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㈠、選材原因

本章的第一節課《光合作用的產物》已經對探究澱粉和氧氣的實驗方法做了詳細的介紹,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而沒有選擇探究二氧化碳和水這兩個原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生物學課程標準中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綜合利用已有知識,積極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解決新的問題,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㈡、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⒈知識目標:

①知道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掌握設計實驗的一般原則。

⒉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的能力。

②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⒊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㈢、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

㈣、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實驗

二、教學方法:

本節課採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最有效的方法,而設計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然而初中學生受知識、經驗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得設計實驗成為了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課堂上要加強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提高教師引導性語言的含金量,針對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困惑或錯誤,以提問、質疑等方式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幫助學生梳理實驗設計中的難點,進而讓學生動手完成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學生一起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並互相配合完成實驗,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調動其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三、教學過程

㈠、複習:

本節課是從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開始的。因為光合作用的產物及其實驗方法是本節課探究的突破點。課堂從複習入手,一方面引起學生的回憶,同時更重要的是起到提示和引導的作用。

㈡、新課教學

⒈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讓學生閱讀“身邊事”,以教材中的“綠色植物是以什麼為原料製造有機物的呢”開始新課教學。當學生回答出二氧化碳時,提出本節課的問題“二氧化碳真的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⒉分組討論,設計實驗

學生針對問題作出“二氧化碳是(不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假設,並讓學生說出判斷假設正確的依據,啟發學生從光合作用的產物入手來探究原料。

在學生設計實驗之前,引導學生回顧設計實驗時容易忽略的原則—————對比原則、單一變數原則和等量原則,並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本次探究要以“二氧化碳”為變數設計對照試驗。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具互相討論,設計實驗,探究新問題的解決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⒊相互交流,完善實驗

學生設計實驗完成之後,小組推薦代表交流方案。我先讓實驗方案和書上設計的實驗一樣的小組進行彙報,然後找有問題的小組彙報,並讓他提出他遇到的問題,讓全體學生一起思考、解決。然後小組間對實驗方案提出不同的意見。

最後學生一共設計了三種實驗方案:一種是透過檢驗綠色植物有無澱粉生成,一種是透過觀察水草有無氧氣產生,第三種是透過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⒋完成實驗

學生彙報結束之後,首先讓學生參考剛才的意見完善實驗方案,然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實驗裝置並擺放在適當的位置,便於學生在校期間及時觀察、完成實驗。

⒌彙報、分析實驗結果

以小組為單位,彙報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並對結果進行分析。

⒍感悟與收穫

在探究完成後,教師引導學生迴歸本次探究活動,讓學生回憶探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獨立進行科學探究打好堅實基礎。

四、困難及解決:

⒈學生的創新意識不足

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實驗設計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書上介紹的實驗方法,以綠色植物是否產生澱粉為標準來判斷二氧化碳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發現這個現象以後,我立刻暫停討論,鼓勵學生設計與眾不同的實驗,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⒉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因還沒有學習《根對水分的吸收》一節的知識,有個學生先問我:“把植物放進氫氧化鈣溶液裡,會不會破壞植物的結構”,我告訴他“會”。接著他又問道“那怎麼去除水裡的二氧化碳”,我告訴他,如果小組還討論不出來,先跳過去,當做沒有這個問題,繼續設計實驗。後來,我發現又有一組學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而有的學生並沒有想到這一點。我決定把這個問題放到下一環節——彙報實驗設計方案中,讓全班的學生一起思考解決。

⒊實驗的地點不同

有兩個小組的實驗需要使用去除了二氧化碳的水,在課堂上,我先要求所有學生利用清水進行實驗操作,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課後直接把學生直接帶到我事先選定的陽光充足的地點進行實驗操作。

五、設計創新

⒈《光合作用的原料》這節課的驗證實驗改成了學生的自主探究

本節課中對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這一部分,教材中直接給出了一種實驗方法。我覺得,在上節課學生充分實驗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更符合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倡的探究性學習。並且,在上節課的“想一想”部分中,已給出了使用蠟燭和鐘罩的提示,所以,我認為學生完全有能力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法,有能力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新的問題。

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做了大膽的嘗試。

⒉用氫氧化鈣溶液代替氫氧化鈉溶液

教材中提供的方法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碳,在給學生的學案上面的提示部分,我把氫氧化鈉溶液改成了氫氧化鈣溶液。因為氫氧化鈣吸收二氧化碳之後,會有白色的碳酸鈣產生,效果更直觀。

