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1

關鍵詞:農機化;發展;調研;報告

引言

從4月13日開始,寧夏銀川金鳳區農機局組織專人,深入到鄉鎮農機站、村、農機企業,召開了由農機銷售大戶、維修大戶、農機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基層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當場解答,宣傳了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摸清了該縣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分析了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1 金鳳區農機化工作現狀

1.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機械化作業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金鳳區農機推廣成效顯著,農機總動力迅猛增加,截止XX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25.60萬千瓦,農機總值1.90億元,分別比XX年增長6.80%和9.20%;新增各類農機具1 872臺(套)。農機裝備水平相應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型、多功能機械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受到農民群眾青睞;二是產中機械迅速得到普及,農機已取代牲畜成為產中作業的主力,並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戶;三是機械更新改造力度加快,一些嚐到農機甜頭的農機大戶開始注重機械的更新換代。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功能的改進,促進了農機化作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XX年全縣小麥機播、機耕、聯合機收三項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85%、95%、80%,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此外,玉米生產機械化也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當前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已達24臺,玉米聯合機收面積有相當程度地增加。

1.2農機作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著

隨著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機戶享受到豐厚的回報,僅以小麥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為例,200臺機械一季作業就可創收30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農機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3農機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平安農機建設成效顯著

XX年以來,金鳳區農機局堅持立足源頭抓農機安全生產,積極為機手保駕護航,最佳化環境服務,推動了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健康開展。一是強化了農機手教育培訓,加強了鄉鎮(街道)農機站、村級組織建設。二是堅持源頭治理與田檢路查相結合,強化監督管理,堅持重心下沉,工作前移,主動上門為機手服務的同時,深入農機作業場所,查究違章行為,創造了良好的農機安全監管氛圍。三是“文明監理,優質服務”活動深入開展。為更好地服務涉農物件,根據工作實際、業務特點和農機季節制定靈活的工作措施,對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瓜果蔬菜銷售季節以及參與水利、道路、城市改造和重點專案建設的農用車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綠燈。在最佳化環境問題上,他們始終把握方向,超前考慮,落實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隨時傾聽群眾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取得了服務質量上的新跨越。

2 當前金鳳區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雖然金鳳區的農機化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他們仍需清醒地看到,該縣農機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問題,突出表現在:

2.1農機陣地建設還需要進一步鞏固。部分鄉鎮農機站的辦公場所被擠佔、挪用,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有序運轉,農機科技推廣後勁不足,服務職能有待改進,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強。2.2 該縣農業機械化大多侷限於傳統耕、耙、播收等產中服務,服務產業鏈有待延伸,需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大做文章。

2.3農機手安全意識相對淡薄,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仍相當嚴峻,存在著一定隱患。

2.4農機裝備結構還需進一步最佳化。目前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農機裝備結構還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機具多、大型機械少;功能單一型機具多、複合式多功能機械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成為制約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瓶頸,玉米收穫機械亟需發展。

2.5農機化投入不足,農機推廣、培訓缺乏經費;農機作業市場混亂,管理不力;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對農民購機支援資金不足,農民購置大型農機仍較困難。

3 農機惠農補貼資金助力“三農”發展

在實地調研中,他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對農機補貼政策的高度讚譽。XX年以來,中央、省農機購置補貼我縣資金:XX年20萬元、XX年20萬元、XX年60萬元;市級創新示範工程資金:XX年8萬元、XX年7萬元、XX年8.60萬元、XX年8.70萬元,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萬元,透過實施農機財政購置補貼專案,使該縣玉米機械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技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新的進展。在專案實施過程中,他們嚴格按照省、市、縣政策要求,廣泛宣傳發動,嚴格程式,做到實施方案公開、報名程式公開、報名結果公開,陽光操作,公平公正,達到了政府放心、領導滿意、群眾歡迎。

近年來,國家實行購機補貼政策,廣大農民非常歡迎。在調研中,農機手對購機補貼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為,補貼額度太少,補貼機械種類單一,難以滿足農民購機需求,國家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補貼政策上應予傾斜,在補貼機具種類上適當放寬,以利於適合當地實際,群眾認可的多功能的中小型農機具能夠進一步普及。廣大農機手還希望金融部門在信貸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

4 金鳳區農機化發展需要上級出臺的優惠政策

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儘快出臺一系列有關農機化發展的優惠政策,改變基層農機人員被任意調配的狀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危機感,進而增強緊迫感與使命感,全面推進該縣農機化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支援,努力營造寬鬆的農機科技推廣氛圍,讓上級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購買大型農機的機手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因為:

4.1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該縣農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新突破。要下大力氣結合該縣農民需求、農業實際,制定適合該縣生產實際的農機結構調整方案,積極引導農民購置高技術、多功能、多用途的機械,並適當發展其他亟需發展的多樣化機械,力爭使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為該縣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4.2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手段,重點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做文章。要有意識地引導農民將購買機械的重點轉移到產後服務上來,並積極研發本地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機械,做好機械的選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產後服務特別是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的迅猛發展壯大。

4.3設立農機化推廣、培訓專項經費;政府協調各有關部門,賦予農機管理部門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對農機作業市場的管理力度,規範農機中介組織行為,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手的合法權益;大力扶持農機大戶發展,使農機大戶成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農民購機的政策支援,增加購機補貼金額,出臺購機貸款優惠政策,促進農機化事業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2

一、農機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縣農業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買得起、用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目標,堅持以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核心,著眼農機推廣實際,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機化事業得到快速發展。

(一)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中小型農機具得到快速發展,先進適用的新型農機具得到推廣應用。截止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達42.8萬千瓦,同比增長11%,農業機械原值1.8億元。現已擁有拖拉機313臺、聯合收割機125臺、耕整機12000臺、步行式插秧機65臺、乘坐式插秧機1臺、稻種催芽機4臺、一條龍播種機2臺、烘乾機1臺,擁有排灌機械9500臺套/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常年提水量可達到3000-3600萬立方米,較好地解決在自然災害中人畜飲水困難,確保了本縣農業生產用水。

(二)農機作業水平逐年提高。20xx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達58%,比20xx年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完成機耕作業面積63萬畝,機耕水平達77%;機播面積8.9萬畝,機播水平為15.8%;機收面積47萬畝,機收水平為80%。20xx年9月至20xx年上半年,我縣推廣油菜全程機械化作業1萬畝,現已豐收在望。20xx年我縣大力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已在伏龍鄉的三夾溝村,石埡鎮的雲峰村、張口樓村,顧縣鎮的桐子樹村等地完成水稻機械插秧面積近1萬畝,預計全縣機插秧面積推廣為3萬畝,力爭20xx年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佔全縣水稻面積的21%,比去年同期增長33%。

(三)農機服務體系初具規模。近年來,不斷強化農機組織建設,構建農民與農機作業市場的紐帶和橋樑。農機服務網路正在形成,全縣現有農機銷售網點88個,農機維修網點170個,鄉鎮農機技術推廣站10個,農機服務協會1個,農機專合組織15個,發展社員2487人。把有能力提供農機專業服務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了農機機耕服務隊、抗旱服務隊、機收服務隊、機械維修服務隊、機電灌溉服務隊,積極開展油菜直播、春耕、水稻機插秧技能競賽,切實解決了機械購置資金不足、技術人員缺乏、服務機制不活等諸多問題。努力推行跨區作業,去年“春耕”期間,組織8臺大中型拖拉機到區、武勝縣、南充市等地跨區耕地10000餘畝,探索了有償與無償服務新路子,走出了農機大服務的新格局。

(四)建設基礎設施更加夯實。全縣農用排灌機械9500臺/65000千瓦,擁有固定提灌站255處。去年至今年上半年,新建維修提灌站37處,新增提灌面積10.1萬畝,機電提灌面積達到69萬畝,較好地解決旱災中人畜飲水的困難問題,確保了全縣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全縣機耕道1232公里,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

(五)農機購置補貼全面落實。20xx年開始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至今,全縣累計補貼農機購置資金2207.2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補貼資金1890萬元、省財政補貼資金22.25萬元、縣財政配套補貼資金295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4092.75萬元,補貼機具作業收入2800萬元。今年1-3月,全縣44個鄉鎮1002戶農民購置的1068臺農機具享受了農機補貼,中央補貼資金126萬元,帶動農民投入294萬元,但由於20xx年前縣本級財政實施了地方累加補貼,從20xx年縣本級財政停止了對農機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導致我縣今年1-3月全縣只補貼了126萬元,與前幾年同期相比大大降低了機具購買力。

二、農機化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受自然環境、政策環境、經濟狀況、人口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全縣農機化發展在程序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因素,不能完全適應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農機裝備不合理。存在“六多六少”問題,即小型機具多、大型機具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糧食作物機具多、種植機具少;低科技含量機具多、高科技含量機具少。

