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藝術

五位視覺藝術家的簡介

五位視覺藝術家的簡介

你所看到的照片也許就是快門按下之後發生的變化。然而還會有很多可能,發生在攝影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後期再創造的過程中。如今隨著數碼技術的越來越強大,每一位真正有個性的藝術家都試圖從簡單的現實泥潭中掙扎出來,創造出不同凡響的影像。當然,影像所構成的欺騙性淵源已久。早在1860年,就有人將林肯的腦袋做過嫁接。在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就喜歡在照片中輕易抹去他所不喜歡的政治人物。1942年,希特勒為了讓自己在馬上的形象更為強壯,讓人在照片中抹去了馴馬者的身影。如今透過PS進行處理,這些都是雕蟲小技。於是《美國攝影》雜誌邀請了五位視覺藝術家,分別展現了他們的獨門絕技。對於他們來說,後期的處理和前期的拍攝同等重要,一切都基於嚴謹的構思和縝密的處理。當所有的一切出現在PS之後,一切都不再是現實的真實生活本身——想想有時候會令人毛骨悚然。

現實的破碎者——迪米特里·丹尼洛夫

2003年,巴黎藝術家迪米特里·丹尼洛夫(Dimitri Daniloff)在30歲出頭時一舉成名,在家用電視遊戲機PlayStation廣告創意中斬獲大獎。他的大學專業是物理學,從而在技術上有更多的可能創造出複雜的影像。接下來的十年中他獲獎無數,影像的整體風格都有點讓人感到驚悚。比如人體各個部分的混雜,包括手臂、腿部、耳朵以及手,完全捲入了一場肢體狂歡,生物的特徵構成了莫名的混亂。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一個走向瘋狂的時代,一切皆可嘗試。”他用哈蘇數碼相機拍攝素材,在PS中合成——有時多達30個層才完成一張畫面。這樣的風格除了早期用在電視遊戲機的創意之外,現在還出現在耐克和摩托羅拉的廣告創意中。

藝術家是這樣理解真實和創造之間的關係的——其實能夠通過後期處理讓畫面看上去更接近是真實是一種挑戰。也就是說,他希望透過現實素材大量混合成非現實的畫面,反而讓人看到真實本身。所以他才讓畫面中構成儘可能的張力,推向極限。

改變藝術——布魯克·莎登

從一開始,布魯克·莎登(Brooke Shaden)就知道她不是在創作一種中規中矩的藝術品。她解釋說:“我試圖從人們身上喚起一種情感,讓影像本身顯得柔和,新增某種肌理,看上去更像是繪畫。”她所透過的PS手段創造的影像,從某種意義上說僅僅存在於她的心中。

一開始,出於資金的短缺,她的模特兒就是她自己。她將這些自拍像放上Flickr,不料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接下來她將所有的時間投入到影像的創造空間,並且引起了一些畫廊的關注,原創作品已經賣到了500到2300美元一幅。

莎登至少有一半時間還在拍攝自己,然後再使用符合自己構思的僱傭模特。同時,她還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素材,和自己的影像等混合在一起完成最終的創作。她的目標,就是希望其影像具有一種永恆的價值。

商業喜劇——麥特·巴克

大約在十年前,奧克蘭藝術家麥特·巴克(Mat Baker)就已經在為澳洲和亞洲的世界頂級時尚雜誌拍攝時裝了。他說:“我的拍攝中規中矩,美不勝收。但是在拍攝了六年的時裝之後,我就對模特兒站立的姿態感到了厭倦。我試圖有所突破,但是雜誌卻僅僅有突破的想法而已。”

從這以後,35歲的巴克開始為代理商創造自己的影像。他的影像中出現了幽靈一般的男女,以及不可思議的怪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99%的時間是在尋找滑稽的素材,樂此不疲。

他和弟弟一起合作,完成前後期的銜接。他使用飛思相機

系統拍攝,弟弟在PS後期合成。他們往往就是在白天拍攝素材,晚上完成後期製作。代理商看到照片合成的過程一激動,他們也感到興奮,一發而不可收。當然更刺激的就是需要不斷地需找新的素材,新的靈感。然而一切源源不斷,創意的空間自然無以窮荊

插圖的革新者——馬特·馬哈林

如果你約馬特·馬哈林(Matt Mahurin)完成一幅插圖,你很難想象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他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技巧和數字化工具,完成最為困難的插圖故事。因此毫不奇怪的是,《時代》、《滾石》等大牌雜誌都會請他出山,甚至為華爾街評論插圖。

當然,作為紐約的編輯和藝術指導,他的天賦不僅僅在於技術上的雕蟲小技。90年代電腦技術逐漸成熟之後,數字化的創意插圖自然成為他的首選。他的目的自然還是為文章帶來新的創意想象力空間。

在他的攝影和插圖之間,似乎看不到任何的矛盾和衝突。所有的一切都是憑藉感性的力量將其縫合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想讓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來自同一個世界。”

他的數字畫插圖似乎都帶上了社會學的痕跡,從冷戰時代到艾滋病,包括中東的戰亂。然而其中卻不乏藝術的敏感,也就是說在藝術水準上並不遜色於任何一位攝影家或畫家。他將PS看作是現代的暗房,完全可以創造出大師級的作品。

出賣超現實——弗裡克·簡森斯

出生於比利時的弗裡克·簡森斯(Frieke Janssens)從15歲開始就拍攝帶有超現實意味的照片,當然只是好玩而已。最初她的目標就是讓頭腦中的奇思怪想變成影像——那時候還需要相當紮實的傳統暗房基礎。

如今31歲的簡森斯已經在PS的處理上得心應手了,她希望真真切切地讓自己頭腦中的創意變成人們喜聞樂見的影像。她的前期拍攝儘可能使用自然光線,而且是老式的瑪米亞67相機,只不過換上了數碼後背。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喜歡操作複雜的大相機”。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她大多出創意,讓助手製作。而後來發現,整個過程從創意到實現,似乎需要一氣呵成。尤其讓她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超現實主義創意還必須滿足代理商商品推銷的要求。也就是說,畫面本身首先要讓人們接受。幸運的是她有一個秘密武器——人們在她的照片中看到了幽默,而他們只是成為她觀察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