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

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

樂理中所說的十二音音樂由勳伯格於20世紀二十年代初建立,在樂理中有關它的基本知識非常多。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歡迎閱讀!

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解析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於1921年創立。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個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複。貝爾格、韋伯恩(Webern, 1883-1945)繼承此法並有所發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響者有達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爾夫、布里頓、興德米特、簫斯塔科維奇等。

20世紀上半葉,隨著人類科學文明的突飛猛進、社會發展的跌宕起伏,創立新的藝術觀和新的音樂語言的作曲家大量出現,流派的複雜與風格變換的頻繁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這些在20世紀上半葉的鋼琴音樂中反映為:以阿諾德·勳伯格為代表的“表現主義”,以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保羅·興德米特等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和以貝拉·巴托克為代表的“新民族主義”。其中,以勳伯格為創始人的新維也納樂派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音樂在音樂語言上最為極端。

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介紹

勳伯格是十二音序列音樂的開山鼻祖,創作於1908年的《3首鋼琴曲》是第一部完整的無調性作品。經過近10年的實驗,勳伯格於1923年發表了第一首完整的十二音音樂作品《鋼琴組曲》,完成了嚴格的十二音音樂作曲技術體系。勳伯格的作品雖然音樂語言晦澀難懂,卻蘊含著豐富的戲劇性力量。而勳伯格的兩位弟子在繼承他創作體系的基礎上,各自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阿爾班·貝爾格在十二音音樂中揉入了更多的旋律因素,減弱了音樂語言的艱深程度;而另一位弟子安東·韋伯恩創作手法雖然簡潔,但音樂語言卻比勳伯格更加晦澀。然而,韋伯恩進一步發揚了序列音樂的思維,為後世開創了整體序列音樂寫作的先河。

關於誰是真正的十二音技法的創造者?這個問題至今尚存有爭議,中世紀有人使用過十二音作曲;俄國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神秘的和絃”也是十二音作曲的例證;德國作曲家傑夫·戈裡謝夫曾在1914年寫過一首明顯的十二音音樂作品。但不管怎麼說,勳伯格及其弟子們在研究前人作曲技法的基礎上,把十二音技術發展成為現代作曲的一種技法,並在世界音樂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這點卻是不容置疑的。

十二音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概述

十二音技法音樂是現代西方作曲技巧之一,亦稱十二音體系,它是現代表現主義音樂的一個流派。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1911年發生在繪畫界。德國的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與畫家馬克爾、馬克等創辦了《青騎士》雜誌,其中不僅刊登了康氏等人的繪畫,而且還發表了許多關於繪畫、詩歌、戲劇等方面的表現主義理論文章,其中奧地利音樂家勳伯格的著作掀起了音樂史上表現主義的狂潮。

十二音技法音樂在美學思想和創作技巧上與印象派截然不同,他們認為藝術既不應該“描寫”,也不應該“象徵”,而應該直接表現人類的精神與體驗。這種觀點與繪畫上的表現主義一脈相承,即透過藝術揭示人類的心靈世界,把瘋狂、絕望、恐懼、焦灼等病態情感以及人類不可思議的命運相互摻雜在一起。

該技法在作曲技巧上是絕對反傳統的,完全無視過去的調性規律、和聲功能規律,而是把八度中十二個音給以同等的價值,拋棄過去主音、屬音、下屬音等觀念,使無調性佔有絕對統治地位。由於舊有的旋律軌跡被破壞,使得旋律既不均衡,又無反覆,僅僅是一連串獨特的音的連續。節奏上也難以捉摸,幾乎無拍子可言,打破了過去的平衡,故而顯得非常自由自在。在樂隊編制和配器上也絕不追求過去的龐大與音響的誇張,而是採取精緻而純樸的小編制,帶有明顯的室內樂性質,但色彩上不像印象主義那樣悠閒與冷漠,而是單純、明快而強烈。

最早試驗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一般首推奧地利作曲家豪埃爾。以後經過音樂表現主義人物奧地利作曲家勳伯格及其弟子貝爾格和韋伯恩的多年摸索,他們均以各自的實踐證明了這種新思維在音樂創作中的可能性。他們作曲的基本技法是:所有十二個半音按固定順序組成音列,音列中的每個音不能重複,它沒有主題的概念,僅僅是一個骨架,一個滲透在使用它的作品中的音樂概念。1923年,勳伯格的《五首鋼琴曲》和室內樂《小夜曲》;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小歌劇《璐璐》;韋伯恩的《鋼琴變奏曲》(作品 27)、《六首小曲》(作品9)等均是他們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