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建築構造課程總結

建築構造課程總結範文

建築構造課程總結

一、 概念部分

民用建築 : 即非生產性建築,指供人們居住和進行公共活動的建築的總稱。(P4)

(1)公共建築 : 行政辦公建築、文教建築、托幼建築、醫療建築、商業建築、觀演建築、體育建築、展覽建築、旅遊建築、交通建築、通訊建築、園林建築、紀念性建築等等。

(2)居住建築 :住宅、集體宿舍等。

砌體結構建築 : 砌體結構(masoy structure) 是由塊材和砂漿砌築而成的牆,柱作為建築物主要受力構件的砌體為主製作的結構稱為砌體結構。它包括磚結構、石結構和其它材料的砌塊結構。分為無筋砌體結構和配筋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建築 : 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線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適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採用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製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等材料砌築或裝配而成。

超高層建築 :  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築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及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建築。

耐火極限 : 耐火極限 Fire resistance rating 對任一建築構件按時間一溫度標準曲線進行耐火試驗,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失去支援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壞或失去隔火作用時為止的這段時間,用小時表示。

勒腳 :外牆的牆角,和內牆角一樣,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蝕,應作相應的

防潮層。(P24)

勒腳構造做法:

散水 : 屋面為無組織排水時一般設散水,並可加滴水磚帶。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夯實素土上鋪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60到70毫米。應設不小於百分之3的排水坡度。寬度一般0.6到1.0米。與外牆交接處應設分隔縫分隔縫用彈性材料嵌縫,防止外牆下沉時將散水拉裂。(P26)

散水構造做法:

壁柱  :當牆體受到集中荷載或牆體過長時(如240MM厚、長6M)應增設壁柱(又叫扶壁柱),使之和牆體共同承擔荷載並穩定牆身。壁柱的尺寸應符合塊材規格。如磚牆壁柱通常凸出牆面120MM或240MM、寬370MM或490MM。(P29)

伸縮縫  :為防止建築構件因溫度變化、熱脹冷縮使房屋出現裂縫或破壞,在沿建築物長度方向隔一定距離預留垂直縫隙。這種因溫度變化而設定的縫叫做溫度縫或伸縮縫。(P31)

伸縮縫是從基礎頂面開始,將牆體、樓蓋、屋面全部構件斷開,因為基礎埋於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一般寬度為20到30毫米。

沉降縫 :為防止建築各部分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引起房屋破壞所設定的豎向縫稱為沉降縫。沉降縫是將從基礎到屋頂的構件全部斷開,使兩側各為獨立的單元,可以在豎直方向自由沉降。(P32)

沉降縫的寬度:

抗震縫:在抗震設防烈度7~9度地區內應設抗震縫。在此區域內,當建築物高差在6M以上,或建築物有錯層,且樓板錯層高差比較大、或構造形式不同、或承重結構的材料不同時,一般在水平方向會有不同的剛度。因這些建築物在地震的影響下,會有不同的振幅和振動週期。這時如果將房屋的各部分相互連在一起,則會產生裂縫、斷裂等現象,因此應設防震縫,將建築物分為若干型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單元。(P33)

防震縫寬度:

肋梁樓蓋:(P49)單向板肋梁樓板,板由次梁支承,次梁的荷載傳給主樑。無樑樓蓋 :(P50)不設梁,是一種雙向受力的板柱結構。

單向板 :(P49)長邊與短邊之比大於等於3,板受力後僅向短邊傳遞。雙向板 :(P49)長邊與短邊之比小於等於2,受力後兩個方向傳遞,短邊受力大,長邊受力小。

井式樓板  :(P49)當肋梁樓板兩個方向的量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同位相交,呈井字形時,稱為井式樓板。

墊層:(P52)是承受並傳遞荷載給地基的結構層,有剛性和非剛性之分。剪刀樓梯 :(P88)

平行雙跑樓梯  :(P87)(樓梯構造畫法)

梁式梯段 :(P96)由梯斜梁和踏步組成。

板式梯段 : (P97)整塊或數塊帶踏步條板,其上下端直接支撐在平臺樑上。分艙縫  : (P138)設定在剛性防水層中的變形縫。

剛性屋面  : (P137)指用細石混凝土作防水層的屋面。

建築找坡  : (P125)將屋面板水平擱置,其上用輕質材料墊置起坡,這種方法叫材料找坡。

結構找坡 : (P126)將平屋蓋的屋面板傾斜擱置,形成所需排水坡度,不在屋面上另加找坡材料,這種方法叫結構找坡。

護角  :  (P75)對內牆陽角,門洞轉角等處做成護角,高度2m左右。剛性基礎 : (p190)

柔性基礎: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基礎,不僅能承受壓應力,還能承受較大的拉應力,不受材料的剛性角的限制,故叫做柔性基礎。

剛性角 :  (p194) 是基礎放寬的引線與牆體垂直線之間的夾角,凡受剛性角限制的為剛性基礎。

筏板基礎

二、問題

1.建築構造設計的主要任務?P2

在建築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使用功能、藝術造型、技術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並應用物質技術的手段,適當的選擇並正確地決定建築的構造方案和構配件組成及細部節點構造處理等。

