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成語教學的心得體會

成語教學的心得體會

成語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成語,對充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質量,增強學生語言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的基本要求。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成語教學做了一點嘗試,作了總結歸納。

一、會意停頓,朗讀理解。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幾乎都來用兩兩隔開的方法教學生讀成語,如“三顧/茅廬”“綠草/如茵”,“變幻/無常”,“安居/樂業”因為這樣的朗讀聽起來即整齊,又有節奏感。其實,有些成語我們在教學時可以根據意思來停頓。如“川/流不息”,這樣朗讀起來便於學生聯想到“水不停地流動”,類似的成語還有“必/不得已”“兵/不厭詐”“避/而不談”,還有一類成語朗讀時可以這樣停頓,如“自以為/是”,這樣一讀意思很明確:“自己以為是對的”。類似的.成語有“無動與/衷”“必經之/路”“不解之/緣”等等,不同的停頓便於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成語的意思,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對成語朗讀方法的指導。

二、變換詞序,點撥理解。

在教學成語時,我們往往會為了某個成語意思的理解尋找各種圖片、各種道具,有時還要準備些精彩的節目表演……其實,在教學時,我們只要變換一下成語的詞序,意思就很清楚了。例如,教學《廬山雲霧》一文時,為了理解“千姿百態”老師費盡心思,圖片欣賞一幅又一幅,課文朗讀一遍又一遍,最終也就是完成了理解成語的意思。但我們不妨試著變換一下詞序,變“千姿百態”為“千百姿態”或“姿態千百”,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類似的成語還有“避世離俗”變換詞序為“避離世俗”,“殘軍敗將”變換詞序為“殘敗軍將”。類似這樣的詞語,我們不必大費功夫去引導學生體會,只需輕輕一點撥,學生就能完全理解。

三、故事明理,自學理解。

對於寓言成語理解,我們應抓住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來教學,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亡羊補牢”等,這些寓言故事成語都透過一個短小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再聯絡生活實際,學生定能理解記憶當學生再遇到寓言成語時,很自然地想知道故事梗概,便於自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