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

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教學重點

一是體會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學步驟

一、匯入

由《格列佛遊記》中“特意讓目盲者為畫家調色”導人。此事頗不可思議,而貝多芬正是這樣一位失聰的作曲家,其中艱難不言而喻。

二、整體感知

1.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說說其間寫了哪幾件事。(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的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

2.用幾句話概括一下作者筆下的貝多芬的形象。(貝多芬的形象: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3.文中貝多芬的哪些話深深觸動了你?你對這些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

二、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一:體會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學生:默讀全文,篩出生字。

小組討論;梳理文章主要內容,並以女傭的口吻概括那天發生的事。

教師: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選幾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

2.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來。

小組討論:

①互相幫助,理解句子含義。

(此時螢幕顯示相關背景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義。如:貝多芬名曲創作時間與雙耳失聰時間;其侄兒情況;其演奏會盛

②各組之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作答。

教師:適時點撥疑義,並加以提煉補充。 回顧品味是一種收穫,在反思中進步,講課也是這樣。

當初,在設計這堂課時,確實煞費了一番苦心。自己感覺其中有幾處“別有用心”:

1、《命運》交響曲匯入,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給學生營造一種感悟的氛圍;《命運》交響曲結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命運》交響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音樂,透過熟悉的音樂拉近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人的距離,給學生們一種親切感。另外,此交響曲,有一種扣人心門的感染力,隨著強勁的音樂,讓學生感慨地進入學習的氛圍,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目標從繁到簡,學生思路清晰。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最終的面面不到,所以簡潔、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從看似點滴中收穫頗豐。所以,在本課時的設計上我只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全面認識貝多芬。從而促使需要提煉學習的寫作方法盡顯其中。

3、還課堂於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4、分層作業,對症下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是一種藝術,而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心,我會用踏實與自信,虛心與好學唱響心中美麗的歌

小結:研討學習的經驗:應聯絡背景理解文句含義。

3.小結要點一。

要求學生:欣賞貝多芬名曲《命運交響曲》,談從音樂中聽出了什麼。

教師小結: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著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裡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羅曼羅蘭)

師生共同為本文重擬標題,以此將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煉,並將板書補充完整。

三、研討學習本課要點二:學習文章描寫人物外貌的技法

1.導人:我們已深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卻仍與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畫?(出示貝多芬畫像)

2.要求學生:跳讀全文,勾畫關於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並說說這些外表的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概括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傳神,忌點點俱到,忌“臉譜化”。

3.實踐: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

四、歸結全文

1.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此次訪問的收穫。選派代表概括小組學習成果。

2.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1.聽貝多芬名曲,提高藝術素養。

2.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教師精選篇)

教後記:雄渾激昂的《命運交響曲》叩擊著你的心靈時,你也許想起了貝多芬這位音樂巨匠——遭遇到命運沉重打擊,但他沒氣餒。生活中,教會學生要堅強的面對挫折,一貝多芬為榜樣。同時可以側擊其他的作家。

回顧品味是一種收穫,在反思中進步,講課也是這樣。

當初,在設計這堂課時,確實煞費了一番苦心。自己感覺其中有幾處“別有用心”:

1、《命運》交響曲匯入,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給學生營造一種感悟的氛圍;《命運》交響曲結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命運》交響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音樂,透過熟悉的音樂拉近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人的距離,給學生們一種親切感。另外,此交響曲,有一種扣人心門的感染力,隨著強勁的音樂,讓學生感慨地進入學習的氛圍,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目標從繁到簡,學生思路清晰。

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最終的面面不到,所以簡潔、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從看似點滴中收穫頗豐。所以,在本課時的設計上我只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全面認識貝多芬。從而促使需要提煉學習的寫作方法盡顯其中。

3、還課堂於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4、分層作業,對症下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是一種藝術,而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心,我會用踏實與自信,虛心與好學唱響心中美麗的歌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2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2.體會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寫,學習從外貌描寫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個性氣質和精神風貌的寫法。

【重點難點】

學習肖像描寫的技巧。

【知識連結】

1.作者簡介

何為,原名何敬業,1922年生於浙江定海,歷任報紙記者、刊物編輯和電影文學編輯,1937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寫過詩歌、小說和散文,1956年後主要從事散文的創作,著有《第二次考試》《織錦集》《臨窗集》等散文集。

