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1

一、課標解讀

《種子的萌發》是生物新課標中第四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裡二級主題《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節,課標中具體的內容標準是“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二、本節具體內容介紹

本節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和種子萌發的過程;第一個內容裡安排的是“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第二個內容裡安排的是“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實驗,但這兩個探究實驗中,重點是第一個實驗,教參確定本節的課時是兩個課時,所以我這樣安排本節內容:“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個課時,後面兩個內容合用一個課時。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就是第一個課時《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三、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本課時實際就是一個探究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個實驗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個探究實驗。第一個探究實驗重在展示探究的一般過程,向學生介紹關於變數和對照實驗知識,裡面控制的變數只有一個,設計的對照實驗是一組;第二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和處理資料表格的能力。這第三個探究實驗重在訓練學生作假設、控制變數,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而且本實驗一下子考慮的是三個變數,要求讓學生自主學會設計對照、控制變數。可以說,這個實驗是七(上)探究實驗的核心實驗,一旦學生學會了控制變數,設計對照實驗,對後面的探究實驗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礎。

2、重點、難點的確定:在本節課中,關於變數和對照實驗學生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學會控制變數,設計三組對照實驗,難點就是學會利用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數,初步明確對照組和實驗組。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進一步複習變數和對照實驗的概念。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

培養學生學會控制變數,設計對照實驗的能力

發展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如何達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情景再現,進一步認識變數和對照實驗這兩個概念。

b、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平時的觀察及耳濡目染的生產實踐,讓學生自主做出假設,並找出合理的依據,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來嘗試控制變數,設計三組對照實驗。

c、透過分組討論,動手操作,來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教學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數,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點,如何在嘗試中完善方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數,是本節課的難點。

六、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採用了“在嘗試中學會制定計劃和完善計劃”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採用了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七、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透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嘗試操作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八、教學策略

本課時主要採取以下策略來實施教學:

1、以舊帶新,讓學生增強知識的銜接性,系統性;

2、充分利用學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經驗,訓練學生作假設的能力;

3、循序漸進,先讓學生嘗試由控制一個變數,設計對照,然後設計三組,同時控制三個變數;

4、採用啟發引導式,在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實驗計劃。

九、教學程式

1、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a.處理:提問匯入: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可以分為哪四大類群?種子植物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為哪兩類?師以問題2匯入章節的新課。

(這樣設計,意在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

b.嘗試根據學生生活經驗,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經歷的階段。從而匯入本課時的學習。

2、學習新課: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a.複習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回憶本教材中的第一個實驗,引入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的複習。

b.學生根據探究主題,提出問題。

c.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及日常觀察,作出假設,並說出假設的合理依據。

d.師出示相關的實驗用具,讓學生在嘗試中學會控制變數。

第一步:師引導學生回憶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情景再現,回憶控制變數,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

第二步:根據本實驗的假設,明確本實驗控制的變數;

第三步:讓學生在討論和親自操作中,學會分開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分別控制三個變數;

第四步:由易到難,綜合設計三組對照實驗,控制三個變數,讓學生嘗試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學生在操作中,教師引導學生考慮方案中的每一個細節,進一步完善計劃方案。

e.學生設計完後,讓學生結合具體實驗設計,說出三組對照實驗,並且要在具體分析中,明確對照實驗中的唯一變數,從而預測結果,學會做出結論。

5、創新實驗設計,開闊學生思路。

教師提供相關實驗材料,讓學生在討論中設計三組對照實驗,從而佈置學生課外創新設計本實驗,利用不同的實驗用具,控制三個變數,設計三個變數。使學生思路開闊化。

十、綜述

以上是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這一課時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著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嘗試中,在熱切的觀察和熱烈的討論中,使學生主動而輕鬆的掌握了本次實驗的設計,成功的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描述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重點:

1、描述種子的結構。

2、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教學難點:

1、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活動。

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播放課件: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

同學們,根據你們現有的知識,你們知道絕大多數綠色開花植物用哪一種器官進行繁殖?

(種子)

師:對。利用種子繁殖後代首先種子需要萌發,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植物種子的萌發》。

CAI展示課題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同時板書第一節植物種子的萌發

師:老師在課前為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種子(黃豆、綠豆、花生、芸豆、蓮子、玉米、松。)。下面請同學們看看你認識它們嗎?

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圖片。

學生觀察,並且說出展示植物種子的名稱。

師:對,很好。看了這麼多植物的種子,同學們有什麼想法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大小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等等。

師:那麼你們又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生: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結構是否一樣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結種子呢?……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都非常好,但因時間關係,我們就先來探究其中的一些問題,其餘的問題,大家可以課後繼續探究。剛才有同學問:不同植物的種子,結構是否一樣?同學們先別忙著回答我,我希望你們透過實驗探究後再回答。

二、種子的結構

師:老師這裡準備了一些浸泡過24小時的種子,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解剖觀察,並且結合以下問題以及課本插圖5-1,將你們解剖好的植物種子粘帖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上!並且將種子各部分名稱標上去。然後請幾組同學上講臺在實物投影儀上講述種子的結構。

學生準備觀察

師:觀察植物種子,我們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師:觀察方法:由表及裡,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

師:解剖觀察植物種子時請你注意以下問題?

