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得體會

教與學的心得體會

教與學的心得體會

教與學是教學論的核心問題。古今中外的教學論,始終在研討這個問題,當前的教學改革也面臨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下面是小編提供的教與學的心得體會。

教與學的心得體會

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是當前教改的關鍵問題之一。少教多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學合一、教學相長是時下通行的幾種說法。如果想達到教學的理想效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思考。

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的意思很簡單,即教師少教點知識,讓學生自己多學點知識;教師教學時間少點,學生自學時間多點。具體說,“少教”,就是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不要事事全包,教也要教在關鍵處,使學生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而學生透過一定努力自己能理解、掌握的知識要儘量不教、少教;“多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去發現、探究,從而學會學習。

第一,從理論上看,不教或少教是明智選擇。人本主義強調,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知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關鍵是學生要主動建構。

第二,從實踐上看,不教或少教有可能效果更好。1991年,山東高密四中擴班,因種種原因,新擴出的兩個高一班暫時沒有語文老師。學生沒辦法只能自修近一個學期。大家都捏了一把汗,擔心這個班的成績差得太多了。誰知道,期末考試成績卻讓大家大跌眼鏡——這兩個沒上語文課的班級不僅基礎知識部分不比平行班差,而且閱讀和作文的成績還比平行班好。

怎樣才能做到少教多學呢?第一,保證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第二,給予學生自學的權力與自由。第三,教給學生自學方法。

為什麼老師不教或少教這麼難?一個是老師有責任心,講了心裡就踏實了,不講心裡不踏實,意思是,反正講過了,講了還不止一遍,盡心盡力了,學生不會是學生的事;一個老師有擔心,不講或少講,校長會說,家長會說,會指責老師不負責任。其實說到底是膽量不夠,所以說不講需要很大的勇氣。換句話也可以說,敢講課不算本事,敢不講課才算本事。

先學後教

所謂“先學”,不是學生漫無目的地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進行學前指導後,學生帶著問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內容。“後教”,也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相對有針對性地教。

如何先學後教呢?首先,先學要有指導。第一,教師先示範性地帶領學生學,然後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第二,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特別是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第三,避免出現“導”之無方,“放”之無度,缺乏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引和監控,導致先學處於無序、無效狀態,自主變為“自流”。比如,有些老師知道要少講,但不知道自己要講什麼;擬定的導學提綱也只是知識點和訓練點及習題的堆積,缺乏對學生閱讀和思考的引導。

其次,有針對性地教。學生自學後,教師要弄清學生哪些懂了、哪些不懂,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簡言之,教學生不會的,這才是教學的要害。凡是學生自己看書能懂的,不教;凡是看書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夠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經過同學之間討論能懂的,也不教。

以學定教

“以學定教”有三層含義,第一,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學習情況,來確定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第二,根據學的目標來確定教的目標,根據學的`內容來確定教的內容,根據學的方式來確定教的方式,根據學的進度來確定教的進度。第三,教師教得怎麼樣由學生說了算,就是說,教學成效由學生來評價。

以學定教有兩種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先學後教,這是從時間上說的。比如,洋思中學的五環節模式。第二種是以教導學。在錢夢龍的導讀模式中,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經驗在對學情有所把握的前提下設計教學內容。錢夢龍認為,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學內容是客體,之間介入了一個起指導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師。他的這種認識就是把教育理解為一種有教師指導的學習活動,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教育的本質。為了達到比較理想的教育狀態,教師必須樹立學生意識,善於“同邊促進”。就是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讓學生學習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發生積極變化。

教學合一與教學相長

陶行知曾提出“教學合一”的基本要求: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教學相長”不僅被用以闡釋教師“為教而學”的個人意義,還被用來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係。研究表明,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話語中,“教學相長”中“長”的主體、內容、方式等都發生了諸多變化,衍生了不少新意。

就“教學相長”中“長”的主題而言,當前不僅看重教師成長,更看重學生成長。也就是說,“長”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教師主體,而是教師、學生兩個主體。就“教學相長”中“長”的內容而言,當前不僅看重教師知識、學問的增長,而且看重教師擁有怎樣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教育智慧和教育良知,也包括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教學相長”中“長”的方式而言,當前不僅看重教師的個人進步、自我修煉,而且要看重團隊學習和專業發展共同體,同時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合作意識和能力。現在,用通俗的話說,教學相長是學生在茁壯成長,也應該推動教師茁壯成才。

教與學的心得體會

多年的教學生涯,有很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東西,我把它寫下來,與各位同事共勉。人不可不犯錯誤,總有失誤和不理智的時候。當犯了錯誤後,定會有內疚;當衝動過後,難免會有悔意。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冷靜下來,清醒一下大腦,整理一下思緒,認真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從中真的會從中體會出許多,感悟到許多。學會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取長補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斷地走向成熟。

【懂得變通,學會換位思考】

不要總是抱怨生活的艱辛,命運的不公,不要壓抑自己,迷失自己,讓自己沉淪在憂傷裡不能自拔,更不要自暴自棄。懂得變通,靈活地處理事情,會讓你跨越生命中的很多障礙,少走許多彎路。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理解別人的難處,從中能學會許多為人處事之道。

【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

生活每天都在繼續,但有些東西不可能每天都在繼續。有的東西我們可以選擇永遠把握,但有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學會放棄。有人說,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煎熬,那種取捨不定的掙扎是那麼的痛苦。對於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抓不住的情感,只能選擇放手,不能猶豫不決。放棄和堅持只在一念之間,果斷地做出決定,才能讓自己徹底斬斷痛苦,重新獲得一個全新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心靈歸屬。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才會活得更灑脫。

【過於在乎朋友,受累的是自己】

朋友之間,既有同性的友情也有來自異性的友情,要想保持長久的友情,必須要真誠待之,以平淡來維持,一切順其自然的發展。並不是因為彼此友情深厚了,就要過多的去關注對方,過多的在乎對方,過多的遷就對方。如果我們過多地關注著,刻意地在乎著,痴情地牽掛著,深情地依戀著,反而因為太在乎而讓自己變得敏感,變得脆弱,最終受累的是自己。

【與別人鬥氣,就是與自己過不去】

當遭到別人的誤解,遭到別人的質疑,你會不生氣嗎?當然做不到。你可以去辯解理論,也可以用樣的方式去反駁質問。可是,這樣定會遭來對方的還擊,事態愈演愈烈,最後的結果定會讓自己更加氣惱,這不是與自己過不去嗎?與其這樣,還不如保持沉默,不予理會,淡然待之。你沉默了,這樣對方也就會自討無趣了,一場風波也就因此而平息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