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討論技校的《建築構造》教學創新策略

討論技校的《建築構造》教學創新策略

摘 要:本文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闡述了目前技校《建築構造》教學的現狀,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策略,望得到各位同仁和專家的指導。

關鍵詞:技校 建築構造 創新策略

《建築構造》是建築設計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課,對建築方案的設計創意和建築施工圖設計起著具體表現和制約的作用。下面筆者對技校《建築構造》教學創新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目前技校《建築構造》教學的現狀

1.現行教材滯後,知識老化

教材滯後,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教材陳舊,教材知識老化,相當一部分內容已經與工程實際情況相差甚遠,許多建築材料、構造做法、施工工藝等,缺乏時代同步性與科技前瞻性;加之教材編寫的相對滯後原因,使許多新材料、新技術、新構造做法不能跟上變化。所以,教材陳舊,教材知識老化,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建築設計及技術的發展;加之教材編寫相對滯後等因素,更嚴重製約著建築學專業的健康發展.

2.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手段單一

《建築構造》課程是專業技術類基礎課程,其課程內容多,技術性強,但複雜的計算和公式的推導少,邏輯思維應用少,教學中更多的是採用形象思維。因此,作為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課程,涉及許多工程例項,必然與實踐緊密結合,如果一味地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形式講述建築構件的構造做法,對於從未到過工程實際現場、缺乏實踐鍛鍊體驗的學生來講,基本上弄不清楚,對於創新和發展建築構造形式就更不用提了,整個教學過程也會變得沉悶枯燥,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出現了教學當中學生反映“建築構造難記難懂”、教師感覺“建築構造難教”的現象。

3.課程實踐性教學環節缺乏,現場參觀教學效果不明顯

建築構造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大量建築構造教材的內容已經落後於實際工程做法,很難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加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困難也較大,學生對建築的實施過程、施工圖中的構造如何實現沒有直觀感性的認識,缺少現場生產實踐的教學和現場參觀的教學讓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節點與施工現場中所看到的實際構配件進行對應。組織學生到已建成的建築或正在施工的建築現場進行教學,也因為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教學進度與在建工地程序的協調性等問題,只能短時間的走馬觀花,導致現場參觀的教學大多也流於形式而收不到良好效果。

二、技校《建築構造》教學創新策略

1.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更新,加強建築構造與建築設計的教學聯絡

要加強建築構造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建築設計教學引導建築構造教學。要加強教材內容與現行標準、規範的相關聯絡,結合國家規範及時變更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更新建築構造及建築設計的理念和內容,或是適當增加建築節能、保溫、隔熱、生態建築、綠色建築、太陽能建築、深層防水技術的內容。教師還要多關注建築技術領域的新動向,將構造設計原理和構造設計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基本構造層次,培養學生利用構造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加強建築構造與建築設計的教學聯絡,在進行施工圖綜合訓練前就有針對性地對構造設計進行訓練。比如讓學生找出校園內建築的現有例項,依照已有的建築外觀繪製節點詳圖,把節點詳圖與設計對應起來。或者指導學生將自己方案中的特殊節點進行構造設計並製作成模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其方案的技術性表達能力,建立構造理論和設計實踐相聯絡的思維模式。這樣既能加強學生掌握完整、系統的知識,實現從建築方案設計、構造設計到施工圖設計一體化的訓練,又能加強對建築設計的創造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充分認識,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2.注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首先是實驗室模型教學。對於一些複雜、難懂的建築構件、建築配件、建築防護以及與其相關的構造做法,可以組織學生在學校模型實驗室裡進行建模,將其按一定的比例做出來,使抽象變成具體。透過建模學習,學生可以在今後的設計中更好地把握結構的選型,可以對配件的功能、造型、尺度、質感、色彩等有更好的駕馭能力,全面掌握建築構造設計技術。其次是“工地現場教學”,要儘可能地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到工地進行工地現場授課,工地現場教學要與課堂教學交叉進行,在工地上學生能更清楚、更詳細地瞭解到建築的各個組成構件和構造節點處理,把書本知識和工地實際緊密聯絡,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建築構造的理解和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是實習基地學習,可組織學生到學校建立的實習基地(如學校設計院、老師工作室等場所)進行學習。

3.合理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課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礎,是集文字、聲音、影象和動畫等多種媒體資訊為一體的產品。它的知識密度大,表現力強,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應具有主題明確、素材精確、形象直觀、層次清楚;具有高度互動性、因材施教、介面較好、操作簡單等特點。課程的教學重點也應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上面,而不是花費很多時間在黑板上畫不那麼準確的示意圖。為加大課堂資訊量,必須打破傳統的建築構造課程教學模式,藉助多媒體技術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難用語言表達的內容進行形象化、直觀化的演示,使原本枯燥、平面的教學變得生動、立體起來,使學生身臨其境,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感染力強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4.加強學生建築構造創新能力的培養

要將建築設計專業學生必備的創新思維、意識納入到成績考核範圍之中。每次設計的作業中對於不同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給予一定的分值,以此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及展現,避免學生的懶惰與抄襲心理,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潛在的創意才能,激勵學生設計出新穎、安全、適用、經濟的構造做法。

三、結語

以上筆者粗略探討了技校《建築構造》教學的創新策略,由於時間和篇幅有限,還有許多內容沒涉及到,作為一名技校一線教師,在今後工作中筆者將繼續努力研究。

參考文獻

[2]嶽鵬 趙西平 等 技術新形勢下的建築構造課教學方法研究[J].高等建築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