何為的散文,善於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進行深入的開掘,同時,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動性,有較精巧的構思和深遠的意境,語言簡潔優美。

2.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鋼琴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自幼跟從父親學音樂。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最為著名),歌劇《費黛里奧》,戲劇《哀格蒙特》《雅典的廢墟》配樂,鋼琴協奏曲五部,小提琴協奏曲一部,絃樂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鳴曲十首和彌撒曲兩部等。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深邃___ 躊躇___ 磐石___ 紐扣___ 喧囂___

2.多音字注音組詞

挑( )___荷( )___喪( )___掙(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3.詞語填空

( )人注目 雜亂無( ) 零亂不( ) ( )不作聲

( )不通風 不見( )日 掌聲( )動 ( )勞無益

二、合作探究

整體感悟課文後回答

1.“客人”訪問貝多芬的過程中,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2.作者筆下的貝多芬,主要的性格特徵有哪些?

3.貝多芬超出常人的地方表現在哪裡?

4.文章怎樣透過肖像描寫來表現貝多芬的生活遭遇、個人氣質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精讀精練

①命運加在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將他的靈魂鎖閉在磐石一樣密不通風的“耳聾”之中。這猶如一座不見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過,“聾”雖然帶來了無可比擬的不幸和煩惱,卻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相隔絕的安靜。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

②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裡吃簡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說起他往昔的許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時跟海頓學習時的生活,包括他為了餬口指揮鄉村音樂隊的生活……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書裡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③貝多芬向他的客人敘述最後一次指揮音樂會的情形。那次節目是《費黛里奧》。當他站在臺上按著節拍指揮時,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可是誰也不忍告訴他。演奏告終,全場掌聲雷動。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揮台上,直到一個女孩拉著他的手向觀眾答謝時,他才緩緩地轉過身來。原來他完全聾了!他永遠不能擔任指揮了!

④貝多芬對客人大聲說:“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

1.作者將“耳聾”比作了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書裡流著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並且加以引申開的。”

3.“聽眾的臉上都有一種奇怪的表情”這是什麼原因?

4.段③末尾連用兩個歎號,有什麼作用?

5.貝多芬能夠向客人敘述自己最後一次指揮的情形,這表現出他怎樣的精神?

6.貝多芬為什麼會說“一個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談談你的理解。

7.假如你是貝多芬最後一次指揮的音樂觀眾,當時會有什麼感受?請簡要寫在下面。

【總結反思】

一三音樂巨人貝多芬(二課時)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培養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的精神世界,培養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導學過程】

一、合作探究

1.作為一個音樂家,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雙聰慧的耳朵,而貝多芬卻沒有,他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請試著談談你的理解。

2.貝多芬曾說過:“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聯絡課文談談你從中感受到了他怎樣的生命力量?給你什麼人生啟迪?

二、拓展提升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貝多芬與《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一天夜晚,他在____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住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過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就推開門。輕輕地走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甲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你來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____。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著月光,按起琴鍵來。□乙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____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丙皮鞋匠看著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的大海。

□丁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A)幽靜 清幽 波濤洶湧 波光粼粼

(B)清靜 幽靜 波光粼粼 波濤洶湧

(C)幽靜 清幽 波光粼粼 波濤洶湧

(D)幽靜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濤洶湧

2.下面一句話是從文中抽出的,根據文意,它應當在文中的( )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

A. □甲處 B. □乙處 C. □丙處 D. □丁處

3.這篇文章所寫事情發生的時間是____,地點是____的小路上、茅房裡、客店裡,主要人物是_________。

4.皮鞋匠從貝多芬彈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麼?(不超過15個字)

答:

5.貝多芬為什麼彈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飛奔回客店?(不超過24個字)

答:

6.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不超過15個字)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3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一篇寫人的散文,作為“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成就無人能及,作為與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無論從哪一方面說,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在上課伊始,我指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難句,從而一步步地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體會其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

一、樹立人文意識,確定教學重點

《音樂巨人貝多芬》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現他耳聾後生活中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文章以客人的訪問為順序,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的表現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

