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1

1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現狀

在國內,有51.3%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本科畢業學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其餘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且各高校在專業課程設定以及培養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透過對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等工程管理專業辦學時間較長,且工科實力較強的9所高校的課程設定進行統計,其中相關專業課程學時的平均比重為51.54%;同時,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四大平臺課程的平均學時比例為:6.6∶6.1∶3.1∶1。透過對國內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情況的分析,發現其中存在以下特點:

(1)與國外相比,國內相關專業課程的比重較低,也就是通識性課程(比如:外語、數學、體育等)的比重較高,體現出“厚基礎、窄口徑”的特點。

(2)與國外相比,平臺課程中的工程技術類課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術課程與管理課程之間的平衡。

(3)核心課程不明確,相關專業課程比較分散,缺乏具體的特色。

(4)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的教學和培養。國內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學時比重一般在20%以內,而國外超過了35%。上述四種現象,在工科實力比較薄弱的財經、師範類院校內的情況更加突出,有的院校專業課程比重不足20%。當前,由於工程管理是就業熱門專業,很多院校盲目跟進,然而其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不具備,在課程設定時往往很被動。根據20xx年對全國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情況進行調研,工程管理專業的就業率、專業對口率、讀研率、工資水平和工作勝任能力五個指標均低於土木工程專業。因此,最佳化現有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勢在必行。

2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與知識的關聯性分析

根據哈佛管理學者羅伯特卡茨(RobertL.Katz)對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斷,作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應當具備三種技能,即技術性技能、人際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種技能存在遞進關係,與管理層級的高低正相關。同時,研究表明,作為職業工作人員,隨著工齡的增長以及職業發展階段的變化,其學習內容也在不斷調整。因此,在大學階段培養、發展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技術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術性技能則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處事”。也就是對工程管理中的某項活動、任務的分析能力,以及對專業工具和條例、規章、政策的熟練應用;尤其是在具體的、特定的活動和任務下對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練程度。職業工作人員具有三種職業發展通道,即“縱向發展”“橫向發展”“綜合發展”。隨著企業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導致個人在職場中縱向發展空間受限。同時,工程管理專業與土木專業的畢業生相比,個人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比較弱,橫向發展的通道發展缺乏比較優勢。因此,走綜合發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職場發展中更為理想的選擇。因此,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工程技術類知識,而且還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經濟、會計、法律等相關知識,為後續職業的綜合發展打好基礎。

3以職業發展為基礎的課程設定的特點

工程管理專業的本科生教育應迴歸大眾教育的特性。學校和學生都應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先生存後發展”的'觀念。在課程設定上要與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工作崗位素質、能力和知識需求,按照“厚基礎、寬專業、多方向、高質量”的思路,以應用型、實戰型教育為主,圍繞工程管理物件本身,突出解決工程管理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和素質。首先,學習工程技術、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現場環境與管理範圍、內容與目標,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備在一線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學習工程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注重培訓學習的分析、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讓所學知識在工程技術工作中能融合運用和創新。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評價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形成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具備從管理崗位向領導崗位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建築領域需要的複合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4課程設定最佳化措施及建議

(1)在設定和調整課程時,應重點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就業方向和崗位工作進行重新梳理,側重於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經營管理知識的工程技術應用部門的從業人員,重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具有發現、解決工程質量、進度、投資、安全問題的能力,體現出所學的有限知識的實用性。

(2)在學分、學時分配上應突出工程技術課程,兼顧管理、經濟課程,適當加入工程法規課程,尤其是財經類、師範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適當控制工程力學、工程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質、工程材料、施工技術、工程質量、工程造價等運用性、實戰性課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專業領域要從房屋建築專業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擴散。

(3)要針對國內建築領域內,註冊建造師、監理工程師、招標師、諮詢工程師(投資)、造價師、投資建設專案管理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的知識、能力需要,開設相關課程,調整具體知識輸出結構和內容,使學生透過在校學習和實操鍛鍊,具備工程專案所需“五大員”的上崗能力,為個人職業轉向專業註冊類人才發展打好基礎。

(4)要在工程技術課程的授課中,融入管理、經濟和法律知識,在管理、經濟和法律平臺課程中結合工程技術的專業背景。平時注意培養、鍛鍊學生的複合性、交叉性思維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團隊應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會面臨哪些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精心選擇優秀案例,將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教室內、課堂上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以工程專案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對案例進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發揮學生在課堂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5結語

由於我國尚未形成工程管理專業學位培養與職業認知相銜接的體系,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和職業的發展缺乏相應的認知。要提高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提升工作崗位勝任能力,必須大力促進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定與職業相融合,力求專業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上崗條件相對應,學位課程的知識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相銜接,從而培養出更多滿足市場需要和建築業發展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2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

工程管理主要學習:管理學、土木工程、經濟學等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專案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複合型高階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專業主幹課程包括:工程專案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經濟學、工程估價、施工組織學、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房地產投資分析與決策、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運籌學、財務管理學、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建築製圖、工程結構、土木工程技術、建築裝置工程、建築法規、建設專案評估、工程專案融資、國際工程管理、工程風險與保險、管理學、經濟學、應用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工程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市場學、計算機應用、經濟法、房屋建築學、建築工程施工技術、工程專案管理、工程估價、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建設工程專案融資、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力學、工程結構。

拓展閱讀:工程管理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方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諮詢等領域獲得廣闊的就業機會,能在製作業、服務業、公共事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及設計開發工作。所從事的崗位有專案經理、銷售工程師、土建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工程部經理、資料員、施工員、水電工程師、網路工程師、銷售經理、質量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等。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前景:工程管理專業主要為建築業、房地產業培養具有專業技術基礎的管理型人才。當前,我國已進入現代化發展的中前期,各種基礎設施專案和房屋建築的建設任務極為繁重。