(二)政策性資金投入不足。宣傳投入少,導致群眾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重要性認識不足,購機積極性不到位;培訓投入少,導致機手熟悉農機安全常識不夠,掌握農機操作規程不熟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少,導致農機作業便道和提灌站建設滯後,農機正常使用受限。

(三)農民購買力不強。多數農民渴望在農業生產中能得到類似聯合收割機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新機具,但由於農業收益微薄、新機具的價格偏高、地塊分散(導致作業成本高、新機具成本回收慢,經濟效益不好)、農機作業季節性強等原因,使得農民對新機具望而興嘆,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的縱深發展。

(四)農機油料價格高(或緊缺)。油料漲價太快,農機作業費用陡增,使用成本太高,相當部分農民因油料價格太高而“望機興嘆”,甚至出現農忙買高價油或買不到油的現象,影響了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

三、加快推進全縣農業機械化的對策思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應牢牢把握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強化農機在現代農業中的基礎地位,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以社會化服務為主線,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節支為核心,突出“興機富民”,不斷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

(一)增強認識

1.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發展丘區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由於丘區坡地多,地塊小而分散,作物種類多,基礎設施薄弱,經濟條件差,農民素質相對而言偏低,這些因素導致丘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嚴重滯後,大量農民工湧入城市,摞慌棄慌田地不斷增多,要解決以上諸多不利因素,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機械化就成了現代農業的必備要素,沒有機械化的實現就不可能有現代農業。

2.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化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化不僅能夠把廣大勞動者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是節本增效、增加丘區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農作物生產的農機化節本增效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勞動成本,減少物化投入,使有限的投入產生最大的生產效益,從而增加丘區農民收入。

(二)理清思路

1.堅持把發展作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動力,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增強農業機械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節支提供強有力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援。

2.擴大示範、加強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以專業技術人員、鄉鎮農機(技)站、種糧大戶為支撐,把機械化育插秧示範工作推廣到各個鄉鎮,加強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宣傳,深入實地,組織開展現場展示、演示,讓農戶瞭解插秧機及其它新型農業機械的可靠性、適用性消除農戶的思想顧慮,使農戶對新機具、新技術全面認知了解,為今後新機具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3.丘區是農機化發展相對薄弱的'地區,也是今後發展的潛力所在。丘區自然備件差,勞動力缺乏,更需要農業機械化。要在少數條件相對而言較好的村,從水稻機械化推廣到油菜多種經濟作物機械化,逐步帶動條件較差的村實行機械化,以推動丘區鄉鎮經濟作物普遍機械化。

(三)加大投入

1.制定出臺丘區機械化農業生產用油補貼政策。對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給予政策上更大力度的支援;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援力度,將補貼比例由現行的30%提高到50%,並繼續爭取縣級財政對購置補貼的累加補貼。

2.加大丘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加大農機作業便道建設的投入。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關鍵是提高農村幹部生產水平,發展和實施農業機械化。而實現機械化的前提條件就是農機作業便道,沒有完好農機作業便道再好的農業機械也難以下田作業。二是加大農村機電提灌站建設的投入。丘區水低田高,春旱和冬旱經常發生,老的提灌站多數損毀,已不能為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活的改善發揮作用。

3.加大農機基層人才培訓的投入。把人才培訓納入培訓納入專案實施的重要內容,著力培養大批農機技術人才,提高農機手農機服務水平。

(四)完善機制

1.政府引導,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形成穩定的農機發展長效機制。

2.推進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執行機制。一是要結合各種農機補貼政策,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家機大戶、農要種糧大戶,使之成為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帶動其周邊區域農機化的發展。二是促進機具、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組合,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組織,推進農機服務向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五)深化結合

農機與農藝結合,是農民群眾的迫切願望,更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必然要求。雖然農機和農藝的側重點不同,但孝都是以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為目的。只有找準農要與農藝的最佳結合點,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顯示農業機械的強大威力,把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動中解放出來;才能使農藝技術得到實施、延伸和提高,把傳統的低水平農業轉變為現代的高水平農業,保障農業的生產豐收。我縣在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摸索出了適合於丘區水稻機插秧的“水育水管”技術,打破了用熟化細土作營養土的傳統育秧模式,使阻礙水稻全程機械化程序的“瓶頸”得以突破,農機裝備水平大幅度提升,但還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擴大規模,不斷推廣使用。小麥、油菜、蔬菜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也需要探索,需要突破,需要最佳結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撂荒棄荒田土的利用、勞動力轉移的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快速健康發展,助推農民大幅增收、農業顯著增效、農村不斷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