文章中貝多芬的喜怒哀樂鮮明可感,給讀者心靈以震撼,使這篇文章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應以人文意識為中心:1、品讀課文語句,著重從肖像、語言描寫中深入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人物形象;2、學習貝多芬敢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感悟正確的社會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1、強調學生的“自主”閱讀。《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過程中的幾件事;整體感知貝多芬的個性特點,要有自己的看法、評價和體驗。

2、本課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討論”。“討論”體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

性和合作、探究性。討論的中心話題是“課文中的貝多芬

是個怎樣的人”。採取分組討論法,學生的創造性概括應加以提倡,如:貝多芬才華橫溢卻遭遇命運的致命打擊,他與世隔絕、生活暗淡,內心極度痛苦、寂寞、絕望,絕望中苦苦而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繼續堅持音樂創作而成為音樂巨人。我看學生這個說法更吻合課文內容而富有獨創性。

3、“質疑”也是這節課必不可少的一環。《課程標準》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學生經過獨立的自主閱讀後,會有“自己的疑問”,這時應允許他們尋找合作伙伴進行研討,仍然得不到解答的問題,則可以集中起來進行研究,教師作適當的點撥。如文章最後,貝多芬說:“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一分鐘裡希望寫出的音樂。”這是一個透視貝多芬心靈的視窗,而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似懂非懂。但本節課我就沒有設定學生質疑這一環節,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加以對學生該方面的訓練,讓其學會質疑解疑,讓語文課真正地鮮活起來!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4

回顧品味是一種收穫,在反思中進步,講課也是這樣。

1、《命運》交響曲匯入,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給學生營造一種感悟的氛圍;《命運》交響曲結尾,再次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命運》交響曲是學生們耳熟能詳的音樂,透過熟悉的音樂給學生們一種親切感,讓學生進入學習氛圍,更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目標從繁到簡,學生思路清晰。在本課時的設計上我只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全面認識貝多芬。從而促使需要提煉學習的寫作方法盡顯其中。

3、還課堂於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5

法國作家梅里美說得好:“作詩只能說到七分,其餘的三分應該由讀者自己去補充。”我馬上聯想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的藝術,覺得教學藝術也和詩一樣,頗有相同之處:教師講課也只能講到七分,其餘的三分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補充,去創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傳統觀念課堂教學不應該講通講透,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留足學生思考的餘地,讓學生自奮其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甚至覺得有些課文,教師可以只講五分,滔滔不絕,把教材上和教參上的知識和盤托出,這本來就是越俎代庖的錯誤之舉,犯了藝術上所說的“直露”的毛病,我們要花的功夫應該是在設計和點撥上面,時而煽情,時而理智地引導總結,因此,我覺得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來學習主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1、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新課程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理念,這意味著我們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將要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生產模式”,讓每個學生的個體獲得充分地發展,培養出有個性的人才。這個案例就本著新課程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遊戲、採訪、學生互相之間設疑解疑,仿寫,賞析音樂等等,它不但豐富了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寓教於樂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以讀為本,運用各種朗讀法,欣賞品味文章。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語言比較地生動傳神,也有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話,不可能光靠著語言的傳達給學生,在這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情況下,只有透過學生多次的朗讀來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品味這些語言,教師靈活地運用快速閱讀、默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的內涵,在讀中培養朗讀能力。

3、在實踐中去體驗文章深厚的情感。

課程內容不應該是單一的、理論化、體系化的書本知識,而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果沒法真實,也可以類比式的模擬體驗,使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運用“盲人畫家畫牛頭”的遊戲匯入就是為了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盲人失去視力的痛苦,從而聯絡課文體會到失去聽力的貝多芬,將面臨怎樣的災難。這時候,學生對貝多芬的崇敬之情絕對不會只是浮於表面的,他們對“偉大”這個詞會有新的體會的。

4、賞識學生、全員參與、共同發展。

欣賞音樂等活動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題,特別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但是正是這給活動的順利進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想利用巨大的反差(遭受如此大的打擊與挫折,卻能創作如此震撼人心的驚世名作)效應,強化教學效果。之所以選擇《命運交響曲》,是因為從古至今,貝多芬這個名字就始終與古典音樂等量齊觀,他的才能和他的堅毅精神以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方式結合在了一起。特別是這首人人皆知的貝五,即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又名“命運”。雖然這交響曲欣賞水平要求極高,我也不是想上成專業的音樂鑑賞課,但是我覺得這麼好的音樂雖然不能決定和改變什麼,但它給人心靈上的震撼卻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怎麼能隨便放過這樣一個好時機?這時,老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手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諸如“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道理,可真讓老師刮目相看”等等。這樣就能全員參與積極提高。事實上我的學生也真的讓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全員參與討論遊戲等活動。