⒊改變教材中“光合作用放氧實驗”的實驗方法

在《光合作用的產物》一節中,我沒有采用教材中提供的“光合作用放氧實驗”的實驗方法,是因為我在課前自己做實驗的過程中發現:

①找不到合適的導氣管的管塞,後改成用膠管和止水夾代替。

②廣口瓶的體積有限,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也有限,光照條件下只產生一小部分氧氣,實驗就終止了,而且氧氣的量也不足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③夏季的溫度太高,在密閉的空間中,廣口瓶裡水草的結構會被高溫破壞,不能一直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改用大燒杯、短頸漏斗、試管的裝置進行實驗,讓水草在有充足的二氧化碳的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為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課題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節內容。學生在學完“細胞”以及理解“新陳代謝與酶”、“新陳代謝與ATP”知識後,轉入難度較大的“光合作用”學習,從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學生學習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基礎。

2、教材地位及作用“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義務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經講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礎知識,安排了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的實驗。本節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地從產物到場所等方面講述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著名實驗,讓學生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並且講述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和意義等。目的是使學生不僅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瞭解光合作用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懂得探索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初步學會提取、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光合作用的發現史②葉綠體中的色素③光合作用的過程④光合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①透過研究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和方法,使學生能夠體會和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並初步學會具體的科學研究思路和方法。②透過觀察、設計光合作用發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思維能力。③透過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學科間知識的綜合能力。④透過學生總結歸納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主要反應以及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大階段的區別和聯絡,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透過體驗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②透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生物進化的辯證觀點以及珍愛自然、珍愛綠色、珍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4、教學重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的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本節教學內容是探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

(2)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依據:①光合作用過程是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學生只有認識了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過程,才能理解光能、ATP分子中活躍的化學能到糖類等有機物分子中的穩定的化學能這一轉移過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質變化的本質。使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水平,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生只有知道光合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理解內外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徑,提高農業產量的技術。因此,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深入聯絡生產實際的理論基礎。②透過光合作用意義的教學,可使學生理解當今世介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汙染等重大問題的解決與研究光合作用的關係。知道人類需要的農產品,歸根到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產。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應該把培養高效應的農作物品種,發明提高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時間、空間的技術等途徑作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積和質量,是改善環境的有效途徑等。這些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因此,光合作用的意義,是培養學生關心生物科學及發展,關心社會問題解決等意識的好材料,應充分利用。

5、教學難點:

(1)光合作用發現實驗的設計依據:科學實驗方法的教育是理科綜合考試目標(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在本節教學中的較好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載體之一,但由於學生剛剛接觸,這方面正是他們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多項實踐,才會使效果事半功倍。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轉化依據:高二學生對有機化學等知識還未學習到,對有關物理和化學知識不熟悉,還不能理解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電能,再由電能到不穩定的化學能,從不穩定的化學能到穩定的化學能的轉變的必要性,對於暗反應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還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難度。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內容安排3課時。第一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第二課時安排葉綠素實驗,第三課時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意義。這裡主要說明第一課時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教師的過程式教學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相結合

2、教學手段:課件、錄影、投影儀三、學法指導學生在學習完細胞,理解新陳代謝等相關知識後,為光合作用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課堂中運用課件演示實驗,創設氛圍,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最後得出結論。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四、教學過程(一)匯入新課教師利用動畫演示海爾蒙特實驗,提出問題:從這個實驗可知柳樹重量增加的原因是什麼?學生回答:水分是植物體建造自身的原料。教師指出,海爾蒙特沒有考慮到空氣是否也能起作用。後來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實驗,才逐漸發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引出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的實驗。

3、設計意圖:利用動畫的直觀性和已有知識降低了問題的起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傳授新知識

1、錄影演示普里斯特列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B鐘罩內的小白鼠沒有死亡?植物從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學生透過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綠色植物能夠更新由於蠟燭燃燒或呼吸而變得汙濁了的空氣。教師指出:

(1)該實驗不能證明更新的空氣中的哪種成份?

(2)當其它人重複該實驗時候,有可能成功,有的總是失敗。直到後來,荷蘭科學家英格蒙斯證實了只有在陽光照射下,普里斯特利的實驗才能獲得成功。

2、學生介紹課前所做的薩克斯實驗引導學生思考(1)暗處理的目的是什麼?(2)葉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目的是什麼?(3)碘蒸氣處理葉片,目的是什麼?(4)這個實驗成功的證明了什麼?(5)高倍鏡下觀察“小藍點”聚集的部位是細胞的什麼結構?學生經觀察實驗過程,分析問題,能夠得出結論。(1)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同時需要光(2)產生澱粉的部位是葉綠體。〔小結〕:(板書)光合作用的場所、原料、條件、產物設計意圖:利用直觀課件演示的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透過學生親自重複薩克斯實驗體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透過光合作用發現過程進行科學史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的重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

3、課件展示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引導學生討論分析:

A、這個實驗在設計上有什麼巧妙之處?