因此,我們國家的城市建設、城鎮建設、工程建設、建築業、房地產業、城市公用事業和勘察設計業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對建築類人才尤其是具有現代經濟管理知識、行業管理知識、專業技術知識、懂經營、懂開發的工程管理人才有著廣泛的社會需求。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3

摘要:本文從工程管理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的分析出發,結合現行建築工程中推行的BIM的技術進行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為了使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能培養更適合建築行業所需要的人才,將工程管理專業與BIM技術結合,將其劃分為BIM基礎課程、BIM應用類課程、BIM技術實踐類課程,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BIM技術;課程體系構建

1前言

1975年,“BIM之父”———佐治亞理工學院的ChuckEastman教授首次提出了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理念,BIM理念是受到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的影響,為解決美國全行業需要提高行業效益問題而產生,並且從產生後就開始了迅速的發展,在美國建築業中BIM技術的應用率也從20xx年的28%達到了20xx年的71%。對我國建築施工行業而言,上下游產業鏈長、參建方眾多、投資週期長、不確定性和風險程度高,更加強調資源的整合與業務的協同,而BIM技術在加快進度、節約成本、保證質量等方面均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從而BIM技術成為近年來眾多工程建設專案的必選之項。

2現行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的現狀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然而,隨著建築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築工程專案規模越來越龐大工藝愈發複雜,傳統的工程管理教學模式很難清晰、直觀、生動地呈現建築工程專案的實施與管理過程。為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與動手的培養,國內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大多采用實踐課或者課程設計的方式開展教學。在現行的工程管理課程體系中,雖然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很多大學在教學時有意識的把正在施工的實際工程帶入課堂中,增加課堂的學生參與度,但由於受到建築工程實際施工時間長、教學大綱課時分配及學生安全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在現場學習時只能參觀並不連續的施工過程或者施工管理過程,並不能讓學生實際參與到工程實際施工或者工程管理中去,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然處在一個觀察者的位置只能被動的接受現場看到的知識並不能真正的參與其中,這與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不符。在建築領域應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高校教師開始在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進行積極教學改革的嘗試,在課堂上藉助動畫,利用PPT、建築雲課堂等APP等軟硬體進行輔助化教學。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直觀教學、輔助教學作用,但是這仍沒有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當前的國內各個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雖然越來越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但是,各個不同的課程之間仍然存在著“各自為政”的問題,還是很難根據工程實際整合工程管理專業的整個課程體系包括工程建設專案的前期策劃、設計、招投標、施工和運營。然而BIM技術能夠模擬專案設計、施工、管理的整個過程,能夠增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目前我國只有個別院校把BIM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對BIM課程中應該包括哪些知識點以及如何建立BIM課程體系還沒有明確清晰的思路。在授課形式上,多以聘請行業專家或以客座講師進行導論宣講的形式為主,或者僅把BIM作為一種教學工具進行教學讓學生僅僅認識BIM相關軟體。由於工程管理專業具有跨學科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建立基於BIM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實現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

3基於BIM的工程管理教學體系的構建

基於BIM技術的工程管理教學體系的構建,在現階段主要有兩種主要思路:①根據現有工程管理教學體系在現有的課程中植入BIM相關內容將BIM的相關課程融合到已有的課程體系;②新開設BIM課程,並與課程設計或者畢業設計相結合,集中培養學生的BIM應用能力。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在課程中直接植入BIM相關課程是比較可行的方式。將BIM相關課程帶入原有的工程管理課程將課程分為BIM技術原理課程、BIM應用類課程及BIM實踐類課程。3.1BIM技術原理類課程BIM技術原理類課程主要是介紹BIM技術的概念、BIM技術中建模的格式及視覺化技術等BIM理論知識。這部分課程與工程管理現有的課程融合有一定的難度,儘管BIM技術在《土木工程概論》課程中可能有所提及,但內容偏少,建議在工程管理專業大一課程中增加《BIM概論及BIM軟體建模》等BIM原理類課程和大一課程中《土木工程概論》《畫法幾何》課程相配合。3.2BIM應用類課程BIM應用類課程主要是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融入BIM技術,使相應課程能夠實現BIM技術的具體實踐應用並在相關的課程中進行結合BIM技術的課程設計。筆者將現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識別,構建BIM技術應用類課程,現有的知識體系中能夠納入BIM內容的課程包括:工程製圖與識圖、建築工程施工、房屋建築學、工程專案管理、工程估價等課程。BIM應用類課程與原有的工程管理課程融合可以分為下面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土木工程和工程技術基礎,它包括工程製圖與識圖,建築工程施工及房屋建築學;第二部分是管理學理論與方法包括工程專案管理與工程估價。3.3BIM技術實踐類課程BIM實踐類課程是在BIM原理課程和BIM應用課程的基礎上,透過具體的工程案例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的應用在實踐中。它包括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BIM算量、BIM三維場布,BIM溝通平臺,BIM碰撞檢查、BIM技術交底、BIM專項施工方案、BIM安全交底、BIM能耗分析、BIM現場管理等,在各門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並且最終以BIM畢業設計的形式,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應用BIM技術表達出來。

4結論

透過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可以使BIM技術充分貫穿在整個工程管理專業的各門課程之中,從而提高工程管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BIM技術的應用能力。課題專案:濰坊科技學院20xx年教改課題“基於BIM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研究”(20xxJX03)。

參考文獻

[1]門鍾煒,張馨文,姜騰騰.BIM模擬在工程專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土木建築工程資訊科技,20xx.

[2]何清華,錢麗麗,段運峰,等.BIM在國內外應用的現狀及障礙研究[J].工管理學報,20xx.

[3]習張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