總之,這案例本著新課程新理念的思想,運用多種渠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在遊戲、討論、賞析中得到了自己的真切體驗,作為新課程標準的實驗老師,我也試著闡釋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希望透過嘗試,可以走出一條可行的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道路。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6

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著主動地位,霸著講臺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溫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開啟,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範例四《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

閱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改變情感世界。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反覆讀,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理解、評判,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如果沒有情感的薰陶,學生就不會對文章所描寫的人物、事件和景物等留下深刻的印象。強調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情感體驗,這一要求既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又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學生除了關心分數高低、衣食住行之外,還應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應致力於語文和生活這兩個世界的交往與開放,尋求對文字和自然、社會的共鳴,使“閱讀生活”與“人性完善”一體化,啟用學生的生活積澱,瞭解生活真諦,不斷吸收、內化,充實和最佳化自己的精神世界,積累情感體驗,形成強烈的表達欲。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7

為什麼我的課堂總是拖沓?為什麼我總完不成本節的教學任務?為什麼我把握不住學生的思路和課堂時間?

這是教學效率問題。用挖得深,落實得細來找理由,絕對不可以。數量畢竟決定質量。

反思本節教學,深感幾點可以完善:

1、想一想本文先後寫了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哪幾個情節?哪個是重點寫的?

緊接著要提示學生:我們理課文思路學過哪些方法?那在本文也是否管用呢?

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學會抓總起句找思路,會更容易更準確了。

2、感情朗讀肖像描寫的句子,說說貝多芬給你總的印象是什麼?用一兩個詞概括。

此問不妨改為:用文中的一兩個詞概括。或者提前引一句:貝多芬,一個名人,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鮮花、榮譽、掌聲;一個音樂家,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麼浪漫,而是

這樣學生就可以短時到位。

3、學生抓詞語理解肖像描寫的句子含義時,老師挑重點(按學生思路)一兩個詞引導理解到位即可,其它的可以改為:你從納鞋底反也看出他的痛苦了?也看出他的不屈服了?(暗示學生歸類進行)

這樣避免囉嗦、繁瑣。

4、分析完肖像描寫句子後,要歸納總結:肖像描寫可以從身高、兩肩、衣服、手、臉、頭髮、眼睛、鼻子、夏頦等描寫。並歸納寫作順序。

5、總結學法時,別太刻意。首先讓學生髮自內心的談感受,談讀出了什麼。然後老師說:“看,這位同學會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含義!”“看,這位同學能聯絡上下文------”一旦刻意套學法,學生就亦步亦趨了。

6、感情朗讀指導很重要,要穿插在學生理解句子含義之中。

7、練習理解句子含義時,一定要給夠時間,讓學生落實到筆上。在書上畫出關鍵詞,寫上“理解”。這才是真的到位了。

總之,不要認為學生說得不好,就老師搶說。越搶越亂越糟。老師要穩住氣,一個學生說的不行,就再找一個。在比較中讓學生找差距;一經發現學生上點路了,就多問幾個“為什麼”引導上路。相信學生才行。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8

所謂精講,其實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的一個過程。《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一篇人物傳記,在課堂開始的一段時間,我讓學生自己解決一些疑難問題以及老師佈置的一些問題,經過稍微補充明確之後,就進入了本文的精講部分,也就是關於貝多芬的的人物描寫部分。該部分運用了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其中,肖像描寫又是最出彩的,故選此為物件作為精講段落。這一段,作者的肖像描寫按照從遠到近,從上到下。作者如何描述頭髮、臉、鼻子嘴、下頦,都要一一認真為學生歸納和總結。因為有的學生沒有形成一種全域性和整體意識,在這方面就要對他們加以引導。

所謂巧練,就是學生的學以致用。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就是本文的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加強和鞏固剛學到的知識,我為他們設定了一個實踐環節:

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教師點撥寫法得失。)效果不錯。

範例六教學反思:

一、開頭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是較好的匯入方式。

二、學生理解了本文由外貌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方法,寫作訓練應落到實處,課堂上三分鐘太倉促,可放在課後有充足的時間訓練。

範例七課文匯入由:“1.傾聽音樂: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在此環節中,音樂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但在“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中學生確實有一定難度,只有個別能說出來,如能換個問題更好或在聽音樂之前先介紹下貝多芬創作《命運交響曲》的背景及當時的心態,可能會更好。本節課收穫最大的就是“四、體驗反思,人物速寫 ”這一環節,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9

作為“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績無人能和;作為和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敬重。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本文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實際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著重表示他內心的痛苦和對倒黴命運的頑強抗爭。

貝多芬有著和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當有人來訪問他,並希望瞭解他時,他會感動得流淚;當無端被打擾時,他一樣會表示出不耐煩;面對耳聾的打擊,他也難免嘆息,感到軟弱。但是貝多芬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具有超出常人的堅強意志,不向厄運低頭:作為音樂家,最大的打擊莫過於耳朵聽不見音樂。但他並沒有在耳聾的打擊下消沉下去,而是直面這一嚴酷的事實,一方面儘可能獨立地處置日常雜務,另一方面坦然面對耳聾帶來的孤獨和恬靜,傾聽自身內心的需求和激動,用“心”觀察和考慮人生,進而把這種考慮付諸音樂,把音樂由娛樂的工具變成了表達的語言,表示心靈中複雜多變的情感和自我的信念、意志,甚至是對世界的觀念,傳達對自我或大自然神秘的、難以名狀的感悟,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音樂的表示力,使音樂成為思想的載體,心靈的歸宿。

本文的作者顯示了高超的肖像描寫技巧。不但從遠到近、由上至下進行描寫,秩序井然,而且以形傳神,從對貝多芬的肖像描寫中,表示出了他的生活遭際、個性氣質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陳腐,甚至是不整潔的”衣飾,“拖在衣服後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蓬亂的頭髮,都在印證著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然而,與此同時,他那“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和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都在顯示著他對於倒黴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

本文層次清晰,脈絡清楚,依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的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接著,以一個初次訪問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後,作者讓主人公自身開口,坦露他的內心世界。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勝利地表示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0

1、“進入音樂世界,聆聽人物命運。”

在匯入環節,我藉助多媒體播放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音樂聲中,那強烈、震撼人心、不甘心於命運的擺佈,與命運抗爭的音符為文章創設了情境,烘托了氣氛。刺激學生的感官,強化學生的感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和理解,同時,也為本文的教學奠定了情感基礎。

2、重主體意識,展學生風采。

自讀課,就是學生的閱讀實踐課。所以,我在這節課中就始終讓學生自己閱讀,發現問題,品讀細節,思索創新。我在指導學生自讀的同時,非常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例如:請用句式“——“這句話很精彩,寫出了貝多芬是一個“———”的人?”說一句話。這樣,在小組之間交流感悟,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和時間的限制,又能建立激勵性評價。我規定的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是:“我們小組認為……”,這樣的合作學習充分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走進人物內心,體驗人物心境。

要想真正的深入的解讀文學作品,必須透過語言走進人物的心裡,用自己的心靈體驗人物的心靈,從而感受人物的心靈。所以,這節課我讓學生透過對傭人、客人眼中的貝多芬的閱讀、感受,對人物外貌刻畫的描繪,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切的體驗到耳聾給貝多芬帶來的身心重創。但是,更能讓學生感受到的是貝多芬對於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堅韌無比的生命意志。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二

這一課的教學達到以下目的:訓練朗讀;梳理內容;分析人物;當堂訓練。

早讀的時候讓學生分組齊讀課文,以達到既訓練朗讀能力又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雙重目的。

上課時先讓同學們理清“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34班梳理得比較順利,有兩種分法,一種是:

1~5段,女傭接待客人。

6~9段,描寫貝多芬的外貌。

10~27段,記敘客人和貝多芬的交談。

一種是將10~27分為3個部分。

35班的分歧較大,討論的時間比較長。

第二環節讓同學們用句式“我從()讀出了一個()的貝多芬”說話。

第三環節讓同學們完成同步訓練。

整體看來,同學們對人物性格的分析比較到位。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1

教學完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感觸最深的就是:時代在發展前進,當今是資訊時代,資訊傳媒發達,我們的學生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渠道非常廣泛,速度非常迅速。我們教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智慧。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資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也應尊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獨特體驗。我們在教學時,應改變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模仿式”的學習方式,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原有的認知結構,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他們不同的理解。只要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表現、思考、創造的機會,他們都樂於學習。尤其是在教學過程和設計上,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認知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己的感悟和體驗,採用合作與會話的方式,使每個學生把具有個性色彩的感受、理解得到了豐富與完善,使個人在自主閱讀中生成的疑問得到了解決。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著主動地位,霸著講臺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溫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開啟,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有時,我感覺自己是一名平和的節目主持人,引導著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故事;有時,我又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有精闢的見解與闡述,為學生點撥和補充,能夠給學生有益的啟示。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2

反思能促使人進步,品讀課文,達到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共鳴也是一種收穫,講課過程也是如此。

1、本課設計用《命運》交響曲匯入,這首交響曲,本身就有一種扣人心門的感染力,隨著強勁的音樂旋律響起,有助於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一下拉近學生與課文主人公的距離,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氛圍;課文結束時,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結尾,在心靈共鳴中進一步品讀和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此設計首尾呼應,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2、目標從繁到簡,學生思路清晰。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導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鐘,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會導致最終的面面不到,所以簡潔、明確、集中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使學生在看似點滴中收穫頗豐。所以,在本課時的設計上我只設定了一個主要目標:全面認識貝多芬。從而促使需要提煉學習的寫作方法盡顯其中。

3、還課堂於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與文字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4、分層作業,對症下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是一種藝術,而我只是一個初學者,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心,我會用踏實與自信,虛心與好學唱響心中美麗的歌。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3

《音樂巨人貝多芬》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10課。本單元的主題為“傑出人物”。探尋他們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貝多芬正是這樣的一位傑出人物。作為“樂聖”,他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作為和苦難命運做鬥爭的榜樣,貝多芬更是令人崇敬。課文寫的是“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透過女傭的介紹、對貝多芬的外貌描寫和貝多芬自己袒露心聲,由表及裡,成功地表現出了他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文中貝多芬的性格是雙重的:他有巨人般頑強的品格,也有凡人的喜怒哀樂。這正是本文的獨特之處:把偉人還原成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人。

所以,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設定為:1、學習文中的外貌描寫,體會透過人物形象體現得的個性氣質與精神風貌。2、透過揣摩語言,理解貝多芬對待厄運的態度,學習透過語言描寫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寫作手法。

本節課的程序有些慢,對於學生的突發問題解決的不太好,教師干預較強。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有些長,小組討論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學生的自主活動,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活動當中注意改正。對於教師的過渡語,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使語言自然流暢。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的引導。

針對於其他優秀教師的建議,認真思考,修改教學設計,真正的讓自己有收穫,獲得成長。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4

學完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感觸頗多。

學生的課前準備可謂下足了功夫,這也讓我認識到:時代在發展前進,當今資訊時代,我們的學生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渠道非常廣泛,速度非常快。學生們關於貝多芬的材料積累了很多,展示也同樣精彩;教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智慧。現在的課堂,要求教師不能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應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

同時,這也要求我們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課堂過後,思考其中細節,心中也湧起陣陣的失落感。是自己的指導不到位,總感覺孩子們還是無法深入進貝多芬的內心看世界,文章中多次出現感人至深的畫面,學生卻很難品出其中的味道。如有關貝多芬外貌描寫的分析,學生能找出“那拖在衣服後面的是一副助聽器,可是早已失效了”,能看出貝多芬不拘小節的性格,但卻無法進一步瞭解貝多芬渴望和外界溝通交流的個性,在進一步的引導分析之下,學生豁然開朗。我想,其實並不是孩子們缺乏思考與感悟,原因有二:

一、教師的引導作用與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在分析大師形象時,如能多給與學生品讀的時間,讓他們用心細讀細品,深入文字,相信效果會更好一些。

