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讀《走在季節邊上》有感

讀《走在季節邊上》有感

桑哲教授的詩歌清新自然中充滿著生存的哲思,精短的篇章中孕育著人生的歡歌抑或艱辛。讀這些詩,如品一杯香茗,唇齒留香,意味悠長。

與桑哲教授的交往中,給我的印象始終是飄逸的長髯,酒仙的豪放,古道的熱腸,治學的嚴謹,但從未見過他苦吟的情狀。記得首次拜讀他的詩歌是從寧陽一中編輯的洸河文學社社員作品集《邁向新世紀》,後又讀到《現代語文》封底他的配畫詩,這次又拜讀了他的詩集《走在季節邊上》,讀來感覺清新自然,沒有斧鑿的痕跡,一切渾然天成,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枯樹與沙丘》:曾經年輕過,曾經茂盛過/風沙的四季中,相依為伴/到枯,到瘦/是永遠的風景/更是不變的方向標/讓行人不再迷惑。整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質樸清新,讀來韻味無窮。

桑哲教授作為學者詩人,視野開闊,思考深入且無處不在,既有旅途中的點滴感悟,也有對歷史人物的獨特思索,更把思維的觸角伸進複雜而多變的人生永珍,進而走入古老神秘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讀《布達拉宮》,我們感受到了“珠穆朗瑪的神秘”,更為“民族的傳奇”自豪驕傲;讀《題墨子像》,我們面前彷彿站著“為民醫治愚昧和麻木”而風塵僕僕的墨子;讀《城市印象》,我們怎能不為“沒有四季”“只有匆忙”的城市產生深深的憂慮。

桑哲教授總給人一種硬漢的形象,但他濃密的長髯裡滿是柔情。他把自己的'柔情投射到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落葉、薺菜、菊花、梅花、高粱、蟋蟀……一枝一葉總關情,他熱情地謳歌自然,把自己自覺地融入到自然之中,體現了一種大愛的情懷,達到天人合一的哲學境界。桑哲教授更有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結,他時刻關注著家鄉,經常為家鄉的發展殫精竭慮、出謀劃策,有時甚至拍案而起。《童年的柳笛》吹奏的是一曲綿綿鄉愁,《小紙船》滿載著孩子的夢想起航,《棉花糖》充溢著童年甜甜蜜蜜的回憶……他思戀家鄉,懷念親人,回想家鄉的點點滴滴……“我喜歡故鄉的/冬夜村口/有母親擎一盞綠燈/喚我的乳名”,“火盆裡燃燒的,是我的思念/母親的呼喚/能融化冰川”,讀著這些詩句,何人不起故園情?

桑哲教授的詩我是不敢,更因才疏學淺不能妄加評價的,以上文字是我讀《走在季節邊上》這部詩集的讀後感,而且詞不達意,不當之處敬請桑哲教授批評指正,我們滿懷信心期待著桑哲教授的下一部更加精彩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