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關於《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精選11篇)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1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經開區六一小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學校從領導層面,深入教師群體,聽課、評課。王超校長親臨課堂,對語數英各科教學進行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刻體會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針對學校數學教研組長張冰老師講的《三角形的特性》這節課,王校長談了以下幾點:

1.本節課的難點不是學生認識高、也不是畫高,而是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概念描述出來,也就是難在形成數學語言。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用語文的角度去描述,一給孩子提供描述概念的關鍵詞,二給孩子符合數學思想的語言框架,用數學語言去描述數學現象。用語文的方式解決數學語言的問題。

2.教師要讓孩子在充分感知數學現象的基礎上,給學生支撐,讓學生自己生成數學概念,發展數學思維。

3.這節課運用的是優秀的講授法和演繹法。

4.本節課三角形的若干特性。

5.孩子在這節課上是被動的,孩子沒有成就感。

6.孩子遇到了斷層式的任務。

7.知識的啟用放在課前1小時內進行,本節課完全可以放在課堂上,以記憶、遊戲的方法來啟用,就是學由生疑這一步。

8.本節課教師提問問題的層次性,哪些是及時性問題,哪些是獨立思考的問題,哪些是研討交流的問題,哪些是透過實驗、實踐、動手操作才能得到答案的問題。

9.小組討論的好處,不積極的學生怎樣啟用?

①討論前留點時間讓他先思考一下,然後再去交流,這樣是有價值的。

②提高參與度、擴大參與面,要不然孩子不僅失去了發言的機會,連思考的機會也沒有了。

③同伴交流,比老師講更容易接受一些。

④由一個小組看到全班學生的想法。

⑤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⑥頭腦風暴,學生可以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⑦給學生帶來安全感。老師介入小組時提前告知他們,或說明給他們送點什麼禮物,這樣孩子就不會緊張了。

把傳統的車頭教學變成動車教學。其核心是任務要清晰、難度要遞進,分工要明確、支撐要到位,時間要給夠。

如果我們的教學課堂是這種小組學習的形式,大家的積極性提高了,也充分發揮了孩子的特性,讓他們自己生成一些教學任務,層層遞進,這樣孩子會比較有成就感,對知識的記憶會比較深刻,比老師單純的灌輸知識效果要好,要明顯。所以我們要嘗試著改變教學方式,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動起來,活起來,老師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2

一、 亮點

1、注重從生活中的素材創設情境。莊老師在教學中,蒐集了腳踏車、房屋、電線杆等素材,讓學生對於三角形有初步的認識。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出示三組圖形,讓學生進行判斷,哪組是三角形,學生都能較好地進行判斷。

2、注重動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教學中,莊老師首先讓學生用三根同樣長的小棒進行拼擺,再用四根小棒同樣長的小棒拼擺,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三根同樣長的小棒,只能擺出一種三角形,而用四根小棒可以擺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兩種,從而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徵,這對於學生的深層次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議

1、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不是特別深刻,還應圍繞三角形概念的特點:一是三條線段;二是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個端點相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初步感知三角形後,讓學生畫一畫三角形,從而知道三角形不僅有三條線段、三個角、三個頂點,而且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也就是每相鄰兩個端點相連。然後通過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具體判斷哪個圖形是三角形,為什麼,從而明確三角形的概念。這樣,對於鞏固加深三角形的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畫三角形的高的方法。如何畫三角形的高,具體畫法是:把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與三角形的一條底重合,另一條直角邊與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重合,然後沿著三角形的頂點向底邊畫一條垂直線段,頂點與垂足之間的距離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3

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單元的內容知識點多、零散,許老師執教的這節複習課既全面整理和複習了知識,又教給了學生複習的學習方法,非常重視知識的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學會梳理知識的方法。

首先,許老師讓學生整體回顧本單元的內容,如三角形的意義、特性、分類、三角形的內角和等知識,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這樣利於學生抓住主幹、主要知識,然後再由主幹到枝節,脈絡清晰有條理,利於學生抓住知識之間的聯絡,將零散的知識點聯絡起來形成網路。

其次,許老師按照主幹知識分步驟進行復習。在教學中,教師僅僅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易混點進行講解。如:三角形的意義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凸顯出“圍成”的重要性;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特別是錯例的對比和分析,指出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關係;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公式、三角形按邊和角的分類情況等知識。透過這樣複習,學生對於前面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領下能夠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能夠清除知識中的盲點。此外,許老師還非常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既學知識,又學方法。

最後,教師針對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進行了練習,形式多樣,由易到難,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很好地達成了複習目標,做到了查缺補漏、進一步內化知識,從而形成更高層次的能力。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4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本節課中,我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節課知識點多,包括三角形的`概念底和高的概念、各部分名稱,還有三角形的重要特性: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課題看,特性無疑是重點。而底和高的概念、及高的作法是難點。勢必會耽誤大量時間。如何在一堂課中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複習鋪墊、交流探究、實踐應用的模式來教學。

一、聯絡生活,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合理運用遷移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離不開生活。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聯絡學生的現實生活情境來認識三角形。丁老師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說生活中自己見到的三角形,再讓學生從主題圖上尋找三角形,使學生獲得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將圖上的三角形請到黑板上,這樣從直觀到抽象的展示知識的來源,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

