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人生

職場人生 他們為什麼逃離工科

職場人生 他們為什麼逃離工科

湖北某高校材料與工程專業的張文,畢業以後,父母幫她安排了一份與她專業比較對口的工作——天津一家制藥廠。但幹了不到10天,她就放棄了,“每天和那些無生命的瓶瓶罐罐打交道,生活相當無趣。而濃重刺鼻的藥劑味兒更是每每勾起我大學做實驗時留下的痛苦回憶。”

後來她進了一家貿易公司。對於逃離,張文直言,“一點也不後悔”,雖然現在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2000多元,但這家貿易公司終於讓她脫下了“灰大褂”,過上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

本科學材料的劉磊至今記得新生報到時,第一件事就是去領一雙牛皮大頭鞋,有師兄解釋,這是為了怕實習時一般鞋子在車間走動踩上釘子,劉磊當時就覺得內心一陣陣發冷。

不久後的工廠參觀一日遊:雜亂的車間,轟鳴的機器,灰暗油膩的工作服……更是讓劉磊堅定了“逃離”的決心。劉磊開始一邊應付本專業,一邊咬牙選修了經濟學的課程,過年回家聽學經濟的同學描繪的藍圖,更是認準只有這樣才能找到“社會精英”的感覺。

大四那年,雖然劉磊所在的學校這個專業全國首屈一指,找份工作完全“不在話下”,但他最終選擇了跨專業考研,在學校周邊找間小屋,孤獨地付出了兩年艱辛,終於熬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專業研究生。

胡力目前在上海的某家IT公司做銷售經理,而學冶金專業出身的他此前已經在該領域內從事了3年的技術工作。

2008年4月,胡力考慮改行,對付出多年艱辛的專業的留戀,讓他足足思量了一個月,“每天晚上都是徹夜難眠”。

雖然之前“技術人員”的背景對他現在的銷售職位有所幫助,但轉行的另外一層原因,是不得不面對的“生活壓力”。

“我們當時的專業是好就業,但是大家收入都是1200元(每月),人家法律專業工作是不好找,可一旦進個律師所怎麼也能賺個三五十萬(每年),”提起自己當年的選擇,他憤憤地抱怨,“為什麼就業熱還會報名冷呢,絕不是沒報的學生傻!”

由麥可思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撰寫的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調查顯示,工科專業就業優勢明顯:如採礦工程、石油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冶金工程、飛行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等專業,無論是“211工程”院校還是非“2l1工程”院校,就業率均在95%以上。

高的就業率並不意味著高的薪金回報。恰恰相反,調查同時顯示: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遠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在北京某國有大型銀行做財務工作的張小姐介紹,我國金融業與製造業的收入差距比國外大得多,且不說拿幾十萬、幾百萬元高薪的高管,一個金融專業專科畢業生進銀行做櫃檯先生、櫃檯小姐,起薪就能在每月2500元以上,幾年後年薪可升至5萬元乃至更高,而多數工科專業本科畢業生則有些汗顏,一般起薪也就每月1500元左右,即使在工廠幹到退休也很難掙到5萬元的年薪。

不僅僅是收入。一年多的比較和觀察中,細心的胡力發現,工商管理,經濟(包括財會、金融、經濟學)等專業業務發展迅速,其升職也快。相比之下,工科生升遷之路漫長得多,一般專業畢業生實習期就長達一年,熬到高階工程師需要20年左右,而往往等實習過後,同期畢業學經濟的一些同學已經混到主管了。

“100個工程師裡,只能出幾個高階工程師,而幾個高階工程師裡,只能出一個管理者。哪一天才是出頭之日呢?”在胡力的'反思中,透著人生哲學的思辨,“當週圍一些人花費同樣的時間後取得了你十幾年或一輩子才能取得的成績和財富時,你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清華大學高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王孫禺認為,“付出與回報的比較值正左右著考生和家長對專業的選擇。”在王孫禺教授看來,20世紀中期,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對於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也開始旺盛,工科出現了一個快速發展期·同時,在社會心態上,“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成為一種流行的主色調,幾代優秀的工科生選擇了在戈壁沙漠戰天鬥地,是有了“兩彈一星”的榮光。

王孫禺認為,改革開放以後,文科發展迅速,學科不健全,考生選擇上開始出現多元化,“這一人生路徑選擇上的多樣性無疑是社會的一種進步。”但同時,工科的艱苦性開始為人們所關注,由於撬動社會心態的一大重要槓桿——工資收入。在與市場結合緊密的經、管、法等學科領域率先拉開差距,工程師們則主要留在國有企業和科研院所,這裡延續著計劃經濟時代改變不大的薪酬體制,優秀者與平庸者的收入基本沒有差別,他們的積極性無疑會因為與外界的強烈反差而受傷害,因此,傳統工科專業被考生們或“敬而遠之”或紛紛“逃離”也就不足為奇。

“逃離工科”的問題不僅在於“工科”這個學科本身,更重要的是一個整體環境的改變,他們逃離的是一種逐漸消減的環境生態,投奔到一個優勢資源已經向經濟、金融、地產等熱門行業傾斜的系統中。但是,隨著2009年之後,中國經濟轉向新的模式: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模式,宏大的工程規模正為中國工程科技人員的成長提供著千載難逢的機遇。世界的目光已經聚焦中國。“中國是未來的製造業大國,未來的中國急需大量的工程師,工程教育在中國的前途不可限量。”美國工程教育界最具影響力的組織——美國工程教育協會這樣評價說。中國的工程科技及其人才有可能成為世界上兩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資訊化、市場化、城鎮化、全球化的高潮中,中國的工程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都將得益於此,所以長遠來看,逃離工科只是一種暫時現象。


[職場人生 他們為什麼逃離工科]相關文章:

1.職場人生 他們為什麼逃離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