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3篇)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1

今天錢老師在六年一班開《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這節實驗課。下面談談我的收穫。

一、注重了學生的觀察與描述:

上課,教師就讓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兩種物質是什麼?學生透過觀察發表了自己的發現,很顯然學生對白醋瞭解多一些,也能準確的發現白醋;而很多同學把小蘇打誤認為是麵粉或澱粉,接著教師對學生進行校正,並詢問學生對小蘇打的認識。然後分組對白醋和小蘇打進行觀察和描述。透過觀察,學生對兩種物質的特徵進行了描述,教師多次提醒學生髮表不同的觀點,注意了學生語言敘述的完整性,並對猜測沒有證實的做了問好。這是一個知識體系的建構。

二、重點指導了學生實驗操作:

本課有兩次,操作方法不是十分的難,但是如果不按正確的方法操作,實驗就會失敗,就需要重來,因此教師特別注重了實驗方法的指導,特別強調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怎樣觀察。由於教師精心細緻準確的指導,學生實驗非常成功,學生彙報也非常精彩。

三、重視了實驗現象的分析: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冒泡說明產生了氣體,究竟是什麼氣體呢?透過兩次實驗現象學生初步分析發現:這種氣體能滅火,不支援燃燒,比空氣重。根據分析,教師讓學生推測這是什麼氣體?很多學生說是二氧化碳,教師馬上指出這樣的特徵不僅二氧化碳具有,而且還有許多氣體具有,憑這些特徵是不能確定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的。最後透過讓學生閱讀讓學生弄清了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由此而斷定這種變化屬於化學變化。從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四、唯一的遺憾: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剩下的物質是什麼呢?還是不是小蘇打和白醋?需要讓學生進行適當地觀察,讓他們有更多的發現。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2

一、教師引領,讓思維點燃。

疑問是激起學生進行思維的原始動力。楊老師在匯入時,透過發射小火箭的時間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引出小火箭內裝有小蘇打和白醋,透過教師的問題,讓學生動手動腦瞭解小蘇打和白醋的特性。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和思維的動力,為本節課確立了探究的主題。這時教師還沒有結束,又丟擲了更深層的問題,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出現什麼變化?同學們透過實驗說產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產生了新的物質。其中有一位學生說:這種氣體是二氧化碳。老師也不急著肯定或否定,繼續引導,問其他的學生,你憑什麼說這是二氧化碳。這個環節讓學生透過實驗思考明白,不能武斷的判斷一個新物質,做科學就要腳踏實地,養成正確的科學觀。

我們強調在讓學生“動手”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動腦”,最終內化成一種固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透過兩個對比實驗,根據二氧化碳阻燃和比空氣中的特性來判斷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產生新的物質的二氧化碳。這也能讓學生明白了科學的實驗方法。這樣的事例在很多環節都有充分的體現。

二、科學表述,讓思維開花。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透過語言表述出來的。準確科學的語言表述才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發展。

楊老師在課上十分注重學生對語言的表述。比如說二氧化碳的特性是阻燃和比空氣重。然而,滿足其中一個條件的氣體有肯多,楊老師下發的參考資料就呈現了多種氣體供學生參考和學習,不能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勢和誤區。

三、資料分析,讓思維火花升起。

新課標指出,實驗時,要注重事實證據,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楊老師在這堂課上做得特別好。他把學生對新物質的猜測,透過兩個對比實驗驗證,必須是符合兩個實驗才能證明是二氧化碳。談後再從實驗結果中發現是什麼和為什麼。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證意識。

雖然小學生對實驗資料的分析還不是那麼熟悉,但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培養、訓練,學生思維水平會得到進一步地提升。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上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值得商榷。

1.實驗材料的選擇:本節課中有多個實驗,有的小組一旦失敗就沒有材料繼續觀察實驗,建議教師可多準備幾份小蘇打和白醋。

2.實驗步驟的講解:在驗證二氧化碳的兩個對比實驗中,為了節約時間和材料,兩個實驗室緊挨著操作的。教師應強調步驟,先把準備工作做好,然後再讓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反應,結果有小組出現問題,小棒一直點不著,等燃燒以來後,發現沒有氣體產生了,實驗也就宣告失敗。

3.知識的延伸拓展處:楊老師設計了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二氧化碳?我建議可再可以延伸一點,讓學生判斷哪些二氧化碳對我們的生活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這樣也能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特性有進一步的的認識和昇華。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評課3

我聽了趙老師上的《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一課,下面就該節課的主要教學特色和改進建議談談自己的看法。

主要教學特色: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小蘇打和白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等一些科學概念。

1、趙老師在指導學生形成科學的觀察方法,養成嚴謹的觀察態度方面做得比較到位,並對學生的危險操作進行了及時正確的引導。

2、猜想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一環。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兩種物質混合後產生的現象進行預測。猜想到底正確與否,將激發學生對猜想進行探究。什麼方法才是更為合理的`方法?學生在想出了許多混合的方法後,要選擇自己小組認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組的各種方法進行對比,把自己小組的和其他小組的方法對比,教師又加以指導,這樣就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實驗計劃。

3、產生的新物質是什麼,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有些困難,對新物質的探究過程和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歸想象,事實是事實,讓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習慣。氣泡裡是什麼氣體?是氧氣?二氧化碳?還是空氣?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2套實驗方案。看不明氣體是否支援燃燒,成為判定氣泡裡的氣體是否是空氣的簡單判別方法。雖然不能解決是什麼氣體,但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認識、判別事物的方法。趙老師演示的實驗充分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4、學生的小組合作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得很好,是值得我們這些科學教師學習和借鑑的。

改進建議:

1、在做混合小蘇打和白醋試驗中,最好在學生分組實驗前,就提示學生觀察發生反應時注意它們的溫度變化,這點趙老師是在課快結束時補充說明溫度會有變化的,而這個時候,因為反應物已經放置一段時間了,學生已經沒法再明確感覺到溫度的變化了。

2、在驗證產生的物質是什麼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因為在混合小蘇打和白醋的時候,用的量比較少,所以產生的二氧化碳比較少,這樣就影響了後面的實驗,可以在實驗前提醒學生可以適量的按比例多放點反應物,這樣可以使二氧化碳產生的量多點,有利於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