(1)選用水綿作為實驗材料,不僅具有細而長的帶狀葉綠體,而且葉綠體螺旋狀地分佈在細胞中,便於觀察和分析研究。

(2)將臨時裝片放在黑暗且沒有空氣的環境中,排除了環境中光線和氧氣的影響,從而確保實驗能夠正常地進行。

(3)選用極細的光束照射並且用好氧細菌進行檢測,從而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水綿中釋放氧的部位。

(4)進行黑暗和曝光對比實驗,從而明克實驗結果完全是由光照引起的。

B、這個實驗給了你什麼啟示?設計實驗時應注意哪幾個問題?師生共同總結,實驗設計要注意的問題:要有對照組和控制單一變數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體會科學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4、簡介同位素標記法

(三)鞏固練習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證明:氧氣到底來自於水還是二氧化碳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掌握同位素標記法的原理,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佈置作業略。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3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個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機物代謝和能量代謝。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經了科學家們二百多年的探索,滲透著科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光合作用與當今世介面臨的糧食、環境等問題關係十分密切。

(二)教學目標及確定目標的依據:

任何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確立首先必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透過啟發引導,喚起學生對品德、知識、能力、審美等內在教育的需求。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在讓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理解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及科學家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學會透過實驗驗證真理;透過光合作用過程學習激發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懂得不同學科間的相互聯絡。

1、知識目標

(1)透過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探究,瞭解科學家的科學思維方法;

(2)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礎;

(3)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4)掌握光合作用的意義及其原理的應用;

(5)透過驗證實驗學會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方法;

2、能力目標

(1)透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2)運用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

(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培養分析綜合能力。

3、德育目標

(1)結合光合作用發現史的學習及實驗設計與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創新、合作精神,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科學思想教育。

(2)透過生物結構與功能統一,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相關聯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觀點教育。

(3)明確光合作用意義,增強愛護植被、關心農林業發展的意識,充分體驗生命科學的價值。

(三)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1)光合作用過程,因為這是理解光合作用反應式和意義的基礎。

(2)光合作用的意義,因為它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難點:(1)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因為科學研究能力是一種較高的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光合作用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因為光合作用是植物體內一系列理化反應組成的複雜過程,而學生所學的理化知識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內容只是過程梗概,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二、教材處理:

光合作用這節課分三課時學習

學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少參與科學研究,不理解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圍繞“目的”設計實驗是一種科研能力,是培養創fg造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的需要。所以第一課時光合作用的發現在處理上主要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時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又剛剛學完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這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在處理上注重構建教學內容體系,將教學內容組合為:(1)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礎;(2)光合作用的全過程;(3)光合作用的意義;(4)光合作用在實踐中的應用。使知識系統化層次化。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實驗驗證光合作用色素種類和顏色。

三、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應該儘可能讓學生多動腦想、動手做、動眼看、動嘴說,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1)教法:第一課時的“設計實驗”採用發現式教學方法(問題→假設→預期→實驗→結果→結論)。第二課時採用自學討論結合的方法、直觀法。設計科學直觀的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譜圖解,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理解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作用;透過課件直觀展示光合作用的過程;設計光合作用的光反應與暗反應的比較表,幫助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三課時採用實驗法。(2)學法:透過光合作用發現簡史,學習探究研究實驗的基本思路:“問題→假設→實驗→結論”;透過光合作用過程學習,掌握光合作用光反應與暗反應兩階段的區別與聯絡;透過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體會光合作用的意義及光合作用與世介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汙染等重大問題的密切關係;透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實驗,瞭解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色素吸收光譜等基本知識。

四、教學手段:

(1) 多媒體課件將設計實驗以圖、文兩種形式再現出來。

(2) 多媒體課件展示色素吸收光譜。

(3) 多媒體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過程。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直觀,以突出重點,強化記憶,彌補了圖解靜止不動的缺陷

生物光合作用說課稿4

一、設計前的思考

我個人認為,不論是哪一章節,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都要以以下3點為依據:1、課程標準;2、學生的身心特點;3、現有的教學條件。課程標準可以給我們的教學設計提供方向;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現有的教學條件則決定了教學的可行性。

