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一位地理老師的教學反思

一位地理老師的教學反思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學生對地理教師課堂教學的認識及態度的調查資料,現與大家一起分享。

目前一般中學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是:48.6%的學生認為教師講授時間達40分鐘以上。從學生喜歡地理教師講述多長時間看,56.1%的學生希望教師一節課中講述30分鐘左右。這反映了地理課堂教學結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49.6%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地理課堂不活躍;認為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流機會少或者沒有的學生佔77.6%;認為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疑問的機會少或者沒有的學生佔75.9%。這反映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師不重視課堂教學情景創設,師生互動不夠,生生互動以及學生向教師提問題的機會偏少,說明如何實施“探究式”學習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

有43.3%學生喜歡教師採取探究式教學方式,39.7%的學生喜歡教師採取“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這反映了學生最容易認同的教學方式是“探究式”教學方法,將“探究式學習”的思想滲透到地理課堂教學中,應成為今後一般中學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由此我們可以歸結為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地理課堂上,學生要靈活地採用多種探究性學習方式,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體驗情感,促進探究能力的提高。為此,我認為要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學習,它包括3個基本環節:提出問題、開展探究、表達與交流。

提出問題:學生必須得到一個明確的地理任務,或者在某一情景中自己發現地理問題。這一地理任務或問題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區域性的,但應符合以下4個要求:能引起學生興趣、有一定難度、不同的學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開展探究:學生應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對提出的地理問題或任務進行探究,並獲得自己的探究結果。探究活動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小組分工等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

表達與交流:學生應將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並與其他人交流和討論,從而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並明確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曾有學生針對地理難學寫到:“少年不識地理味,愛上地理,恨上地理,為了地理發了愁。而今識盡地理味,欲說還休,欲罷還休,卻道地理好個愁。”可見如果學生靠死記硬背暫時獲得的知識考出較好的分數,但他厭倦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這不能認為是地理教學的成功。如果地理教學在教會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學業結束,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意向猶存,地理知識的大門則永遠向他敞開。從這個角度講,興趣培養應是現代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如果學生普遍對地理課感興趣,教學過程是成功的;如果學生普遍對地理課的反映平平,說明教學過程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如果學生普遍厭倦地理課的學習,說明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失敗的,一個分數的出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只決定於學習的成功,而且是反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