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關於2017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本文是有關2017年教師個人研修計劃,歡迎閱讀參考,聘才網小編蒐集整理。

關於2017教師個人研修計劃篇一

我是一名青年教師,2015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年初有幸成為“東營市孫慶民名師工作室”的一員,倍感幸運,又深感責任重大,為更好的制定2017年的研修計劃,首先對2015年的研修現狀從觀名師課堂、聽專家報告、聚線上研討、研導學反思等4個方面進行簡單梳理:

1 觀名師課堂

2015年4月15日,有幸在東營市勝利第三十四中學再次走進了上海市特級教師、嘉定區教研員孫琪斌老師的課堂,執教課題是《相似三角形》的專題複習課,聽後對我這個青年教師觸動很大,相信骨幹教師也會有震撼,這件事讓我對“退一步 海闊天空”(本意是指做人做事要有寬容之心)這句哲學名句有了另外的一層感想:

我們的課堂,特別是複習課,是否也應該退一步?

退一步,讓學生走上講臺;退一步,讓課堂走向簡約;退一步,讓思想走入深處。

退一步,是一種人生哲學,而退一步,也應該是當下我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哲學追求……

2 聽專家報告

2015年9月29日,作為名師工作室成員,有幸在東營市勝利第二中學聆聽了浙江省塘溪中學副校長吳江林老師的專家報告,報告中介紹的“五步轉化法”撰寫教學目標引起了我極大地興趣。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而在現實教學中卻被遺忘在了角落。恰逢2015年11月中旬要參加東營市的青年教師優質課的說課比賽,便嘗試著用吳老師的方法撰寫了“角的平分線的性質(1)”的教學目標(①透過閱讀課本和合作交流,能用尺規作出一個角的角平分線,並說出每一步的作圖依據;②透過動手實驗、畫板演示和幾何推理,探索並證明角的平分線的性質並能利用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體會數學的嚴謹性,在小組交流和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沒想到一個可觀察、可測量、可評價的教學目標就產生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此外,結合此次活動和說課撰寫的《導學引路 反思通幽 拓展入勝》已經透過國家級期刊《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的三審,只待終審……

3 聚線上研討

在參加工作室以來,參加了無數次的線下交流和線上研討,但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今年暑期為專門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而發起的一次線上研討活動——兩人制暑期集中課例打磨。眾所周知,青年教師進入學校,學校為快速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會指定一名師傅,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事務比較繁忙,師徒二人真正坐下來討論教學的時間還是有限的,而這次活動卻克服了上述的弊端。

活動中,首先確定了課例打磨的課題——圓(1),接下來確定了研討的活動流程:青年教師基於個人經驗備課

青年教師與骨幹教師交流備課思路

青年教師結合骨幹教師指導和網路資源進行二次備課

將二次備課教案轉至其它結對小組

釋出教學設計終稿,最後從欣賞的視角看圓、推理的角度學圓、生活的現象思圓、更進一步的學圓等四個環節設計出了教學設計的終稿。

此外,本次活動的整個介紹反思成文《基於“兩人制暑期集中課例打磨”的實踐與思考》發表於2008版核心期刊《中學數學》(下半月)2015年第10期,文中指出:“兩人制暑期集中課例打磨”為青年教師點亮了一盞燈;“兩人制暑期集中課例打磨”為骨幹教師推開了一扇窗;“兩人制暑期集中課例打磨”為二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

4 研導學反思

2015年10月,“‘導學反思’和諧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正式立項為東營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編號為125DYJG210,相信該課題在孫校長的帶領和全體工作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必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作為工作室的成員之一有幸成為了上述課題組的成員,一年來為促進課題的順利開展進行了多次的同課異構活動,最終確定了教學流程和關鍵環節:首先要說明的就是6個教學環節,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如果每節課都這樣設計會不會太“八股”了,的確會有這種感覺,但是我感覺,這樣的教學流程對青年教師或者對未成形的教師而言,幫助都是很大的,我們按照這樣的教學流程就設計出了一堂堂完整的課;其次,要說明的是其關鍵環節,那就是導學和反思,比如現階段我們思考的就是:(以導學環節為例)什麼樣的知識適合設計成導學環節?導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導學環節在一節課中的功能、價值、意義如何定位?

