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望仙台的歷史典故

望仙台的歷史典故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年輕時,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他的詩喜歡描寫荒涼枯寂之境,頗多寒苦之辭。以五言律詩見長。注重詞句錘鍊,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於他的詩句“僧敲(推)月下門”而來的。著有《長江集》。

安徽當塗縣城東門口,有個偌大的土堆子,名叫“望仙台”,其實,它是詩人賈島的墓。為什麼又叫“望仙台”呢?有這麼一段傳說故事。

賈島是唐朝一個著名的詩人,也是個苦命的詩人。年青時,應了幾次考,結果是名落孫山。祖上留下的幾個錢也花光了,生計困難,就削髮為僧。半路出家,不忘做詩,經常逗留長安,吃飯行路都做詩,真是入迷了。一天,在街上行走,做得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想改作“僧敲”,究竟是“推”字妥貼,還是“敲”字穩當?當下不能決定。於是一邊走路,一邊用手作“推”和“敲”的姿勢,路上行人都感到驚訝。當時韓愈為京兆尹,恰值他的車駕外出。賈島一門心思只顧“推敲”,不覺衝撞了韓愈的車駕,左右捉住賈島。賈島據實說:

“回京兆尹大人的話,我正在吟詩,吟到‘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推’‘敲’二字未定,集中精神揣摩,不知迴避大人的車駕,請諒!”

韓愈說:“原來是這樣,我不怪你。”

韓愈思索一會,說:“我看,還是‘敲’字好!”

韓愈一向喜愛詩文,詩文寫得也極好。和賈島初次見面,一見如故,便邀他登車。從此,經常談詩論文,遂結為莫逆。在韓愈的影響和幫助下,賈島竟還俗啦!

賈島作詩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做得不快,氣魄也不大。在和韓愈的交往中,讀了李白的詩,佩服李白才氣豪放,詩又多又好,十分崇敬李白,就暗暗下了決心,要到江南親自為李白掃墓。但直到晚年丟官在家,他才有機緣來實現這一宿願。

可是,賈島這時已六十多歲了。他的兒子和侄女都加以阻攔。

兒子說:“爹,你還當二十大幾!路上誰人服侍你?”

侄女說:“爸,上萬裡的路,年青人也能走老了。”

賈島這人,象他作詩那樣,不怕苦,不怕難,一立下志,十條牯牛也拉不回來。他曉得自己家住北方范陽,路是不近哇,可是他已琢磨好了。於是對家人說:

“兒吔不要阻,侄吔不要攔,為敬詩仙下江南,島死無所憾。兒吔不要憂,侄吔不用愁,一支柺杖路三千,誰要伴我是累贅。”

看來,這老夫子是“吃了秤鉈鐵了心”。家人沒有辦法,只得替他籌辦行李盤纏。賈島看著家人忙得團團轉,他笑笑,擺擺手說:

“兒吔不要籌,侄吔不用辦,帶了行李壓死驢,帶了驢子累煞我。”

這一下,可把兒子惹火了,蹦跳起來說:

“爹,你這也不叫收拾,那也不叫準備,江南影子還未見到,你就怕要拋屍原野啦!”

這老頭品品味兒,還是不急不火地說,

“我會吟詩,還會點醫道,走到哪,吟到哪;遇有病人,我就醫治,還能凍著我,還能餓著我?”

家人聽他這一說,才把心放到肚裡,讓他走了。在路上,無病人,他就吟詩給人聽;有病人,他就替人治病。

按照鄉俗來說,聽唱的聽了後,總要謝唱的。有的遞茶食,有的奉了酒,有的還送銀錢。眾人說:

“先生,你給我們吟唱,耽誤了功夫呀,收下吧!”

可是,不管眾人怎麼說,不管大家送什麼,賈島是隻吃,不裝、不帶,一份禮物不收,他說:

“我要是圖財愛物,可不出來吟詩唱詩。”

於是向眾人一拱手,重又踏上遙遙的路。走了一里又一里,過了一村又一村。

按照鄉俗來說,病人好了,總要謝郎中的。有的送茶食,有的奉了酒,有的還送銀錢。眾人說:

“先生,你替我們治好了病,這是大恩,我們表示點意思。”

可是,無論眾人怎麼說,不管大家送什麼。賈島還是隻吃,不裝、不帶,連一份禮物也不收。他說:

“我要是圖財愛物,可不出來看病。”

於是,向眾人一拱手,又踏上漫漫的路。走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水又一水。

路是越走越少,賈島的年紀卻越來越大。

又是春天,到處柳綠花紅,鶯飛燕舞,田野里人歡馬叫。賈島向路人問道:

“這裡,離江南還有多遠?”

一個小夥子答道:“遠咧,至少還有五千多里。”

賈島聽了,不急也不愁,說道:“不遠,不遠。我有詩來會吟唱,我懂醫道會瞧病;不怕颳風下雨日頭曬,走到哪裡吟到哪裡,走到哪裡瞧到哪裡。怕啥呢?”

聽了他吟詩後,眾人送他。賈島擺擺手說:“寧舍一碗金,不捨一天春。別耽誤你們大家的活,也別耽誤了我的路程。請你們送我條驢子,讓我好上路。”

眾人說:“沒有再比這容易的了。”

於是,驢子牽來了。賈島騎上驢子上路了。漫漫的路啊,他得悠悠地行,走了一山又一山,過了一村又一村。

病人醫好後,眾人送他。賈島拒絕說:“別啦,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你們別耽誤自己的活計,也別耽誤我的.路程。請給兩個船錢,好讓我趕路。”

眾人說:“沒有比這更容易的了。”

於是,賈島上了船。行了一水又一水,過了一城又一城。

風霜染白了賈島的頭髮,烈日給賈島臉上增添了縐紋。常言說得好:“火要空心,人要實心”,“有志者事竟成”。七十歲高齡的賈島,終於來到了太平府,賈島一高興,就叫道:“李謫仙,我明日就可以看到你的墓了。拿酒來。”

店家安排了酒菜,賈島就開懷暢飲起來了。上了年紀的人,加上旅途辛勞,又多喝了幾杯,夜裡受了點風寒。第二天醒來,覺得頭重腳輕,四肢不靈,不思飲食。賈島強行起了床,打起精神離開了店家。人們聽說,賈島慕李白之名,來訪李白的墓,在途中行了四年六個月,現已是白髮蒼蒼,如大江的浪花一樣,很多人佩服他的精神,趕來旅棧看他。可是他已扶著竹杖,徑直地向大青山走去,有些人也跟著追去。

賈島走著,走著,忽然覺得兩腿不聽使喚,再也挪不動了。這時,人們圍上來了。賈島問道:

“離大青山還有多遠?”

“還有十里!”

這時,賈島頭腦一嗡,把十里聽成十步,嘆了一口氣說:

“多不爭氣呵,十步比萬里還難走哇!”(後來,這地方便叫十步埠,一來二去叫白了,便成十里埠)眼看著不行了,賈島便吩咐說:

“我本來想葬到大青山,伴著謫仙,好早晚向他討教詩竅,誰知少一步都不行,何況還少十步,真是天不助我,就讓我在這裡望著他吧!”

說罷,閉目逝去。人們遵從他的吩咐,就把他葬在這裡,把他的墳起個名字叫“望仙台”。所以當地人說:

“青山葬謫仙,背江立閬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