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探究

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探究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知識體系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在當代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的功能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取代的。音樂教育是高校實施美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發展速度加快,社會對綜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發展,音樂教育的發展、改革要滿足社會需求和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對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發展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以及它和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必然性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傳統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時代需求,當前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制度相對不成熟,造成了學生之間的競爭加劇。從而,使學校和家長都十分注重學生的主課成績,忽略學生在音樂教育方面的培養。學校把升學率看成學校聲譽和標誌,對學生的培養不免帶有鮮明的功利性導向,音樂課大多是一種點綴和應付上級檢查的擺設。學生也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豐富自己的音樂素養。而“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教育能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增長的更快更全面,心智更完美。傳統意義中的音樂教育往往是讓學生掌握一首歌的演唱,內容顯的相對單一、枯燥。這種教育思想是不健全的。音樂教育的教學目的最重要的是使學生學會深入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靈魂,從而感悟社會領悟人生。音樂教育的目的不能拘於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音樂中體會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關係,進而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個性。

音樂教育是人類音樂文化的傳播形式,音樂教育反作用於社會音樂文化,推進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符合當今多元文化的發展。我國面積廣闊,不同地域,文化、宗教、物質生活水平差異巨大。人類創造的音樂、音樂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但音樂與社會音樂文化之間相互關聯、不可分割,其文化和表現之間也是互為表裡不可分割的。我們無法把音樂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與社會音樂文化分割的單獨個體來看待,音樂教育及其社會音樂文化處於一種相互包含的關係之中。因此,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產生互動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

二、對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互動深入分析

實際上,人們在提及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這兩個關聯概念時,也總是把它們並提,合稱為“音樂文化”。這是一對所指不明、意義多解而容易造成理論混亂的模糊概念,僅僅有這樣的模糊的心理認定顯然是不夠的。在一般概念中,“音樂”一詞指的就是那些物理地鳴響著的、藝術地組合起來的、樂音或噪音運動的音響形式本身。音樂文化,還要包括社會歷史、自然環境、人文條件、各種人、人的行為、人的思想、人的藝術創作和人創造的樂器在內的任何與音樂有關的背景事象。

社會音樂文化始於遠古,現於當代,承載著人類的歷史和文明,歷經數千年的文化洗禮而生生不息。無論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裡,中國傳統音樂究竟有過怎樣的變化,我們依舊可以通過當代社會音樂文化來推測歷史的真實。隨著歷史的發展,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社會音樂文化也在變化、發展、更新變異中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直至今日,隨著傳統音樂以不同姿態展現出來,中國社會音樂文化所呈現的特徵也是多元化的。不可否認,社會音樂文化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起到了潛移默化地推動作用。

我國的素質教育中“我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各育全面發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對當代音樂教育提出新的教育任務和要求。音樂教育不僅改變著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和人類生活方式,也必將對社會建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音樂教育不僅能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學生道德水準,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而且,在全民素質教育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音樂文化如此快速的發展與音樂教育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

三、探索在實踐中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互動的方法

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質過程中,人們對音樂教育發展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探索與完善。在音樂教育中,一定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和擺脫音樂教材的束縛。尊重學生的喜好,關注學生的心理。制定學生感興趣的教材內容,在課堂上更多擴充套件音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主動成為自己音樂教育的學習者。可以透過學生對當代流行音樂的喜好和歌星偶像在他們心中獨特的地位作用,在教學中精心選材,把學生喜歡的具有代表性和音樂內涵的優秀流行音樂中的一些歌曲和元素在教學中與教材內容融合。流行元素的新增能夠調動同學的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同學課堂上更加活躍,利於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接受,加深學生對社會音樂文化的瞭解。在課堂上,適當的運用流行音樂與課本教材與進行分析對比,能夠在兼顧教材知識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並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以取得更好的音樂教育效果。

從社會音樂文化的引入這個方面來說,在音樂教育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對音樂對生活的熱愛,拓寬學生音樂文化視野。用鮮活的音樂豐富增加學生情感體驗,發揮學生想象力、創造性;大量的音樂鑑賞能提升學生的知識層面、擴充套件聯想想象空間。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自由的音樂的思考,鼓勵學生善於動腦,勤于思考;給學生充分的音樂表現和交流機會,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學會並習慣透過同學之間的探討來解決問題,養成主動探索精神。在欣賞音樂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方式,鼓勵學生在鑑賞討論中敢於提出不同意見,使資訊共享,文化相融洽。有意識的注重培養學生銳意創新、獨立思考和積極創造的良好習慣。

總結

國家的強大不僅是經濟軍事的發展,也是中華民族自身素質的發展。今日中國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綜合人才。音樂教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是民族全面素質提高的重要一環。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具有多樣性、靈活性、變化性等特點,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