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馬過河》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去,松鼠說水很深,他的夥伴昨天剛被淹死,不能過。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較長,涉及的事物較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教師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對故事情節已很明晰,語言發育還較薄弱,對故事中的道理還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師層層點撥,習得語言,習得道理。
三、教學目標:
1、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2、透過朗讀、表演、給動畫片配音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精親自嘗試的道理。
3、繼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1、小馬過河的多媒體課件。
2、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頭飾。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 設疑激趣 感知課文大意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同學們高興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由課題你想到了什麼呢?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麼多的問題!請大家把課文翻開,我們一邊讀一邊理解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2、聽課文範讀,出示字卡 用橫線劃出生字,思考問題:小馬為什麼要過河?
3、訓練說話。
小馬為什麼要過河?(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房去。)
組織學生討論:要是把磨房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裡?(磨房前面)
4、學習字詞。
認讀生字新詞——正音。個別生字組詞:願試 匹 突 趟 淹 ;“沒”區別字音;淺的反義詞
二、認讀生字,理清課文脈絡,學會歸納概括。
1、指名分自然段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思索並回答問題: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小馬幾次從家裡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怎樣?
2、梳理課文脈絡。(板書:過不了河 蹚了過去)
3、口頭填空。(出示小黑板)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麼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老牛說河水( ),剛沒小腿,能趟過去。小馬( )跑到河邊。松鼠說河水( ),淹死過他的夥伴,不能趟過去。小馬( )收住腳步,然後寫老馬( ),最後寫小馬( )。邊引導學生填空邊歸納過河原因、過河經過、老馬教育小馬、小馬嘗試過河分別在那幾個自然段?
三、逐段讀講,朗讀表演,具體理解。
1.指名讀第1段(1、2節)
(1)什麼事使小馬高興得連蹦帶跳?(出示動畫課件引讀)
(2)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小馬當時的心情?如“連蹦帶跳地說”,寫出小馬說話時的動作、神態,表示小馬願意做事。還可以換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詞語。
(應以天真、活潑、高興而又肯定的語氣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提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幫媽 媽做過事嗎?誰來說說你幫媽 媽做過什麼事?心情怎樣?我們的新朋友小馬長大了也能幫媽 媽做事了,想知道它幫媽 媽做了什麼事嗎?今天我們就來繼續學習第14課《小馬過河》,教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們最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讓我們帶著大家的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吧。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或問同桌,也可以請教老師。再數一數共有幾個自然段,並標上序號。
2、按自然段讀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呢?
4、小馬在運麥子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困難?(出示課件)
5、這時它找誰幫忙?
6、指導朗讀小馬與老牛的對話。
7、聽了老牛的話小馬是怎麼做的?快來讀一讀:出示課件,比較句子。
8、正在小馬準備過河時又發生了什麼事?指導小松鼠與小馬的對話。
師: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如此為難的問題,小馬是怎樣做的?
9、媽 媽是怎麼說的?小馬是什麼表情?什麼是難為情?
10、開火車讀第七自然段,你覺得媽 媽的話中,哪句話使你最受教育,用筆畫下來,讀一讀。
11、理解媽 媽的話。
12、現在你們想不想知道最後小馬過河了嗎?怎麼過河的?
三、延伸課外、拓展知識。
1、充分發揮你們的想象力,說一說,小馬過河後會說些什麼?
2、透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小馬開始的表現和行動說明小馬是一匹怎樣的小馬?現在你是怎樣看小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問題嗎?你是怎樣做的?
4、生看黑板說一說學習了這一課知道了什麼?懂了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