1、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凹陷處的名稱及種子的內部結構名稱?

2、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合稱作什麼?

3、你觀察的植物種子子葉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4、對於種子本身而言,這些營養物質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解剖觀察(5min)

請學生上講臺講述(選擇幾種不同型別的種子)

師:跟大家講得一樣,大豆以及其他豆類種子結構就是

CAI展示大豆種子的結構。

師:我們認識了幾種豆類種子的結構,那有沒有和豆類種子結構不一樣的植物種呢?

學生思考

請同學們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看看它與大豆種子結構有無不同?

CAI展示玉米種子結構圖

學生觀察講述

CAI展示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異同。

師:1、假如我把剛才的植物種子都煮熟了再種下去,會不會萌發呢?

2、把大米粒種下去會不會萌發?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CAI展示: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師:大多數種子成熟後,只要遇到適宜的外界條件就會萌發。那麼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條件呢?你能否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來猜測呢?

板書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學生猜測

對於光和土壤兩個條件,學生如果說出來,沒有人反駁,可以用種子萌發是埋在土壤裡,以及農村浸稻種來啟發學生這兩個不是必要的環境因素。

CAI展示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師:假如讓你來設計實驗驗證這些環境條件是否是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你該如何設計。

請同學們以四人為一組參照大螢幕上的來設計一個探究實驗,並且指定一人寫在發給你的紙上。再上講臺講述你們的方法。

學生設計(5min),教師巡迴指導。

請同學們上講臺講述。

師:剛才同學們講述了種子萌發需要一種條件的實驗方法,那其他條件或者多個條件綜合起來是不是相類似的?我們可以在以後繼續探討。

種子萌發的條件我們已經瞭解,那種子是如何萌發的'?你們瞭解嗎?

CAI播放影片《種子萌發的過程》

學生觀看

CAI展示問題

1、種子的哪一部分結構先發育?

2、胚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觀看內容,回答。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感受最深、體會最深的是什麼?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的條件

2、瞭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時的轉化和利用。

3、瞭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芽率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複習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胚的基本結構: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種皮、胚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作出計劃

4、實施計劃

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的條件作出假設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於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裡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溼,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溼使種子黴爛。

播種前往往要鬆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情境作出什麼樣的假設?假設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分析

1、給種子萌發選擇了哪幾種環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瓶子

2: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空氣瓶子

3:適當的水分、寒冷的溫度、空氣

瓶子4: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沒空氣分析對照組、實驗組實驗中作為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為什麼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數是水,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變數是溫度,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數是空氣,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小結:2號瓶子是用於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的,叫對照組。1,3,4號瓶子是用於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叫實驗組。練習書本P92: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結論: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外界條件;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麼要求?

1、乾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

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

小結:種子萌發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自身條件:活的胚教學反思:因為這節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的實驗先在家裡做過後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後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為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為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後面的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為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後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整理,讓學生把整節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於他們複習。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4

一、教材

首先,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種子的萌發》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開篇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的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種類之後,對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開始探究。學習本節課對今後學生學習植物的生長規律奠定了知識基礎。

二、學情

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也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那麼結合本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七年級的學生思維發展正處於形式運算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思維活躍,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並且需要得到老師的尊重與認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牢牢抓住學生的特點,更多的運用自主探究以及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成為課堂的主人。

因此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說出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透過自主探究以及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總結出種子萌發的條件,提高獨立思考能力。

2。透過對科學家實驗的分析和技能訓練,提高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樹立合作意識、自主探究意識,激發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學生關注生活現象,體驗科學發現之美,形成積極探索、勇於進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質。

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確定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種子萌發的條件。

【難點】

探究種子萌發所需條件的過程。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對學生學情的分析、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以及對重難點的把握,本節課我將採用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以及設定情境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本節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用學生熟知的古詩《賦得古草原送別》形象來描述被子植物的生命週期,進而引出植物的生命從一粒小小的種子開始,並且設定疑問,“種子是如何長成一株完整的植物?”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出本節課的內容《種子的萌發》(板書課題)。

透過這樣的匯入,將生物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各學科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更有助於學生擴寬自己的知識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種子萌發的條件的探究

