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我縣畜牧業發展現狀與思考

我縣畜牧業發展現狀與思考範文

縣地處貴州北部,大婁山東麓。北與重慶的南川市相鄰,東抵務川,東南靠鳳崗,南鄰湄潭,西南接綏陽,西北毗桐梓,東與道真縣相鄰。全縣轄19個鄉鎮,144個村,6個社群,總人口585518人,其中農業人口549258人,縣域總面積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70.2%,耕地116萬畝,佔國土面積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萬畝,是一個農業縣。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畜牧業的發展列為全縣經濟工作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畜牧業的優惠政策,提出了實施畜牧業發展“1113”工程(即:到20__年實現生豬存欄100萬頭,牛出欄10萬頭,羊出欄10萬隻,禽出欄300萬羽)和建設生態畜牧業大縣的奮鬥目標。全縣各級各有關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實,使畜牧業結構得到了不斷最佳化,畜牧業不斷髮展壯大。

20__年全縣豬飼養量115.74萬頭,出欄55.48萬頭,存欄57.87萬頭;牛飼養量36.5萬頭,出欄3.1萬頭,存欄18.4萬頭;山羊飼養量20.3萬隻,出欄8.1萬隻,存欄10.15萬隻;家禽飼養量315.6萬羽,出欄155.48萬羽,存欄157.8萬羽;畜牧業產值5.22億元。

但是從總體來看我縣畜牧業生產還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平衡,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環節和制約因素。為此,要發展我縣畜牧業生產,實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畜牧業大縣以及“1113”工程目標,要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增強發展畜牧業的緊迫感

我縣草山草坡眾多,山塘水庫較多,無工礦企業,生態環境優越,具備了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優勢,發展畜牧業有著巨大的潛力。因此,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務必充分認識到發展畜牧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感,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做到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從傳統的畜牧業發展觀念中解放出來,真正把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二是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把發展養殖大戶和生態畜牧小區建設作為工作主戰場;三是多出臺有利於畜牧產業化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對外採取招商引資,對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搞活經營;四是大力吸收民間資本參與畜牧業的開發;五是切實幫助養殖戶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使我縣的畜牧業生產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從而使畜牧業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全面提高農民增收。

二、發展規模養殖,建設生態畜牧小區

我縣多數農民仍採用的是傳統的粗放經營模式,沒有形成規模養殖,養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我縣畜牧業發展,重點要在規模養殖和生態養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進“畜——沼——果”、“畜——沼——糧”等科學生態養殖模式,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組織養殖大戶到外縣、市畜牧業發達的地方參觀學習,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縣實際,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規模連片,相對集中”的原則,推行“政府引導,協會組織,龍頭帶動,大戶養殖,統一防疫,集中服務”。按照統一規劃佈局結合生態學原理進行圈舍建設,飼養管理,逐步實現畜牧生態協調發展;二是狠抓養殖大戶和畜牧養殖小區,逐步實現畜牧業養殖規模化、集約化;三是培植和發展以大戶、小區、重點鄉鎮為主的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範帶動,提高輻射帶動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糧食、秸稈、牧草、草山草坡等資源優勢,依靠科技,加大產業化經營力度;五是積極扶持龍頭企業,興辦畜產品生產基地,搞好立體開發和綜合利用;六是結合我縣農村“四在農家”、沼氣池建設,大力推進沼畜工程,逐步實現畜牧產業化、農村沼氣化。

三、力求創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養牛業歷史悠久,早在民國時期就開始飼養牛,在長期的飼養選育過程中,不僅廣大群眾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培育了適應性較強的地方優良品種——桴焉黃牛,該品種耐寒、耐熱、耐粗飼,蹄質堅實,動作敏捷,適於山區役用,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專案。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在未來的畜產品中,草食牲畜的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牛、羊肉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旺盛。牛、羊肉被現代人稱之為“人類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發達地區深受消費者青睞。從銷售來看,大到國際、國內市場,小到周邊市縣及本縣的兩家牛肉乾廠,都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因此選準主攻肉牛養殖對正安畜牧業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而且潛力巨大。

選定肉牛這個專案,因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專案基地建設實施縣,加上週邊縣市肉牛的飼養量都偏小,均沒有形成規模,這正好給正安的肉牛發展提供了機遇。縣內草場資源豐富,分佈廣泛,種類繁多,無霜期長,光照充沛,牧草生長週期長,同時還有田間空地,還可人工改良草場,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可充分利用秸稈圈養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積極推廣良種牧草,引進一年生、多年生黑麥草、苜蓿草、芽茅等優良草種種植,減少養牛對天然林地和草場的依賴,維持生態平衡,保護山林植被,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

四、強化品種改良,完善繁育體系

積極發展外二元母豬繁育場,確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豬5000頭以上,外三元商品豬10萬頭以上;進一步推進牛、羊凍輸配技術,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積極引進推廣良種家禽,興辦良種家禽養殖場。提高良種覆蓋率,形成競爭優勢,除此之外,政府部門要大力扶持,

財政劃撥專項資金,對引進良種實行補貼。

五、強化防疫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強化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完善獸醫制度和技術規程,完善動物疫病監測、化驗診斷設施,建立行政管理、執法監督,技術支撐相互配套的動物防疫控制體系。明確職能,理順體制,精簡人員,提高素質,強化防檢,建立起分別承擔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服務的基層獸醫服務體系,走國家扶持和自我發展相結合,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強壯的防疫隊伍。

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識管理制度,形成以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為主,運輸監督與市場監督相結合的動物檢疫新格局,建立動物防疫責任追究制和防疫監督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和完善動物防疫工作領導責任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推動動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勵和支援畜牧獸醫技術人員與養殖大戶簽訂常年防疫責任承包合同,明確雙方責任的獎罰,不斷提高防疫技術服務水平,鞏固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政府要安排專項資金,著力扶持畜牧業重點鄉鎮的防檢疫點的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

六、積極開拓市,健全流通體系

正安至今還未有一個大型畜禽交易市場,畜產品的交換還僅僅依靠小商小販來販進販出,這樣不但制約了產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畜牧業的發展,應儘快在縣城建設一個大型的畜禽綜合交易市場,與周邊地區的畜禽市場對接,以市場來帶動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培訓一支既懂技術又是會經營的運銷隊伍和經紀人隊伍,把生產、銷售、加工等產業各環節和經營主體透過協會經濟組織加快流通,切實搞好產後服務,解決養殖戶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