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

讀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

下面關於讀蘇東坡傳讀後感1000字範文是由pi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家可盡情瀏覽借鑑,希望能幫到大家。

喜歡蘇東坡的詩詞由來以久,或許可以追溯到小學一年級背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時候。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裡感受兄弟情深,在《念奴嬌·赤壁懷古》裡領略豁達豪放,在《江城子》中陪他黯然傷懷……以為懂得他的詩,也懂得他的人,直到教材裡出現他的散文名篇《記承天寺夜遊》——一篇極其短小的遊記,所記只是剎那間一點兒飄忽之感而已。文字裡的寧靜欣悅,我卻無法說清;作者如何陶冶出此種恬適心境,我亦不能道明。單是教學參考書中的背景資料,遠遠不夠令我明徹,我拿什麼來講解此文?

我需要真正讀懂蘇東坡,瞭解他的人生、思想和品格。幸好,有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

作為傳記,該書詳細記述了蘇東坡的一生。但是林語堂說,“才高如蘇東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歲才開始”。四十歲以後,他的人生首次以行動為人所知;四十歲以後,他的人生遭遇了轉折點——“烏臺詩案”。

一、寂寞沙洲冷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卜算子》是 “烏臺詩案”後,蘇東坡以罪人身份謫居黃州,政治上極度失意時創作的,詞中借孤鴻自況,用極美的意境道盡了精神上的孤獨無告。 “烏臺詩案”使蘇東坡坐牢103天,受盡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幾近死亡邊緣。

現在看來,這個案子有點像清朝的“文字獄”。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說蘇東坡在很多詩中流露出對朝廷的不滿和不敬,方法是對他詩中的詞句和意象進行創造性的推斷和詮釋。他們還列出應當處死蘇東坡的理由,在奏章的序言裡說:“蘇軾初無學術,濫得時名,偶中異科,遂叨儒館。”當殺的理由之一是,雖然蘇軾所寫詩之荒謬淺薄,但對全國影響甚大。其實皇帝很愛讀蘇東坡的詩文,每次看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讚美蘇東坡。現在他被搞糊塗了,將信將疑之間幾乎不得已地判了蘇東坡的罪。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這是蘇東坡的弟弟子由的原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他太優秀,能把四周的筆墨比得十分寒傖,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狼狽,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後你一拳我一腳地糟踐,幾乎不可避免。

遭遇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蘇東坡的痛苦可想而知。據說他曾經想自殺,等再一想,倘若如此,必給弟弟招致麻煩。

二、大江東去,浪濤盡

蘇東坡從“烏臺詩案”中走過來了,謫居黃州充任團練副使。

林語堂說:“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黃州是個窮苦小鎮,東坡住在臨皋亭(一個驛站)。他真正務農了,在東坡一片地裡種田幫補生計,自稱“東坡居士”。他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他有時芒鞋竹杖而出,僱一小舟,與漁樵為伍,消磨一日時光。他往往被醉漢東推西搡或粗語相罵,“自喜漸不為人識”。

清苦的生活,卻很難看作是一種懲處,或是官方的監禁。他享受這種生活的同時,給天下寫出了三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後《赤壁賦》。在這種境地,蘇東坡能寫出這等絕世妙文,是令那些因羨生嫉的仇家始料不及的。

周國平評價蘇東坡:“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正是因為人格中有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

蘇東坡自比陶潛,享受安閒的田園之樂,也享受清風明月、山野風光。如他在前《赤壁賦》所寫:“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無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我想,這便是蘇東坡的超脫。

黃州這一段日子,他開始鑽研佛道,潛心研求靈魂的奧秘。他問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寧靜?他開始修煉瑜珈術。對於精神的不朽呢?他對尋求長生之術十分著迷。

三、會挽雕弓如滿月

《蘇東坡傳》讀到一半,發現自己已經很喜歡蘇東坡這個人,之前喜歡的恐怕只是文字。文字的美屬於思想和精神,有時會飄忽而難以捕捉,甚至有虛的可能。行為的美是沉甸甸的真實。蘇東坡擁有天才的才華和豁達超脫的人格,他體恤百姓,為民造福——是一位實幹家。無論在京為官,還是調任各地州縣,甚至在顛沛流離的流放中,他一直是百姓的朋友,為民請命,政績斐然。

在徐州,他奮不顧身與百姓一起抗洪救災。當時富有之家紛紛逃難,蘇東坡在城門口勸阻,以免引起人心驚惶。他說:“我不走,你們最好也不要走。”這樣把大家勸回去。他率數千人築防水工程,此工程長九千八百四十尺,高十尺,厚二十尺。他撲哧撲哧在泥裡跋涉,親身到軍營去見指揮官懇請協助。洪水威脅徐州城四十五天之後,終於撤退。

在黃州,他對當地百姓因貧窮而殺死嬰兒的情況深為驚駭,便寫信給太守,呼籲制止殺嬰。同時他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各村貧苦孕婦養育嬰兒,贈與金錢、食物、衣裳。

在杭州,短短一年半之間,他給全城實現了公共衛生方案,包括一個清潔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他又疏浚了鹽道,修建西湖,穩定谷價,隻身展開救濟饑饉的工作。

在揚州,他看見各處是青翠的`麥田,但大多的農家荒廢無人。因為農民無法償還高額的本金利息,為了不進監獄,只好丟下豐收的田地而逃難。中國的農民和生意人都落在王安石新政的陷阱裡,遇歉年,忍飢挨餓;遇豐年,鋃鐺入獄。這是王安石新政的後果。蘇東坡在杭州時,除去請款、請米、預防災荒,不斷麻煩朝廷之外,還給朝廷上了一道長表章,請求寬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債務。但是朝廷淡漠拖延,他不得不再三上奏。最終,蘇東坡所催請各點,朝廷正式頒佈施行。表章中所提的公債,全部由朝廷下令寬免了。

四、不應有恨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他喜歡結交朋友,用他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他與各行各業都有來往,帝王、詩人、公卿、隱士、藥師、酒館主人、不識字的農婦。他的至交是詩僧、無名的道士,還有比他更貧窮的人。

蘇東坡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但是對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掛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蘇東坡並非才不如人,所以,他從不恨人。他一生屢遭政治陷害,對他下手最狠辣的莫過於章惇這個人。貶東坡於無醫無藥的蠻荒之地嶺南,想置他於死地的正是此人。等東坡北歸,章惇被貶嶺南,一般看來,東坡即使不幸災樂禍,至少可以拍手稱快,但他不是這樣。他不僅把章惇認作老友,打消章援(章惇的兒子)怕他向其父報復的顧慮,而且讓章援轉告其父如何儲藥養生。

五、一蓑煙雨任平生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金榜題名少年得志,各處為官造福百姓,為民請命執著無畏,牢獄之災命懸一線,躬耕黃州淡然灑脫,流放嶺南隨遇而安,煌煌詩篇譽滿天下。人生沉浮,不如意事眾多,他“一蓑風雨任平生”,超然物外。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對他情深厚重,妻妾對他關愛有加。 他亦不忘夫妻恩情,悼念亡妻悽婉哀傷;與朝雲天涯相伴,真情摯愛銘記墓上,也寫《悼朝雲》詞裡。

他熱愛生活。不說其它,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

他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