用一句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讓學生思考為何要在清明前後播種。

這樣設定疑問,將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學生經過思考會得出種子的萌發可能與溫度和水分相關(板書環境條件:溫度、水分),為了驗證學生的猜想,在此時我會播放一段種子萌發所需環境條件的實驗影片,學生透過觀看影片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還透過影片的內容補充了空氣也是種子萌發的重要條件(板書:空氣),這樣設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有助於學生鍛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對生物學科的興趣。

學生透過剛剛自己猜想驗證得出正確結論後,自信心也會有所提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時我會讓學生帶著這份愉悅的心情自主閱讀教材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並總結

歸納出有哪些自身條件,學生總結得出種子萌發需要的自身條件是:結構完整、活胚、處於不休眠期(板書自身條件:結構完整、活胚、不休眠)。以上就是本節課生成新知的部分,這一部分我力求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向主動地發現學習轉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求知慾,體驗到獨立思考的樂趣。

環節三:鞏固新知

給學生呈現幾組圖片(結構完整的種子、被蟲子咬過得種子、被開水煮過的種子),讓學生找出圖片中能夠萌發的種子。

在PPT上呈現:土壤、溫度、水分、陽光、空氣、肥料這些詞語,讓學生找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

透過這樣的習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種子萌發的條件這一知識點。

環節四:總結與收穫

提問學生今天學習有哪些收穫,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教師總結補充。

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後我會讓學生將今天所學的內容落實到生活中,自己回家後按照書上探究環節的操作步驟,自己選種子,設計種子萌發的環境。並進行觀察記錄。待種子萌發時,將種子帶到班級來展示交流。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5

第一課時(種子的結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觀察種子結構並描述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觀察、分析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觀察種子結構並描述

三、教學難點:

從實驗中觀察、找到相應的結構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內容。

(2)準備放大鏡、小刀等用具。

2、教師準備

(1)準備浸軟的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

(2)準備大豆種子及玉米種子結構圖。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種子屬於植物的生殖器官。綠色開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種子萌發發育來的。那麼,種子有些什麼結構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探究過程

(一)種子的結構

分發給每個學生浸軟的種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

(2)解剖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觀察種子的內部結構,結合掛圖比較大豆和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

教師: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即先觀察外部形態,再觀察內部結構;指導學生解剖種子。對於大豆應剝去種皮後,從種臍相對的一側輕輕分開兩個豆瓣,再進行觀察,對於玉米種子應在種子中央縱剖,仔細觀察內部的結構。

組織討論,透過問題提示,激勵學生動腦思考,踴躍回答。

問題:1、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包括哪些結構?

2、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在結構上有何區別?

3、哪些結構和種子的萌發有關?

4、種子的重要部分是什麼?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種子的結構

作業

請同學們課後再找些其它植物的種子並觀察其結構

課後反思

本教案透過實驗操作、觀察,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課時(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種子萌發所需的條件

2、能力目標:學生設計探究實驗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崇尚科學探究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設計探究過程及對照實驗

三、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和活動。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預習本課內容

(2)準備未發芽的種子若干

2、教師準備:

(1)種子萌發過程的多媒體課件。

(2)預先種植的幾組的對照實驗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棵:

一粒小小的種子萌發後為什麼能發育成一株新的植物體?種子是怎樣萌發的?種子萌發時需要什麼條件?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探究過程:

(二)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

(1)學生結合實際提出“影響大豆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哪些?”

(2)學生4人一組透過交流討論提出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的假設。

(3)每組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條件進行探究實驗。

(4)分發給每組2~4;粒優良大豆種子。

(5)各組自己準備材料用具,如培養皿、吸水紙、標籤、清水等。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探究理解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

2.能力目標:透過採用對照實驗進行探究取證,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的興趣,養成根據科學的事實作出客觀判斷的習慣,培養求實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種子的萌發條件

2.難點:種子萌發需要外界條件的原因,以及種子萌發時內部物質的轉化。

手段: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為主

三、設計思想:

採取觀察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提前在課下進行實驗,讓學生從實驗的現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適當給以提示,最後由學生觀察由教師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實驗,歸納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關於種子萌發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實驗進行觀察,並透過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及掛圖來描述,最後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關鍵的問題:一粒飽滿的且胚完好的種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條件下是否一定能夠萌發成幼苗?從而將話題引入種子的休眠和壽命的問題中。

四、教學過程

(課前可提前一至兩週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種子萌發的條件是什麼?並隨機的發給學生一些種子,讓其根據自己的經驗,讓種子萌發。觀察其萌發過程中的變化,並對實驗的過程進行記錄。)

一、匯入:

提出問題:

1、說明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作用是什麼?

2、種子中含有哪些物質?