2.建築物的構造組成?p2

承重結構:基礎、承重牆體、(在框架結構建築中承重牆體則由柱、梁代替)、樓板、屋面板。

圍護結構:外牆圍護、內牆(在框架結構建築中為框架填充牆和輕質隔牆)等。

飾面裝修:內外牆面、樓地面、屋面、頂棚等飾面裝修。

附屬部件:樓梯、電梯、自動扶梯、門窗、遮陽、陽臺、欄杆、隔斷、花池、臺階、坡道、雨棚等。

3.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和設計原則?p6

1)外界環境的因素

(1)外界作用力  (2)地理氣候條件  (3)人為因素

2)使用者的需求

3)建築技術條件

4)建築經濟因素

設計原則:堅固實用、技術適宜、經濟合理、美觀大方

4.牆體的分類方式及類別。P12

1)按牆體所處位置可以分為外牆和內牆。

2)按豎向的受力情況分為承重牆和非承重牆兩種。

3)按構造方式可以分為實體牆、空體牆和組合牆三種。

4)按施工方法可以分為材牆、版築牆及板材牆三種。

篇二:土木建築結構實驗學習心得

土木建築結構實驗是研究和發展結構計算理論的重要實踐,從材料的力學效能到驗證由各種材料構成不同型別結構和構件的基本計算方法,以及近年來發展的大量大跨、超高、複雜結構的計算理論,都離不開實驗研究。因此,土木建築結構實驗在土木建築結構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與結構設計、施工及推動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土木建築結構實驗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技術課程,與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和橋樑結構等課程直接有關,並涉及物理學、機械與電子測量技術、數理統計分析等內容。透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我獲得土木建築結構實驗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建築結構實驗規劃設計、結構實驗、工程檢測和鑑定的方法,以及根據實驗結果作出正確的分析和結論的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透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在理論上我學到許多關於結構實驗的知識,建築結構實驗的量方法、程結構實驗過程、可靠性鑑定等。土木建築結構實驗中的實驗荷載要與結構在實際中的受力情況相一致,實驗時的荷載應使結構處於某一種實際可能的最不利的工作情況。當採用等效荷載時,實驗荷載的大小要根據相應的等效條件換算得到,同時要注意荷載圖式的改變對結構的各種影響。結構實驗的載入制度要根據不同的結構按照相應的規範或標準的規定進行設計。

測量方法:機測法。利用機械儀表測量所需的資料或引數,機測法適應性強、簡便、可靠、經濟,是結構實驗中最常用的測量手段。②電測法。透過感測元件把實驗需要測量的資料或引數,轉換為電阻、電容、電感、電壓或電流等電量引數,經放大器放大,然後進行測量,由指示記錄裝置記錄和顯示,這種轉換和測量技術稱為非電量電測技術,具有準確、快速測量、自動控制、連續記錄和遠距離操縱等優點。與計算機聯機,還可根據測量結果自行判斷和運算。也可利用光敏材料的物理化學原理和力學特性在偏振光作用下產生的光學效應,測定應力場(如光彈儀),簡便、可靠、直觀性好;及鐳射測量位移和鐳射全息的應用。④其他方法:用光、電、磁、聲等間接物理量與材料或結構構件某一效能間的關係為基礎進行測量。如超聲波探測儀利用超聲波在混凝土中傳播速度測定混凝土強度。分析處理結果,再還原成某種模擬量並顯示出來,使資料的採集、測量和分析處理自動化。建築結構實驗的一般過程 建築結構實驗大致可分為實驗規劃、實驗準備、實驗載入測試和實驗資料整理分析四個階段。

實驗規劃階段 實驗規劃是指導整個實驗工作的綱領性技術檔案,因而實驗規劃的內容應儘可能地細緻和全面。科學研究性實驗的規劃,首先應根據研究課題,瞭解其發展現狀和前景,並透過收集和查詢有關文獻資料,確定實驗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實驗的規模和性質;在此基礎上決定試件設計的主要組合引數,

並根據實驗裝置的'能力確定試件的外形和尺寸;進行試件設計及製作;確定載入方法和設計支承系統;選定量測方法;進行裝置和儀表的率定;作好材料效能實驗或其他輔助試件的實驗;制定實驗安全防護措施;提出實驗進度和技術人員分工;編寫材料需用計劃,經費開支及預算,實驗裝置、儀表及附件清算等。  實驗準備階段 實驗準備階段是將規劃階段確定的試件按要求製作安裝與就位,將載入裝置和測試儀表安裝就位,並完成輔助實驗工作。試件製作完畢後,要進行實際幾何尺寸的測量和外觀質量檢查,達到設計要求的才能安裝就位。載入裝置和測試儀表安裝就位前,應完成相應的裝置除錯與儀表標定工作,效能正常的才可正式安裝。輔助實驗完成後,要及時整理實驗結果並作為結構實驗的原始資料,對實驗規劃階段確定的載入制度控制指標進行必要的修正。

