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透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透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先是讓學生大膽猜測兩塊香蕉地(等底等高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哪一個大,再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其實它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透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在此,我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透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後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透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四、我的遺憾

課前預設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透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後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課學生大部分都拼出第一種,後兩種學生沒拼出來,如果在下一次試教中,我想嘗試著透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動手實踐,剪出第二、三種剪法。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的,我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並且透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剪下和平移的思想,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難點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係。

一、重在每個孩子都參與

本節課教學我充分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首先,透過財主分地的故事匯入,讓學生大膽猜測:長方形的地和平行四邊形的地哪塊大?然後讓他們各自說明理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證實自己的觀點。有的孩子提出用數方格的方法,還有的孩子用剪下和平移的方法,然後再進行逐步展開。全班孩子在數格子的時候會發現問題,平行四邊形的格子沒有那麼好數,不滿1格的都只能算半格,雖然數出的答案一樣,但是不太精確,而且孩子們也意識到,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地的大小是不可能用數格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所以我們著重講轉換的方法。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透過割補、平移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係,高與寬的關係,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這樣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二、滲透“轉化”思想,讓所積累的經驗為新知服務

“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採用了“轉化”的思想,現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麼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透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後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節課學生只是拼出兩種,另外一種情況(沿中間高剪開)學生沒拼出來,我只好自己演示出來,讓學生了解,拓寬空間思維想象。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樑,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把三種方法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討論比較,轉化後的圖形和原圖形有什麼樣的關係,並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語言,組長彙報。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孩子們瞭解到轉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後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提供方法遷移。

雖然本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但後半部分的教學還存在著教師不敢完全放手的現象,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課中也體現不夠完善等等。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後,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