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走在行知路上》讀書筆記

《走在行知路上》讀書筆記範文3000字

能在聆聽了南京市浦口區行知小學楊瑞清校長的《走在行知路上,創造精彩人生》報告後,開啟這本凝聚了一位堅守農村教育,耕耘行知沃土二十多年的校長的成長經歷和管理經驗的書潛心閱讀,於我是心魂俱靜的享受。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的閱讀方式早就從隨性天然走向了感性認知與理性分析的融合,那就讓我從主要內容、思想感情、表達方式三個方面談談我讀書後的感悟吧!

一、主要內容,感悟行知教育精髓。

讀完《走在行之路上》這本書,我掩卷沉思:陶行知現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在行知實驗班,在行知實驗小學、行知實驗基地得到傳承和發揚。作為讀者的我們也對行知教育精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1.不留級制,踐行“一個都不能少”的誓言。

從我參加工作起,就沒有經歷過留級制度,在楊校長的書中我清楚的看到了應試教育下留級制度的殘酷。對楊校長向留級制挑戰的勇氣欽佩不已。我想:不留級制的實施正應和了課程改革“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人人發展去激勵去喚醒。

看過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農村教師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失學拼盡了自己的所有,在城市優越條件下的我們,是否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拼盡了自己的所有呢?楊校長能從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身上發現他有繪畫潛力,繼而找準突破口,以藝術帶動求知,使這個學生長大後能走進高等學府,實現迂迴成才。而我們現在的學科教師對於學習上出現問題的學生,沒有考慮他的先天稟賦,沒有了解他的問題原因,沒有為問題學生量身打造一套教育方案。

讀到行知實驗班採用了多元智慧理論、成功教育理論、賞識教育理論尋找教育突破口,我想:相信每一個孩子能行,期待每一個孩子成長,幫助每一個孩子進步,我們就能做到一個不少,一個不掉隊。

2.花苞心態,發現“一個獨立個體”的優勢。

結合學校旁邊的200畝荷花園,行知小學提出了教育者要人人修煉“花苞心態”。 就像走進花園我們既善待盛開的鮮花,我們也期待未開的花苞。人人修煉一顆“花苞心態,才是真愛,花苞心態,缺點可愛,花苞心態,耐心等待,花苞心態,和諧時代。”讀到這些朗朗押韻又富含哲理的短句,我們彷彿看到了“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在行知小學綻放異彩。

我們看到行知小學的孩子在優點卡共享中找到自信,在自主課程(12多)中多元成長,在“走進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的賞識理論中實現了生活教育是叫人“生”,叫人“活”的教育。

這些來自農村小學的教育理論和經驗讓我們振奮,也讓我們汗顏。我們的教師和家長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心態,催生了很多早熟的沒有潛力,缺乏後勁的孩子,製造了很多厭惡學習,失去自我的孩子。我們呼喚“花苞心態”在我們每一位教師心上生根,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在自信自然的環境中快樂成長。

3.聯合辦學,實現“一個行知基地”的輝煌。

正像楊校長反覆總結的那樣,農村學校怎麼辦?那就要學會聯合(小學校,大教育)村校聯合、城鄉聯合、國際聯合。在廣泛的聯合中實現自我的超越和發展。五里小學從一所落後的農村小學,發展成行知小學,行知教育基地,楊校長的聯合意識功不可沒。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對的不是學校管理,而是教書育人,“聯合”這個理念能否發揮作用呢?

我想教學中的“聯合”意義更為廣闊,我們要關注學科間的融合,關注課內外的結合,關注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幫扶,關注小組學習的合作……教學中的“聯合”無處不在。

楊校長靠強強聯合,打造了一個魅力十足的行知教育基地,我們也可以利用學科的特點有效結合,打造屬於我們的魅力課堂。

二、思想感情,堅守農村教育情結。

楊瑞清校長在一所貧窮落後的農村小學堅守了二十多年,他致力於改善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致力於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致力於為了農村學生的終身發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一所農村小學身不離校的工作了32年。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我能真切的感受到楊校長奔赴最邊遠農村學校的青春熱情,感受到楊校長開展行知實驗班的教育激情,感受到楊校長實施行知工程的萬丈豪情。這種對農村教育執著堅守的.情結深深的讓我動容。在閱讀中,我為行知實驗班受到兩任市教育局長的大力支援而興奮,為行知小學牽動了國內外諸多教育家的關注而激動。我為行知實驗班遭遇一醜遮百好而嘆息,為行知小學流失的眾多良師而惋惜。

第一屆行知實驗班因為遭遇了統考成績倒數第一的現實,導致“一醜遮百好”的不利局面,當“春夏秋冬”合唱團,勞動實踐、生活作文都受到質疑的時候,行知實驗跌入前所未有的谷底。這再一次暴露裡應試教育的死穴,也揭示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真理。讀到楊校長把升入各個初中的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分別進行跟蹤統計後,得出了實驗班學生潛力大、後勁足的結論後,我也有揚眉吐氣之感。為楊校長執著行知實驗的精神而打動。這種對農村教育的堅守,讓楊校長排除萬難堅持實驗,力挽狂瀾推進實驗,最終從迷離失落中振奮起來,抖擻精神勇往直前,這就是堅守的動力,這就是堅守的魅力。

曾經去膠南送課,來到一所只有幾排平房的小學校,走進牆壁斑駁、房梁破舊的教室,看到的卻是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課堂上雖然積極發言的學生不多,但是認真聽講的確是全部,在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裡,我每時每刻都能體驗到作為教師的價值,我陶醉在自我實現的愉悅中久久不肯離去,從那一刻起,去農村教書的情結在心田播種。

聽去農村支教的同仁回來說,那裡的教學樓是全村最高、最好的建築,那裡的孩子穿著不合腳的大拖鞋去上學,我真的很震驚!關注農村教育,堅守農村教育,我們在楊校長的書中找到了力量!

三、表達方式,堅持記錄教育日記。

縱觀整本書的表達,語言樸實、言辭懇切,字字句句感人肺腑。尤其是穿插其中的教育日記,更讓我們對這位寫了六十幾本200萬字的教育日記的校長刮目相看。這本書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楊校長二十多年來筆耕不輟的自然成果。都說“機會垂青有所準備的人”,楊校長準備了二十多年,才能在一個暑假的時間內成就此書,讓我們再一次驗證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真諦。

教育日記,讓我們更加真實的瞭解了行知實驗的二十年;教育日記,讓我們更加真實的瞭解了楊校長的成長和經歷;教育日記,讓《走在行知路上》散發著誘人的鮮活氣息,走進我們的教育思想,影響我們的教育生活。

我也在寫教育日記,我發現寫教育日記源於自己對教育工作不斷的創新和研究,源於對學生細緻的觀察和無私的愛。我記錄一堂課的教學策略和效果,我記錄一個孩子的犯錯與改正,我記錄我的痛苦的歡樂,我記錄我的感想和反思。我去年交流到一所借讀生比較多的學校,接觸這些新市民的子女讓我有個更多的感悟,我給自己的教育日記起名為《七月流火》,我希望自己在一年中太陽最熱烈的夏天來到孩子們中間,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能帶給孩子們一生受用的經歷。如今,我還想把我的教育日記改良成教育小說,讓我對教育日記擁有更多的讀者,讓學生、家長都能讀我寫的教育日記,讓教育日記成為架起家校溝通的七彩橋樑,為孩子們擁有絢麗的童年留下豐厚的記憶。

行知路上,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