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賞月的由來

中秋節賞月的由來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永珍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月到中秋分外明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溼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溼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溯源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永珍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溼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溼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賞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