二、給學生探究時間,在操作中體驗、感悟

新課程倡導操作、體驗的學習方式,重在讓學生親歷體驗與探究。本節課教師讓學生觀察教師示範畫高,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試畫中感知三角形的特點,在畫中探究三角形高的特徵,並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延伸,明確直角三角形高的特點。

在研究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環節中,教師拿實物去演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並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探索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進了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對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應該是有好處的。

三、資訊科技手段的合理運用

我覺得在本節課的幾個教學環節中,資訊科技的輔助作用很好。比如在三角形高的一環中,教師黑板上已經做了畫高的示範,學生也基本明白高的畫法後,教師又用課件演示並輔助語言講述了一遍三角形高的畫法,我覺得這是在重複講課的內容,沒有起到必要的作用。如果此環節教師能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總結高的畫法,那麼這個教學重點就會真正的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維,高的概念也就會真正的建立在孩子頭腦中。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5

本週三早上第二節林xx老師的一堂“解三角形”高考複習課。三角函式以及解三角形是高考的重點,近幾年高考所佔分值都在二十幾分,所以複習的時候要重點抓。本堂課,林文娟老師以自己紮實的數學基本功,細緻嚴謹的數學解題思路,靈活輕鬆的師生互動,為我們獻上了成功的複習課。由於學生基礎較薄弱的原因,很多學生都不知道具體的解題原理,但是也都喜歡去思考探索,從而得到一部分分數。

針對本專題三角函式中的解三角形,公式主要有正弦定理、餘弦定理、面積公式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一百八十度。在熟記、掌握公式的基礎上去解決此類問題並不是很難。該老師是先將公式羅列出來,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然後透過例題的講解,促進學生對公式的掌握應用。這種方式的複習雖然比較傳統,但是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卻是更加適合,更加可以接受,也更能提高課堂效率。

例題的分佈,按照從易到難的次序,讓大部分學生能充分參與進來,使得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學生能極大地提高自信心,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而後面那個高考題也正是開學初剛剛考過的“溫州一模”解答題當中的第一題,複習過後重新回過頭來看看前面考過的題目,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探究慾望,也達到了複習必須緊抓高考,為高考複習這個目的。

一堂好的複習課,高效的複習課,必須要精心的去準備,每一個環節都是重點。比如例題的選用,例題當中數值的選擇;板書的設計,多媒體課件的設計等等。

深入到本堂課具體的內容上,我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吧。第一點:我們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為主,多關注學生。比如說,本節課中的變式訓練一,已知三角形一條邊的長和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條邊,設計意圖是想對餘弦定理公式的一個應用。但是已知的兩個角度卻剛好非常特殊,一個105度,一個45度。這樣一來如果直接從105度這個頂點做垂線垂直於它的對邊,馬上就會出現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此時題目的解決只需要用到初中的平面解析幾何知識點勾股定理就能得到答案。班上也剛好一個學生就是這麼算的,他說自己這樣做很簡單,但是該老師沒有注意到,這對該學生來說一種遺憾,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同與讚揚,對於該老師對於本堂課來說更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多關注學生的反應。第二點:該老師對於上課時候節奏的把握做得還不夠,從給出問題到下一問題的給出時間過於短,沒有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我也看了自己的手錶,從給出例一,到給出變式訓練一中間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不到的時間。基礎差的學生,看完問題,再回憶一下本題所用到的公式差不多就要一分多鐘了,總的來說就是給人感覺太過於著急給出答案。第三點:在學生上臺板書結束後,對於好的地方一定要點出,對於不夠的地方更加需要給出完善。

聽完這節課,透過收益匪淺一詞來概括並不為過,複習課是最難拿捏尺度的課,重在思想的形成,方法的落實。如何做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來確定課堂的容量,又要培養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實現知識的鞏固和昇華,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6

李老師非常從容淡定地為我們呈現了一堂精心設計的複習課。我們感受到李老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在他的引導下,課堂氛圍很融洽,李老師恰到好處的解題指導和情感教育又為課堂帶來了點睛之筆。李老師的課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材處理得當,教學設計巧妙。

一個題目巧妙的複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四種判定,以正方形為背景,讓學生畫圖操作,科學認證的過程,體驗問題的解決過程,以一個基本的“ K ”字圖貫穿整堂課,一題多變,一課一題,減少學生讀題的時間,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寬、更廣、更深的培養。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往往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思維火花,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李老師在複習了四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後,問:將一塊三角尺的直角頂點P放在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BD上滑動,直角一邊始終經過點A,另一邊與射線CD相交於點E,請畫出圖形。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直觀思維,而且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學會不遺不漏的解決問題。

(3)對幾何畫板使用的技藝令人豔羨。

“幾何畫板”實現了圖形由靜向動的漸變過程。李老師利用幾何畫板實現數形結合,突破教學難點,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學生畫完圖形後,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線段PE與PA的數量關係。給學生充分時間思考後,並用電腦測量,讓學生直觀的進行比較,用數字說話,提高課堂的效率。