此外,與之相關的研究論文《基於“‘導學反思’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及幾點思考》發表於國家級期刊《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2015年第12期;根據該教學法的一次課堂生成,撰寫的《易想的解法謂之自然》也順利錄用於2011版核心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初中版,擬於2015年第12期或2017年第1——2期刊出……

結合上述現狀,特制訂2017年研修計劃如下:

1 參加研修活動

在過去的一個學年由於擔任初四教學,任務比較繁忙,特別是第一次參加初四的教學工作,有點手忙腳亂,所以參加專案組的集體活動比較少,在2017年儘量克服各種困難,積極參加專案組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積極撰寫研修心得,及時釋出部落格,在研修活動中向專家和同行多請教,多學習,爭取儘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 爭取上公開課

在2015年的梳理過程中可以看出,用‘導學反思’教學法設計了兩節課,一節是“圓(第一課時)”,另一節是“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第一課時)”,但這兩節課一節是網上研討,一節是說課,都缺少實踐的機會,爭取可以有實踐檢驗的機會,在實踐中發現不足,在實踐中尋求進步,進而儘快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

3 閱讀專業期刊

2017年繼續自費訂閱相關數學專業期刊: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中學數學(下半月)、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可以看出經過閱讀相關專業期刊,2015年實現了結合課堂教學在上述三本專業期刊發表文章的目標,希望在2017年能夠透過閱讀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課堂教學的實踐能力。

4 發表相關文章

爭取在2015年的基礎上,繼續實現突破,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能夠在高水平的核心(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中學數學(下半月))和國家級期刊(中國數學教育(初中版))繼續發表相關教研文章。現在撰寫的教研文章的類別主要是教學設計或解題教學類,期望2017年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

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個團隊可以走的更遠。

相信,“東營市孫慶民名師工作室”就是這樣的一個團隊,我們必能在這個團隊裡走向自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

關於2017教師個人研修計劃篇二

從教15年來,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但這遠遠不能達到一個好教師,骨幹教師的要求。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教師終身與書本打交道,與人打交道。超時工作,超前學習,超時思維的勞動創造是教師必備的修養和習慣。能夠與任何人合作是教師必備的處事哲學。這種修養與習慣多少都帶有強制性,強制自己找時間學習,強制自己克服懶散的陋習,強制自己與他人協調工作,協調生活。天長日久也就養成了勤於動腦、勤於動手的、勤於聯想、勤於開拓創新的習慣,這種習慣的形成實際上也貫穿於自己的生活工作中,處處體現出一個人的做事能力,與他人合作的人格修養。

此次參加了廣東省骨幹教師培訓,再次給了我一個專業發展提升的平臺,於是我制定了2017年度個人研修計劃,內容如下:

一、多讀對自己有用的書,進行讀書研習。

廣泛閱讀各類書目,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領悟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的真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注意多鑽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近期內,我計劃精讀《新課程標準(2011版)》、《新課程標準解讀》、《細節決定成敗》、《聽名師講課》等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餘,我計劃欣賞一些文學書籍,寫好讀書感想,從而不斷充實自己。

二、在實踐中進行教學研討升。

目前進行的新課改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作為一名老教師,我將繼續積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同時,積極主動地定期進行示範或研究教學,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做創新型的教師。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一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穫,及時歸納、及時總結,寫出教育教學研討論文,力爭發表一到兩篇文章。並一如既往地準時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提升教學研究能力。

四、具體實施方案

1、勤於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學習,可以使自己瞭解前人和他人,瞭解過去和未來,關照反思自我,從而獲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三學”。

(1) 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2) 多渠道地學。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澱;也要在“無字處”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3) 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資訊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善於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揚長;審視今天——在審視中甄別;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創新。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勤於動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 及時積累專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2) 嘗試進行教學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

通向未來的路不是回家的路;過去為你贏得成功的方程式將為你的明天帶來失敗。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受住“極限”的考驗,在超越自我的同時,逐步實現人生的價值。面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我充滿了信心,也有許多美好的設想。我將帶著自己的激情和規劃步入這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走進學生心靈,創造多彩人生,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