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尊重文化淺談作文

尊重文化淺談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尊重文化淺談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重文化淺談作文1

在這個無論做些什麼都需排隊的時代,各式各樣的文化主題公園與古蹟的改建修繕計劃亦排著一條擁擠不堪的隊伍紛至沓來。縫補著由於不加珍惜而破損的文化,也晃著遊人的眼。某些好心的開發者,為了讓眾多遊客前去感受一番文化的氣息,想來必花費了不少心思。雖不是殫精竭慮,卻也值得後人讚歎幾番。先是修復。有些古蹟殘破不已,於是多了些修補的痕跡,甚至依照古人手法重修。古蹟雖完好,卻沒有“生氣活力”o於是,古蹟被圈人了各式商店的圍欄。至於某些聰慧之人對文化的所謂“創新”又證明這非但是對文化的不敬,簡單是褻瀆。長跪幾百年未起的秦檜如今卻被南京江寧博物館賜坐,儘管現已不再公然展出,卻大有為

奸賊平反的意味;“滿清”這個曾令中國蒙恥的王朝竟也被打上旅遊的標籤,供無惡意的閒人娛樂。而那些編纂文化的人們竟還笑嘻嘻地辯解:這是文化創新。

其荒謬程度可想而知。這不是所謂的文化創新,更談不得文化尊重。文化不是商品,又怎能輕易地擺在貨架上兜售?

那麼,什麼才是對於文化的尊重呢?

我想到了司馬遷。司馬遷從小便立下志向,做一個父親那樣的史官。心中對於歷史的尊重給予了他堅定的信念:修正史書中的不當之處,還原一部真正的歷史。突如其來的變故阻斷了他原本前進的路途。當武帝與眾臣還沉醉於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十萬敵騎的捷報中時,卻傳來李陵因矢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俘受降的訊息。群臣只唯唯諾諾,言說李陵實該千刀萬剮。只有司馬遷為之辯護,因而觸怒武帝,被貶入獄,遭受令他切齒拊心的官刑。儘管如此,他對於文化、歷史的尊重卻並未因之減退。他堅守著那份信念給予他的力量,堅守著對於歷史的尊重,堅守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誓言,咬牙吞血,忍辱負重,歷經幾十載艱難困苦,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對於歷史的看重與敬意,終是凝成了一根骨,一根頂天立地的錚錚鐵骨。它撐起了司馬遷的誓言,撐起了一部鴻篇鉅著,亦撐起了那對於歷史堅定不移的敬重,佇立於天地之間。

同樣擁有這樣一根錚錚鐵骨的,還有蘇格拉底——那個懷有一顆對於科學文化無比堅定的尊重之心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在那個以神為至高無上的時代,堅定地信奉著他的真理——世上並沒有神。他尊重科學文化,尊重真理,不願作出關於神明的無稽之談。因此,他成為了一切神的信徒的眼中釘。他必須接受審判。而審判他的,卻是民主制的疏漏下產生的`目不識丁的眾法官。他們不追尋緣由,也不願聽蘇格拉底對於科學文化的闡述,只一味地認為神的叛徒都應被處死。蘇格拉底並未見風使舵地拋棄科學文化而轉向愚昧以求保全性命,對於科學的尊重令他擁有了堅信真理的信念,卻也成了愚者將他推向死亡的憑據。然而,他坦然:“我是為了真理而死。”蘇格拉底對於科學的尊重,終是凝成了一根頂天立地的錚錚鐵骨。它撐起了堅定的信念,撐起了高尚的人格,亦撐起了那對於科學堅定不移的敬重,佇立天地之間。

如此看來,當今某些人有意對文化的修補不算尊重,為文化打上游覽觀光的標籤當做高品出售不是尊重,為曾經臭名昭著的歷史罪人平反更不是尊重,真正對於文化的尊重應是如同司馬遷與蘇格拉底那樣的一種不追名,不逐利,為文化默默付出卻無怨無悔,雖殞身也不恤。那是一種將文化與靈魂融為一體,即便肉體遭受極大苦痛,敬意也不減損一分一毫的品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品質,需要它凝成一根錚錚鐵骨,撐起我們的心靈,撐起我們的人格,撐起一個雄偉的民族,讓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為,尊重文化,尊重歷史也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尊重!

尊重文化淺談作文2

在中韓端午節相爭韓國最終申遺成功後,舉國感到忿忿不平,國人們紛紛指責韓國卑鄙,x賤,無恥,抄襲中國申遺專案的人各有人在。但是,又有多少國人能夠反思自身呢?與其說是韓國搶走中國的端午節,不如說是國人自己扔掉它罷了。

其實,韓國申報成功並非是壞事,恰恰相反,還是件好事。何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是的,正是因為這次事件,讓那些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國人們打響了警鐘;給以那在背後罵罵咧咧,指責韓國過錯的無知國人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件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時常在一些電視節目中看見被歲月給塵封,被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所掩蓋的傳統建築,傳統文藝,甚至傳統習俗。面對燈紅酒綠,層樓疊榭的摩天大樓,誰會甘願住在那破舊,老土的四合院,窯洞,吊腳樓,過著原始土著民般的生活呢?誰還會對那傳統的造物技術——簡單粗糙的物件和純手工高強度勞力而放棄學習更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從而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在眼球經濟,泡沫經濟盛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保留住中國的國粹——京劇……少之又少罷了。

今天,大多數80後,90後,00後不過傳統節日而喜歡過洋節。在一次小學生問卷調查中,有記者專門“按重視程度,給傳統節日”排序的題目,結果幾乎所有學生都填寫了“春節、中秋、清明、端午”的順序,端午竟成為孩子們眼裡最不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和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學生們更願意過聖誕節等洋節。“我最喜歡過聖誕節了,能收禮物和賀卡,大家還能一起玩,很開心。端午節就很平淡了,唯一盼頭就是放假,就連吃粽子也是平時就能吃到。”某小學生回答說。班上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過聖誕節,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於單調和嚴肅,都不如聖誕節般輕鬆有趣、充滿幻想。

而當問到屈原是哪國人,是幹什麼的,學生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離奇搞怪。而在幾十年前,即使目不識丁的老人們都能謹記屈原的生平事例和對國家君王的忠貞,還有每年的划龍舟是為了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包粽子扔進河裡這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為了使江魚不要吃了屈原的身體,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後演變為吃粽子了。

何其悲哀,端午節竟成為學生眼裡最不重視的傳統節日,而吃粽子竟是大多數學生們的唯一專案,端午節難道就將成為粽子節了嗎?最後只能用吃粽子來苟且地維持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嗎?

為何我們就不能夠直視韓國申遺成功背後的默默付出呢?其實韓國端午節跟我國的端午節大相徑庭,甚至起源和各種專案都無一相同。我們輸就輸在沒有象韓國一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重形式輕內容,重口號輕行動,重數量輕質量,重眼前輕長遠。何其相似,與當今被我們罵罵咧咧的政府官員那樣只注重面子工程,表面說的冠冕堂皇,而實際做的卻不盡如人意,其實我們又好到哪兒去呢?

不要讓眼淚成為地球的最後一滴水。同樣,不要讓傳統文化過了許多年後只能成為我們腦海裡僅存的模糊的記憶啊。韓國申遺端午節成功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在我們罵罵咧咧之後逐漸淡忘,消失。我們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畢竟這件事不僅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還反映深藏在我們骨子裡對自身文化的傲慢和不屑及崇洋媚外的劣根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