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部編教材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美麗的顏色》教學設計

部編教材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美麗的顏色》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美麗的顏色》是部編教材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二單元第八課,是《居里夫人傳》的節選部分,屬人物傳記。課題“美麗的顏色”涵蓋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婦提煉出的鐳具有顏色美麗,自動發光的外在特點;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獻身科學的美麗人格。本課語言優美,情感飽滿,人物形象鮮明,所在單元寫作設計為人物傳記。因此,依據文字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記敘文閱讀理解能力。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過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艱辛與快樂。

2.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3.品讀賞析,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教學重點:

細讀課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品讀賞析,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教學方法:

1.圈點勾畫法。

2.朗讀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美女,知道這是誰嗎?(課件出示居里夫人拿著鐳的照片。)

生回答後,師引導: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則訊息,題目是《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我們知道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而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人物傳記《美麗的`顏色》,走進這位偉大女性的美麗世界!

二、教學新課

(一)走進文字,初步感知“美麗”。

1.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速讀全文,標註自然段。(教師提示學生統一標註課文18自然段後單獨成段的省略號為“19”自然段)

2.提問:本文題目《美麗的顏色》,這句話也多次出現在文章當中,大家圈點出來,告訴老師,

明確:文中一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

大家可以看到這三個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我們一起來把文章這幾個段落齊讀一下。

學生齊讀17——22自然段。

自由朗讀。

教師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讀。

引導歸納:在這對話中,人物情感對“美麗的顏色”從期待到確信最終驚喜萬分的變化,在這一系列的變化中,看到居里夫婦如呵護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鐳的科學熱情,讀出題目“美麗的顏色”指的是鐳的顏色。

它:顏色美麗,自動發光。(板示)

(二)品析詞句,體悟深層“美麗”。

師:只是,這篇文章“美麗的顏色”僅僅指鐳的顏色嗎?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寫了些什麼?誰能概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可多叫幾人,反覆引導。

明確:居里夫婦探究提煉鐳的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的過程。

1.師:請問,“艱苦”以及“微妙的快樂”體現在哪裡?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圈畫並批註。

(學生可同桌、前後合作交流圈點勾畫。)

2.指名學生朗讀賞析,師生共同歸納。

明確:

(艱苦)

工作環境惡劣

工作條件簡陋

工作過程辛苦勞累

工作強度大

工作時間長

(意思相近即可,並板示。)

(微妙的快樂)

獻身科學的熱情,迎難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愛。(意思相近即可,並板示。)

3.師:由此可見,“美麗的顏色”除了指居里夫婦的工作成果——鐳的顏色,更是指 。(引導學生歸納:居里夫婦的美好人格。)

師:而這,正是人類世界最美麗的顏色。(板示:美麗的人格)

三、拓展對比,品析寫法。

本文是一篇傳記,文章後面部分與前面我們所學《列夫·托爾斯泰》一樣以對人物及事件的描寫和記敘為主。前半部分,作者卻偷了懶,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筆記中的話,這些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學生討論探究後,指名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話使文章更具真實性,給人“身臨其境,如經其事”的感覺。另一個,也因為作者身份的不同(課件出示作者簡介),讓我們從這篇傳記中既讀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為小女兒的作者對父母濃濃的愛惜與敬仰之情,使傳記的情感色彩變得更加濃厚起來。(可結合課本45頁“閱讀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讀,昇華總結。

師:最後讓我們再次讀讀後半段的“美麗的顏色”,體會居里夫婦的幸福快樂。(看哪……看哪!到完。)

師:我們永遠記得鐳的美麗顏色,可是我們記住的只有鐳熒藍髮光的美麗嗎?

明確:還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輝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師:是的,這光輝的美好人格是世間最美的色彩。其實,擁有著美麗顏色的鐳一直侵蝕著居里夫人的肌體,她曾經的美麗健康在獻身科學的道路上悄悄隱退,最終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患惡性白血病而亡。大家來看看這樣的她還美麗嗎?(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時的照片)

明確:美!因為人格的美麗是永恆的!

五、作業佈置。

1.選擇一位身邊熟悉的親人、同學、老師等,寫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傳,要求:可借鑑本文引用傳記人物原話的寫法。

2.課外讀一讀《居里夫人傳》,瞭解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學貢獻。

六、板書設計。

隨文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