實驗載入測試階段 對試件施加外荷載是整個實驗工作的中心環節,參加實驗的每個工作人員應各就各位,各盡其職,做好本崗工作,實驗期間,一切工作都要按照實驗的程式進行。對實驗起控制作用的重要資料應隨時整理和分析,必要時還應跟蹤觀察其變化情況,並與事先計算的理論資料進行比較,如有反常現象應立即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否則不得繼續載入實驗。實驗工程中除認真讀數和記錄外,必須仔細觀察結構的變形,混凝土結構的裂縫出現、走向及寬度,構件的破壞特徵等。試件破壞後要繪製破壞特徵圖,有條件的可拍成錄影,作為原始資料儲存,以便研究分析時使用。

實驗資料整理分析階段 透過實驗準備和載入實驗階段,獲得了大量資料和有關資料後,一般不能直接回答實驗研究所提出的各類問題,必須將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分析和計算,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最後根據實驗資料和資料編寫實驗報告。在具體的結構實驗中我們做了電阻應變計的貼上、靜態電阻應變儀操作及橋路連線以及紙質懸臂結構設計、製作這幾個實驗。比如,電阻應變計的貼上,更是要求非常精細。首先要進行電阻應變計的檢查分選,要選擇粘合劑,要進行測點處理,然後應變計貼上,乾燥固化,貼上質量檢查。在測點處理時用砂紙打磨試件要貼上應變計的部位,使測點平整、光滑、無鏽。然後吹去浮塵並用酒精清洗,到棉花乾擦時無汙染為止。應變計的貼上分為畫線定位,打底,上膠,貼片。加壓。其中上膠,貼片和加壓的操作要特別注意。上膠要把握分寸,不宜上膠過多,如果上膠過多,就不利於貼片和加壓。而貼片要待膠層發粘時迅速將應變計按正確位置就位,接著用拇指沿一個方向滾壓,擠出多餘膠水,膠層應儘量薄,並注意應變計位置不滑動。加壓時用手輕壓一到兩分鐘即可。透過這幾個實驗,使我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的實際的結構實驗中,也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透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知識,進一步明確了土木建築結構實驗在土木工程領域的重要性,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課程學習,明白了結構實驗的原理及不同情況下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對實驗資料的處理、分析。透過現場實驗的瞭解與認知,更加清晰的瞭解了建築結構實驗的大致實際操作、分析方法。

篇三:建築結構課程設計設計總結

課程設計對學生而言是其對所學課程內容掌握情況的一次自我驗證,從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透過課程設計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全面檢查並掌握所學內容;《建築結構》從課程性質上講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訓練學生對鋼筋混凝土肋形結構物件進行荷載分析的能力,選擇適當的構造及相應演算法的能力,培養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具備初步分析和解決建築結構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加其對學習和應用相關專業課的興趣。

透過本課程設計的實踐教學,應使學生達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

(1) 透過鋼筋混凝土單向板,梁樓蓋課程設計課程,使學生基本掌握建築結構結構設計的內容。

(2) 透過繪製設計圖和計算等實踐性環節的基本訓練,提高設計建築結構的動手能力。

(3) 透過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課程設計,使學生熟悉建築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法和設計程式。

(4) 繪製梁鋼筋混凝土單向板肋梁樓蓋柱網總體佈置,並與板、次梁配筋圖繪製於一張圖上。要求繪圖準確整潔。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記錄每天的設計和計算細節;指導教師精心指導,經過一週的緊張工作,每位同學的設計成果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使學生對課程所學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鞏固了理論教學所學到的知識,擴充套件了學生實踐思想。

除了教師檢查設計時間內的考勤外,還要求學生在設計期間認真做好設計紀錄,包括設計的詳細內容,計算過程和結果,設計中出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等。

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程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遵守設計紀律,使學生透過課程設計更進一步掌握本課程所學的知識,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環節緊密結合,理論聯絡實際,提高學生將理論課程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中去的能力,使學習收穫落到實處。  我認為,在這學期的實驗中,不僅培養了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種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實驗課上,我們學會了很多學習的方法。而這是日後最實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淺。要面對社會的挑戰,只有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這對於我們的將來也有很大的幫助。以後,不管有多苦,我想我們都能變苦為樂,找尋有趣的事情,發現其中珍貴的事情。就像中國提倡的艱苦奮鬥一樣,我們都可以在實驗結束之後變的更加成熟,會面對需要面對的事情。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至今我仍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段日子裡,可以說得是苦多於甜,但是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同時不僅可以鞏固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所沒有學到過的知識。透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說得是困難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終都得到了解決。

透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幹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緻.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2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想到今後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成一種高

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一是課程設計,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麼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並不會用.想到這裡,我真的心急了

總之,透過這次的課程設計讓我們懂得更多,收穫更多,提升了自身操作能力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東西,更加深了我們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培養了一種默契,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相信這樣一份難得的經歷一定會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出色。課程的時光停在這裡,學習的旅程才剛剛開始,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