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後感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後感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後感1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的作者是我國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的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透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透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著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為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著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裡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物件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著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透過上下篇理論與例項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裡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所以在我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當主動接近學生,以自己對美術的熱愛,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以自己對學生點滴進步的由衷高興,點燃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以自己平等參與學生活動的行為,增加學生對她的美術課堂的眷戀,真正做到用愛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從中我受益非淺。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為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師益友。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讀後感2

我認為讓兒童模仿畫家的藝術探索與兒童美術教育是兩碼事。在兒童美術教育方面,我們應該以引導孩子為主,讓學生懂得美,懂得分辨高雅與低俗,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透過審美教育幫助兒童樹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

案例一:上學期,我在上六年級的一節美術課《名人漫畫》時,有個學生仿照課本上的例圖進行繪畫,我本以為這位同學要照著課本來臨摹,於是我觀察了幾分鐘後,發現這位同學並非在臨摹,而是在例圖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分析了人物的特徵特點,透過本節課的重點誇張和變形的探究性學習,他掌握了運用誇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去表現人物的特徵。

案例二:《名人漫畫》這節課結束之後,第二天,有位同學拿著繪畫本來給我看,這位同學畫的是一個麵包師傅,她說幾乎每天早上她都在這裡買麵包,透過透明的廚房櫥窗,她能看著麵包師傅一步一步地把麵包製造出來,她覺得麵包師傅特別厲害,於是她用了《名人漫畫》這節課的方法把麵包師傅畫下來了。我覺得很欣慰,因為學生已經可以把學到的東西融匯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個麵包師傅並不是名人,但是卻是這位同學生活中的一個人物,能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學習到的方法靈活地結合在一起,我認為這位同學已經真正理解了《名人漫畫》的知識要點了。

在今後的備課當中,我要儘可能地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藝術形式設計不同的切入點,儘量貼近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透過這些切入點刺激起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聯想,以生活進行類推,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家們在創作這些藝術品時的想法。同時,應當閱讀更多的藝術家們的相關書籍,整理提煉出更多適用於教學方面的點,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系統,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