.1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Op.53

降E大調夜曲,Op.9 No.2

升F大調夜曲,Op.15 No.2

降B小調夜曲,Op.9 No.1

降A大調夜曲,Op.32 No.2

第二十三號瑪祖卡舞曲,Op.33 No.2

第四十四號瑪祖卡舞曲,Op.67 No.3

C小調練習曲“革命練習曲”,Op.10 no.12

E大調練習曲“離別”﹑“離別曲”﹑“悲傷”練習曲,Op.10 No.3 歌手陳珊妮曾將肖邦《離別曲》(E大調練習曲,Op.10 No.3)的第一部分改編成同名歌曲《離別曲》,收錄於其個人專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中。

第一號敘事曲,Op.23

第一號詼諧曲,Op.20

第七號前奏曲,Op.28 no.7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Op.66 《I'm Always Chasing Rainbows》使用了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Op.66)的中間部分作為主旋律。

為鋼琴和大提琴所作的C大調引子與華麗的波蘭舞曲,Op.3

肖邦創作的範圍:

練習曲

肖邦創作的練習曲完全突破克萊門蒂、車爾尼、莫謝萊以純技術性練習曲的創作手法,不刻意突出華麗的炫技性,讓音樂傳遞出更深刻的感情。

如《C大調練習曲》(作品10號之12“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俄軍入侵華沙後悲憤之餘寫下的。從技巧上看,這是一首左手跑動練習曲,但從右手壯烈的八度音旋律和左手狂風暴雨般的傾瀉中卻都不難看出作曲家當時內心情緒的極度激動。

圓舞曲

肖邦圓舞曲一向以優美、高雅、華麗而著稱,但由於節奏變化複雜,因而並不適於實際的舞蹈。

從表達形式上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把實際的舞蹈加以理想化的作品,如《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 另一類則為圓舞曲形式的抒情詩,如《升c小調圓舞曲》。

前奏曲

肖邦的前奏曲,可將風格迥異的個曲,自由結合為組曲。

創作於1836至1839年間的《前奏曲》Op.28,這二十四首前奏曲包含了各種不同長度、織度、風格、與多種作曲技巧於其中,調性是以不同的二十四個關係大小調作五度迴圈的排列,其音樂風格則可以歸納為練習曲、夜曲、瑪祖卡、葬禮進行曲、諧謔曲、無窮動、歌謠體、幻想曲與即興曲等型別。

諧謔曲

諧謔曲本意味著戲謔,但肖邦詼諧曲作品中卻並無突出的戲謔,反而多憂鬱和對個人的反抗,其實是包含著對自身的嘲笑與挖苦。

如創作於1831年的《b小調第一諧謔曲》,第一主題是暴風雨般的狂烈,第二樂章註明慢板處,有怪異的和絃。開頭部分的不協和和絃帶著突變的情緒出現,但中間段的“美夢”並未被這突如其來的一拳所擊破。然後第二主題前半段的怪異和絃又相繼出現,重新引入了不斷掙扎、搏鬥、渴求的情緒,直到結束仍未看到光明的前景。

馬祖卡舞曲

肖邦的瑪祖卡舞曲變化性地應用了民間節奏,並按照高度專業化的藝術標準進行再創作,在和聲、調式等方面更有獨出心裁的創造,他的樂曲中有著更精練的旋律,增加了跳躍感,在變化中賦予詩意。

《升c小調舞曲》是肖邦瑪祖卡曲目裡規模最大的,樂曲的開頭受到巴赫的音樂風格影響,有著古典的感情,猶如管風琴的鳴響。封.隆茲評說:“開頭好像為管風琴而作,卻斷然以沙龍風格結束,沒有一首作品像這樣被推敲過。”

夜曲

夜曲是肖邦自己創新的'一種鋼琴獨奏體裁,它具有沖淡平和,寂靜幽瀾的特點,輕緩中偶爾透著那麼一點點沉思。

《升C小調夜曲》,為三段體,第一段以柔聲奏出暗淡的旋律,經種種轉調後,情緒越來越不安;中段速度轉快,出現悲痛的第二主題,它化解為明朗後再復歸第一主題。

【拓展】肖邦人物故事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蘭,父親是一位家庭教師,母親喜歡唱歌。在肖邦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便一首一首的唱給肚子裡的孩子聽,她真期望,寶寶能聽懂她的歌聲,等到小肖邦出世以後,母親也經常給肖邦唱波蘭民歌,雖然那是肖邦只是一個喜歡哭哭鬧鬧的嬰兒,但是每當聽到母親的歌聲時,總是十分的安靜。

在肖邦4歲那年,家裡添置了一臺鋼琴,母親常常帶著肖邦邊彈,邊唱波蘭民歌。

一天,肖邦自我爬上了鋼琴上,去尋找媽媽平時給他彈奏的旋律,而母親和父親正在隔壁房間裡商店給肖邦找一位鋼琴老師呢,當他們聽到鋼琴房間裡斷斷續續傳來的琴聲,他們驚呆了。

“莫非是肖邦在彈琴?”肖邦的父親十分驚訝的問

“是的,是那首民歌”

他們急忙奔向了琴房,果然,肖邦正在凳子上用小手指頭找琴鍵呢,就連父親和母親進來都沒有聽見,他彈的十分專心,明白父母在一旁聽見肖邦把曲子彈完。

“孩子你真聰明”父親一把抱住了肖邦。父親在看到孩子的音樂才華以後,毫不遲疑的給他請了個鋼琴老師,對他進行了嚴格正規的演奏訓練。

老師不僅僅教他彈琴,還給肖邦講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的成才故事,這樣以來,肖邦在練習上更加刻苦了。不久以後,7歲的肖邦就學會了自我作曲。

8歲的時候肖邦便登臺演出了,流水般的樂曲從一個8歲的孩子手中流淌出來,人們都驚訝不已。

有一年的夏天,肖邦的父母帶著他到鄉下去度假,在那裡他聽到了好多好聽的波蘭民歌,14歲那年,肖邦對波蘭民歌已經到了迷戀的狀態,他經常去鄉間收集民歌,到農田幹活聽農民們唱歌,然後把這些歌曲記錄下來。祖國的文化、民族民間的音樂,就像種子一樣,播種在肖邦的心田裡。

19歲那年,肖邦以優異的成績從音樂學院畢業了,第二年,他決定到法國去尋找藝術前程,從此,他開始了超多音樂創作,這些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波蘭民族色彩。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是鋼琴曲。儘管他的老師埃爾斯納等曾一再鼓勵他從事民族歌劇的創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我的所長和所短,始終侷限於鋼琴創作。創作範圍的侷限絲毫不影響尚邦作為作曲家的偉大。他在鋼琴音樂的領域內,不僅僅寫下了超多傑出的作品,並且對鋼琴音樂、乃至整個音樂創作的歷史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作品繼承、發揚了歐洲十八、十九世紀初古典音樂的傳統,大大地豐富了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天地,並對十九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繼續發展、各民族樂派的興起,以及此後整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印象主義音樂等),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他的充滿獨創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寬廣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聲色彩豐富而極有表現力,節奏生動,並常與波蘭民間音樂、舞蹈有密切的聯絡,在形式體裁上也是多樣的,同樣具有高度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