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先整體考慮整個章節及與其他章節的聯絡。本章節光合作用是整個初中生物中很重要的一節。與後面環境保護、生態系統都有緊密的聯絡,也是高中學習的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考慮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本節的具體設計及設計原因

本章節光合作用的主線是:“光合作用的定義——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的意義”,而本節是第4課時,著重解決“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的意義”這2點。在前3個課時,透過對光合作用發展史的學習和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定義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因此,本節應當對前3節的內容進行總結,並提升。本節主要採用啟發式的教學,用一個個相銜接的問題將教學內容串聯。

1、引入。本節可以採用透過複習的方式引入。對於較好的班級,可以直接向學生提問:透過對前3節的學習,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並可請學生到黑板寫出。如果學生水平不夠,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麼?產物是什麼?條件是什麼?場所在哪裡?將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分解,然後再黑板上寫出。

2、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的實質有兩個:物質轉變和能量轉化。物質轉變學生容易理解,因為前3節課的實驗對學生已經進行了鋪墊。因此,直接提問:光合作用中,有沒有物質的變化?如果有,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透過反應式學生不難看出。但能量的轉化學生理解起來會困難一點。因為能量的守恆定律學生要到初二學物理時才知道。因此,這裡設計了一個活動,也透過問題進行:能量有哪些形式?(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回答),學生一般都能答道熱能、光能、電能、風能等等,知識面廣一點的還能答道核能、化學能等。可以將學生的主要答案羅列在附板書處。接著再問:能量可以傳遞嗎?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嗎?問到這個問題時學生的回答有很多,有的認為能,有的認為不能。這是可以舉例:如冬天時,比較冷的手放在暖手器上就能感到熱,說明什麼問題;開啟燈,什麼能轉化成了什麼能等,透過一些常見的生活例子,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可以讓學生明白:能量有多種存在形式,並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有了這個知識準備後,在讓學生回答:光合作用中,有能量的轉化嗎?這是學生再來理解光合作用中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就容易多了。

3、光合作用的意義 。如果學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實質,對光合作用有什麼意義就很順利成章了。這時可以提問:你認為光合作用有哪些意義?可以讓學生儘可能地想,儘可能地舉例。最後,將學生們的回答進行歸類,總結出光合作用的三點重要意義。

4、光合作用的應用。可以利用這一部分檢測學生對光合作用的掌握情況。書上給了一個合理密植的例子,但還不夠。因此,設計了3個問題:為什麼要大力提倡保護森林、植被?為什麼卡爾文要從植物中找石油?可以怎樣解決航天員在長途航行時的基本生活問題?設計第1個問題的目的主要是考慮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併為以後的環境保護內容做鋪墊。透過對光合作用意義的理解,學生不難回答這個問題。第2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在本章節最開始引入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上個世紀90年代,有一位叫做卡爾文的科學家帶著他的研究隊伍在世界各地的森林裡找植物,找到一種當地的特有植物就帶回實驗室研究,有人好奇地問他們在幹嘛,他們回答說在找石油。為什麼會在植物中找石油呢?當時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但是我並沒有給出正確答案。這個時候再次把問題提出,學生就容易想到原因了。第3個問題主要是來源於現在航天業中一個還未能很好解決的難題:就是以後如果要到其他星球,宇航員可能會在宇宙飛船上待幾年,他們所需的食品和氧氣的量是很大的,但光靠攜帶幾年所需的食品和氧氣是不現實的,因此請學生考慮解決途徑。選擇這個問題一是學生對航天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二是這個問題目前沒有最終答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三是容易讓學生聯想到與光合作用結合,四是可以為以後學習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和能量傳遞做點鋪墊。果然,在討論第3個問題時,學生非常踴躍。

5、作業。可以將上段所提的3個問題作為課堂作業。如果時間允許,可以事先印製一張小提單,選擇一些填空題和選擇題,如填寫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光合作用的實質等,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做一個書面的總結。

三、教學反思

透過對本節課的設計和教學,絕大部分學生能完成教學目標。由於有了能量守恆定律的鋪墊,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第2個實質:能量的轉化變得容易了。由於本堂課基本以問題開展,學生回答很踴躍,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尤其是在回答最後3個問題時,學生想得很多,但很多學生都能從光合作用的角度去考慮,可見學生能夠運用所以知識去解決問題了。但是,由於學生非常活躍,所以在課堂上還需要進行適時的調控,避免課堂混亂。對於基礎較薄弱的班級,可以增加5分鐘左右的書面練習題,幫助學生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