3、如果你是農民,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種子種在田裡?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並引入課題:

種子裡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是種子能夠發育成幼苗的內部條件。那麼,是否種子具備了這些自身的內部條件就能萌發成幼苗呢?種子的萌發還需要什麼條件,種子又是怎樣萌發成幼苗的,這些內容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講授新課:

(一)實驗: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

2、分析學生的實驗,指出其中不科學或不準確的內容,如“學生很容易認為陽光也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之一”。

3、引導學生分析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有哪些,並設計對比實驗。

4、組織學生觀察教師提前完成的實驗結果,並對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5、總結:

根據對實驗的結果分析,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是: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種子萌發時還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如:光照條件、酸鹼性等。

(二)種子萌發的過程:

1、組織學生彙報課前實驗時對種子萌發過程的觀察記錄。

2、出示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影或課件,組織學生觀看。

3、教師結合種子萌發的實物進行總結:

菜豆種子的萌發過程:

(1)種子吸水後,體積脹大,種皮脹破。

(2)胚根首先伸長,突破種皮,發育成幼根。

(3)子葉以下的胚軸伸長,帶著兩片子葉伸出土面。

(4)子葉分開,黃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漸變綠,發育成莖和葉。

玉米種子萌發的過程:

(1)種子吸水後,胚根先從種子裡伸出,發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護伸出土面,子葉留在種子裡。

(3)胚芽鞘裡的胚芽長出新葉。

4、提出問題:"以上介紹的種子萌發的過程只描述了種子外部形態的改變,那麼在種子萌發的過程中其內部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實驗:請幾位學生分別嚐嚐萌發的小麥種子和乾燥的小麥種子,有什麼不同感覺。

請參與實驗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感受。

五、教師總結:

萌發的種子有甜味,乾燥的種子沒有甜味。

啟發學生分析討論出現這種實驗現象的原因。

組織學生髮言。

六、總結:

幹種子裡的澱粉沒有發生轉化,不含糖分;萌發的種子裡的澱粉已轉化為糖,所以有甜味。由於澱粉不溶於水,所以必須轉變成能溶於水的糖後,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種子中子葉裡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運送給胚芽、胚根和胚軸;玉米種子中胚乳裡的營養物質經轉化後由子葉吸收轉運給胚芽、胚軸和胚根。

七、教學反思

“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是不可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課前1個星期,讓學生利用現有的知識進行了實驗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為今後探究科學奧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緊緊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物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貫穿探究式活動。生物科學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科學,我在課堂中會一直給學生強調一個觀念,老師在課堂中講述的甚至與書本中所寫的知識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相反,對於生物學科來說,有可能目前我們所學習到的一些理論會在今後的科學探究中發現是錯誤的。在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都是前人透過科學探究發現的,因此,我認為教學並不是把知識死板的教給學生。相反,我的課堂設計大多都是將學生置身於當時科學家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透過體會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引導他們找到隱藏在各種生物現象下的本質規律。同時也鼓勵學生對老師、對書本提出質疑,鼓勵他們透過自己的實踐去證實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為老師要給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顆創造心是最可貴的。

七年級生物《種子萌發》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植物的種子能夠孕育生命,條件適宜時種子就會萌發,新的生命就會開始生長。

2、植物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種子的各個部分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進行對比實驗並做記錄。

2、運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探究種子奧妙的興趣,養成認真細緻、堅持觀察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觀察蠶豆種子的構造與各部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演示:課件

分組:培養皿、鑷子、小刀、放大鏡、浸泡2天的蠶豆油菜黃豆的種子、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複習:植物媽媽利用哪幾種方法將種子散播到了遠處?

討論:種子在怎樣的環境下可以萌發呢?

板書課題:種子的萌發

二、探究過程

1、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

(1)種子萌發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首先要了解種子的內部構造。

(2)介紹實驗材料。浸泡2天的蠶豆、油菜、黃豆的種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範用鑷子剝蠶豆皮的方法,強調要領:a.不要著急;b.把剝了皮的蠶豆從開口的那邊小心掰開,放在培養皿中。

(4)分組研究。研究重點:種子可以分成幾部分?注意比較三種種子的異同。

(5)彙報交流。

(6)認識種子的各部分(畫圖)。雙子葉與單子葉的例舉。推測:種皮、胚根、胚芽和子葉在蠶豆種子生長過程中分別起了什麼作用?

2、觀察發芽天數不同的蠶豆種子

(1)種子萌發的過程中種子的各部分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2)發放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3)觀察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外形。

(4)解剖不同發芽階段的蠶豆種子。

(5)彙報交流研究發現。

(6)子葉在蠶豆發芽過程中的作用?

三、小結

種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蠶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葉。

種子的各個部分在種子的萌發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四、質疑

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在種子結構上不同,花和受精過程也不同嗎

五、佈置課外活動作業

持續觀察蠶豆種子發芽的變化過程並做好記錄。

六、板書設計

種子的萌發

種皮胚(胚根、胚芽和子葉)

↓↓↓

根莖和葉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