個人看法:作為章節的複習課,起點是否放得低些,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中來。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7

本週三下午第三節,我們全體數學組成員及教研處王主任共同學習了由數學教研組長X老師執教的《等腰三角形》一課。聽後,頗受啟發及教育。

首先,我覺得X老師很用心的在準備這節課,講這節課。因為是上學期小組彙報課講過的“熟課”,不僅學生學過,而且老師們都聽過。如果沒有新意,很容易使學生及聽課老師產生感官疲勞。但X老師匠心獨具的是,在課堂匯入的環節,巧妙地安排了一場“愛因斯坦的智商”智力遊戲,使學生“驚喜”的發現,自己居然和愛因斯坦的智商同樣高,自信心無比高漲,後又藉機對學生進行具備了愛因斯坦的智商,還要有勤奮學習不說空話的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課堂教學中,X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速不急不緩,使學生如沐春風,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整堂課教學。另外,在課堂練習的環節,設計了積分制的回答方式,調動了學生認真思考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效果甚好。

整堂課的設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既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勇於探索的能力。

美中稍顯不足的是,課件有些簡單,背景色調有點刺眼,可以做些改進。課堂習題學生已在上次聽課時做過,對答案很熟悉,新鮮感稍差。可在習題設計上做些改動,變換方式和資料,效果會更好的。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堂很成功的課。也使我體會到要想講好一堂課,必須要以無比敬業的態度認真去準備,多方搜尋,積極探索,不斷反思總結改進。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8

上週五下午參加了在“一課兩講”教研活動,兩位老師以過硬的教學功底向我們展示了精彩的課堂教學,下面是我們備課組對兩位上課老師的評課記錄:

仙村中學的江老師,由於是自己學生緣故,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顯示得比較輕鬆,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能夠合理有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到知識。在練習的設計上也是以簡單的基礎練習為主,題量適中,能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成。

實驗中學的姚老師,教學設計的較好,先是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復習,然後用一個剪紙的數學活動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練習中,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編寫題目,一方面讓學生了解考點,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感覺。但姚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也許不是自己的學生對學生不夠了解的緣故,以至於整節課在前面的時間較松,在後面的時間顯得比較緊。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9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整節課緊緊圍繞著目標來進行,語言清晰,學生參與強,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利用多種證明方法證明命題,有利於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做題能力,教案中設計了形成性變式訓練,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鞏固。

建議

1、適當增加生生互動。

2、練習設計適當分層,練習小試牛刀中適當減少同一型別的題量,增加一道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質的綜合性證明題。

3、語速要適當減慢,每個環節中要有適當的時間給學生獨立思考,消化題日。

4、要注重點明命題證明的步驟:審題、畫圖、寫已知、寫求證、證明。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10

本節課教學設計較為簡單,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思路清晰,語言流暢,具有親和力,課堂教學節奏合理,快慢結合,注意順應學生的思維。知識回顧中用變換圖形位置複習舊知識,有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鞏固,為本節課作鋪墊。學生在教學中思考的時間較多,教師做到了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學生積極性很高,生生互動很多。教學設計中設計了剪折圖的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探究,體現了新課標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究問題的要求。

建議

1、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要美觀才有利於學生的學習。

2、給教學設計給聽課教師而不是學生的學案。

3、時間的調控上要把握好。

4、要注重點明命題證明的步驟:審題、畫圖、寫已知、寫求證、證明。

《三角形的特性》的評課 篇11

教學設計合理:兩位老師的學案設計都目標明確,融會貫通,內容恰當,思路清晰,匯入簡單,設計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注重學生動手操作。既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勇於探索的能力。

成功實施教學:兩位老師都能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照顧中下生,面向全體,使學生的思維充分展開,教師對知識的運用和引申也非常熟練。特別是實驗中學那老師調動了學生認真思考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效果甚好。

課堂結構緊湊:兩位老師的張馳有度,有條不紊,反饋調控恰當。

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效果好。特別是實驗中學那老師輔導個別生,調動生生互動非常有效,表現積極主動,學生參與面廣。

追求美的感受:課堂教學中,兩位老師始終面帶微笑,語速不急不緩,使學生如沐春風,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整堂課教學。

本教學方法設計為“合作探究型”,我覺得還應處理好以下幾點:

⑴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定理的梯度,緩衝度的設定。因為它需要兩個條件,推出兩個結論,學生第一次碰到,比較困難。我覺得應從“特殊→一般”去處理可能更好,如給出頂角的度數和底邊的長來推算,再引導到推理。而仙村中學的江老師關於“三線合一”的計算題一道也沒有。

⑵加強證題前的分析,引導學生從已知條件出發,探究解題思路,此時可能有多種途徑選擇,最好結合所要求證的結論一起考慮,按需擇取。

⑶加強學生的書寫能力的培養。本節課學生書寫板演基本沒有,比較欠缺,可能學生能說不會寫,或者寫不好。

⑷課件有些簡單,背景色調模糊,可以做些改進。學案不夠美觀,新鮮感稍差。可在習題設計上做些改動,變換方式和資料,效果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