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

海歸如何在職場上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海歸如何在職場上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近年來愈演愈烈的海歸潮導致海歸回國就業形勢驟緊,“海帶”“海剩”的新聞不絕於耳。出國的隊伍還在壯大,甚至初高中生也加入其中,可以預想的一種情況是:留學經歷會成為某些職位的入門級要求,將來會有更多的歸國留學生參與到就業的激烈競爭中。當高等教育在國內普及時,“本科學歷”成了企業挑選人才的一個標準。隨著大學生數量的迅速增加,選才標準也在不斷提高。當留學成為大勢所趨,“海歸”的身份已經不具備足夠的職場說服力,用人單位在“海歸”之上勢必會增添更多的要求、更高的標準。那麼國內企業到底青睞什麼樣的“海歸”呢?

歸根結蒂取決於企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了。毫無疑問,是勝任職位的人才。判斷應聘人員能否勝任,工作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是重要的考察標準。如果留學生學業優秀、英語流利,同時具備國外工作經驗,顯然競爭力大增。目前很多留學國雖然允許學生打工,但對時間都有嚴格限制,留學生們一般只能在餐廳等地打些沒有技術含量的短工,而畢業後若找不到工作則需返回原籍國,故而多數留學生獲得了文憑卻沒實際的工作經驗。紐西蘭的特殊之處是會給予留學生一年的工作簽證,允許畢業生自由找工作以積累經驗。

一項調查統計數字顯示,應屆海歸供職首選機構是外資企業,其次是高校與科研機構和國企,然後是民企,薪資要求一般集中在5000~8000之間,少數要求在10000以上。而實際情況則比較骨感:57.5%的“海歸”在歸國6個月左右找到工作,單位大多數是外企和民企,半數起薪在5000以下,8000以上的不足10%。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對於有工作經驗的海歸,37.6%為中層管理人員,月薪萬元或更高的比例遠超過沒有留學經驗的人員。

我們不難概括出哪種海歸在職場上具有殺傷力,根據回國就業的情況可以歸為三類:

1、高精尖海歸:既有國外文憑又有跨國公司工作背景

他們曾經在國外留學多年,有著資深的教育背景,同時具有若干年國外工作的'經驗,這部分人員相對較少。但他們往往具有極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以及擁有豐富的國外人際資源網路,其回國的目的往往是開創自己的事業。有的是自主創業,有的是要在學科領域有所建樹,領導一個實驗室,或建立一個梯隊等。這類 “海歸”不僅是國內急需的人才,更是國內外企業爭奪的物件。

2、再回爐海歸:在國內已經有不錯的工作經歷而出國深造

一些職場中人士為了繼續深造,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出國去充電,獲得碩士以上學位。或留學後在國外積累了一定工作經驗的留學人員。這部分人是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人群,也是國內企事業單位中高階主管職位青睞的物件,在就業市場上極具競爭力。

3、新生代海歸:學成回國但缺乏工作經驗

高中或大學畢業後直接出去留學,獲得學士或碩士學位,畢業後就回國的留學人員。他們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與應屆畢業生相類似。這類學生在語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識結構上有一定的優勢,對於需要拓展國際業務的用人單位來說,這類人員有其用武之地。

海歸就業困難的首要因素是薪酬要求過高和個人能力問題,初出茅廬的海歸們往往忽略了一點:他們有的是國際化的求學經歷,這並不等同於國際化的人才價值。學歷和留學背景雖不是浮雲,在產生實際價值之前,對於企業來說都是虛的。

留學可能讓海歸們積累了比較深厚的內力,但如果不知怎樣運用,只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上了擂臺一樣吃敗仗;而工作經驗和歷練則是打通任督二脈和不斷實戰的過程。當把海外先進的技術、理念、國際視野與工作相互融合時,海歸們才真正稱得上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