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高中語文《衚衕文化》說課稿

高中語文《衚衕文化》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衚衕文化》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衚衕文化》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2、教學目標

(1)、閱讀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內涵,體會作者對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並藉以培養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2)、體會《衚衕文化》中濃郁的文化氣息,並藉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

(3)、引導學生注意本文語言樸實、雅緻的特點。

3、教學重點:

概括衚衕文化的內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衚衕文化的感情,訓練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二、講教法

課文:

1、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優美的語言要用聲音來品讀才有味道,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它的妙處。

3、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讓學生透過收集資料,進行討論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課時安排:1課時

佈置預習:

1、什麼是衚衕文化?

2、北京的衚衕有什麼特點?

3、衚衕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4、作者對衚衕有著怎麼樣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1、匯入:由歌曲《故鄉是北京》引入,讓學生感受一下濃濃的北京風味,由現實生活中走進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衚衕。

2、第一步:概括要點,提到精要。默讀課文,結合預習(1、2、3),找出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舉例:

(1)由“什麼是衚衕文化”開始提問,直接入題,讓學生首先明白鬍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衚衕的特點”,學生很容易找到,教師可能用三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品讀,如“北京的衚衕真多啊;北京的衚衕真奇啊;北京的衚衕真靜啊”

(3)“衚衕文化的內涵”指導學生抓中心句,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出來。

3、第二步:品味語言,體會作者感情。讓學生朗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作適當的點評。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了: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醃蘿蔔,就不錯。小醬蘿蔔,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醃蘿蔔,較好。小醬蘿蔔,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出北京人易於滿足?為什麼?經過討論,學生髮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煅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細讀最後三個自然段,體會作者感情:(傷感留戀理解)

5、第四步:小結全文。(北京的衚衕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衚衕文化,。那麼,我們有沒有想到有著悠久歷史的四中也有著它獨特的文化呢?讓我們也學學汪曾祺先生,寫一篇《四中文化》?課外延引的寫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會引起他們對身邊人,身邊事的觀察,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

高中語文《衚衕文化》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衚衕文化》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第二篇文章。第四單元是一個“序言”單元。《衚衕文化》是汪曾祺為攝影藝術集《衚衕之沒》寫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藝小品文,悠閒、散淡、平和,這種風格與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本文所闡述的北京市民的生活特點相一致,富於文學韻味。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寫作訓練的很好的材料。

2、課文的重點與難點

本單元教學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從序言中汲取有關著作的資訊”;二是“瞭解作序者的思想感情和闡述的道理”;三是“領悟序言的語言魅力”。根據高一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和學生寫作散文的實際,結合本文的特點,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領會“衚衕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學習分析事物或現象所蘊含的文化意味。

難點:作者對“衚衕文化”所持的情感態度。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領會“衚衕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徵及其典型意義。

2、能力目標

①透過歸納“衚衕文化”的特點,培養分析概括能力。

②透過分析“衚衕文化”的典型意義,培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透過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辯證的評價“衚衕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體會作者對“衚衕文化”的情感態度。

三、教法分析

1、理論依據:美國心理學家達菲“閱讀策略教學”三個步驟。

2、三步教學法:習得知識——拓展延伸——遷移應用。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突出學生主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

本課的學習以能力培養為主,為了集中緊湊、提高效率,未使用多媒體課件。

3、具體操作:

①立足課文,點撥導思;

②重點內容,討論演板;

③點評誦讀,領會情感;

④延伸遷移,分組討論。

四、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

高一學生具有閱讀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區域性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①早讀預習,理清課文思路;

②課堂上展開討論,明確重點;

③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解內涵,品情感,養練思維和寫作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分析

1、知識習得

①解題。

分析“衚衕”和“文化”的詞義,理解“衚衕文化”在課文中的具體含義。

②分析理解“衚衕”的特點。

在教師的點撥啟發下,學生討論歸納,明確:正、俗、多、靜。

③概括衚衕裡的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

學生閱讀討論,將結果演板,教師小結明確:安土重遷(居住心態);過往不多(人際關係);易於滿足(生活態度);不管閒事(政治態度);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④理解衚衕文化的特點。

明確:封閉;忍。

2、拓展延伸

此部分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肯定學生的發現及思維的成果。

①“封閉”的實質:民族心理的反映。比如“長城”、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②“忍”的實質:民族性格的縮影。比如:中國人的謙遜、一些俗語。

③理解作者對衚衕文化態度:批判中帶有傷感。

3、遷移訓練

課堂上討論分析武漢“熱乾麵”文化的內涵;課外寫一篇關於廣州“涼蓆”文化的作文。

六、本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1、化繁為簡,重點突出。教材的處理,遵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原則。

2、板書簡潔,鉤弦提要。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市 民 文 化

正 安土重遷(居住心態)

俗 過往不多(人際關係) 封閉(民族心理)

多 易於滿足(生活態度)

靜 不管閒事(政治態度) 忍 (民族性格)

安分守己(處世哲學)

3、培養能力,注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