二、學生文學積累少,所讀的大部頭文學作品少之又少,結合此課如《名人傳—貝多芬傳》、《約翰克里斯多夫》等都是有關於貝多芬生平事蹟的重要作品。學生無法深入閱讀了解,自然僅憑課堂40分鐘是無法體會大師一生的經歷與苦痛。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與質量是關鍵。

三、還課堂於學生,使他們樂在其中。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四、分層作業,對症下藥。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上課是一種藝術,需要雕琢的地方還很多,但我會用心,我會用踏實與自信,虛心與好學唱響心中最美麗的歌。

《音樂巨人貝多芬》教學反思15

教學實錄:

激昂的《命運》鋼琴曲在教室裡迴盪,同學們興趣盎然專注地傾聽,曲畢。

師:誰知道這首熱情奔放,催人奮進的交響曲是什麼曲子?你對它有什麼瞭解?

生(眾):《命運交響曲》!《命運》!

周偉光:這是貝多芬作曲的!

劉帥:這是貝多芬在耳聾之後的作品!

師:好,你瞭解的不少,誰對貝多芬再多一些介紹?

杜志佳: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一個音樂家庭,從他28歲起,耳朵就出了毛病,那時他的創作力正旺盛,30歲時,耳朵完全聾了,那時他特別苦悶。

魏月:我還知道,他在耳聾之後還創作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合唱交響曲》。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知道的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說明同學們在課下做了充分的預習。耳聾的貝多芬是如何面對生活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音樂巨人貝多芬》這篇文章,一起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吧!帶著對貝多芬的一些瞭解,讓我們再次欣賞《命運》,這次老師提兩點要求:第一,認真聽,你都聽到了什麼?第二,要聯想,你都想到了什麼?

(生選擇自己認為最舒適的姿勢再次欣賞《命運》,有的遠望窗外,若有所思;有的眉頭緊鎖,緊盯著一處,有的手託下頦,眼神迷離,幾分鐘後,曲畢)。

師:誰想說說,直接站起來。

李芳芳:我聽到一種強烈節奏總是重複出現,就像命運之神在不斷敲打貝多芬的家門。

段奕宏:在強烈的節奏之間又有比較舒緩的部分,那好象是貝多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方圓:聽著這首曲子,我彷彿看見一個小姑娘坐在樹林裡,身邊都是美麗的花朵,鳥兒在枝頭吱吱的叫,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一會兒,小姑娘站起來,一邊採花一邊和蝴蝶嬉戲。

(同學臉上顯出詫異的神色)。

師:聽了剛才的描述,同學們有不同的意見嗎?提出來。

解華民:我不同意她的這種說法,她好象是提前背好的,不符合這首曲子的實際,這麼強烈激昂的曲子,小鳥早就嚇跑了,花兒也得震落了。(眾生笑)。

豐超:我也同意解華民的意見,應該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來。

師:對。這是我們的一個課堂練習,你聽出什麼就應該把它真實的表達出來。誰再說?

於程程:(較激動,語調有些憂鬱顫抖)聽著這段曲子,我好象看見一匹馬兒在草原上奔跑,突然遇到了一大片荊棘林,馬兒被困住了,不能前進了,渾身扎滿了刺,這時小松鼠跑來了,小白兔跑來了,小鳥也飛過來了,他們給馬兒引路幫助它走出荊棘林;正當馬兒昂頭向前跑的時候,又陷入了一片沼澤地中,馬兒掙扎著,拼搏著,它不甘心就此被淹沒,就在它筋疲力盡的時候,又有小動物來幫它,終於讓它掙扎了上來。這時天空是那麼藍......(啜泣)鳥兒叫的那麼歡,花兒也在向它招手......(趴在了書桌上)。(一片靜默之後老師帶頭鼓掌)

師:(也有些激動)於程程把自己的經歷融合在這首曲子之中,正像貝多芬經歷種種磨難終於戰勝命運一樣,相信於程程同學也會在每位同學的關愛幫助之下,以堅持不懈的韌勁戰勝不幸的命運,把苦難的生活踩在腳下,迎接自己光明的未來。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開頭以感性的音樂作為載體,既讓學生受到音樂的薰陶,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意見,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有講述、有討論,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講的具體真實,富有感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注:於程程母親精神有問題,父親癱瘓,家中無人照管,溫飽都成問題,班內經常在生活方面給她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