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教師專業精神的討論

關於教師專業精神的討論

在當今社會高度發展、競爭激烈的時代,專業精神被各行業高度重視。那麼什麼是專業精神?專業精神是人們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的高度認同與熱愛,因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持久的動力。而不是一種激動和熱情。它包含博愛之心,強烈的責任感、堅定的使命感,不僅是全心全意、盡職盡責,更有堅定的信念、極強的奉獻精神。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愛”,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

企業員工的“愛”,能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企業創造效益,促進企業發展。教師的“愛”,能使他全身心地為孩子著想,盡力為孩子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讓家長滿意、得到社會肯定,從而促進學校的發展,所以“愛孩子”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專業精神,也是做一名教師起碼的要求。

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教師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感動中國十大災區教師的事蹟讓人震憾,當然還有許許多多不在列的教師的事蹟同樣讓人感動,那麼是什麼力量、什麼信念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讓這些教師有如此偉大的壯舉?我想這就是存於他們內心的師愛和強烈的責任感。在他們的心中,學生高於一切,所以當危險來臨之際為了學生不顧一切,那怕用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的崇高體現,讓全國人民、讓世人刮目相看,他們的這種精神不是一時的迸發而是長期積澱的結果。為此,愛孩子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只有心中有愛,才會真正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在關鍵時刻體現出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任小艾老師說:愛孩子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底線。因為愛孩子,所以她不斷學習、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工作,並不斷探索和創新工作,因而使她逐步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成長為全國的著名教育專家。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愛”的教師,只有愛孩子,才會在教育教學中事事處處為孩子著想,關注孩子的學習,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變化,主動學習、主動反思,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工作,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努力讓孩子感受學習的快樂與幸福,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讓孩子的童年充滿陽光,也只有愛才會讓教師自己感受快樂,讓自己獲得教育成功,從而推動幼兒園的發展。

讓我們做一個心中有愛的教師,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

用博大的胸懷寬容每一個孩子,

用微笑的目光對待每一個孩子,

用純真的心靈關愛每一個孩子,

願孩子的臉上永遠洋溢著幸福與快樂。

幼兒教師感言――做一個值得孩子喜歡的老師

幼兒教師感言――做一個值得孩子喜歡的老師

總是一廂情願的說自己是孩子們的朋友和夥伴,可孩子們真的把我們當成他們的朋友們?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喜歡老師呢?

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為很調皮,經常受到老師的責備;或者因為做了一件錯事,受到了老師不公平的待遇,因而對老師產生了敵對情緒;或者因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因而感到了壓力,感到不快樂。------種種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不愛上幼兒園。

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一群才離開爸爸媽媽,剛開始過集體生活不久的毛頭小孩,他們需要的是和藹可親的老師。所以首先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微笑面對孩子,親近幼兒,耐心對待幼兒。“微笑”有一種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魔力,每當我帶著微笑來到孩子們中間,孩子們也會以笑容回報我,並不由自主地靠近我,希望和我親近,和我說話。幼兒園的孩子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所以孩子非常需要我們的關愛,比如他們或者會拉著你的手絮絮叨叨地要告訴你些什麼悄悄話,或者理所當然地把腳伸到你眼前要你幫忙繫鞋帶,或者在你表揚他們時一臉的燦爛,他們眼中所流露的,也有很多盲目崇拜的成份吧!他們喜歡老師抱著他們,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我們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兒園的孩子普遍喜歡漂亮、年輕的老師。但只要我們擁有年輕的心態,以一顆童心對待孩子,把自己也當作孩子,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的快樂,解除他們的煩惱,做孩子知心的朋友。這樣孩子還是會喜歡我們。 因此,要想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就必須做個孩子喜歡的老師。怎樣才能做個孩子喜歡的老師呢?首先應該做一個善於反思的人。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在這裡,他們建構著自己的規則,遵循著自己的規律,建立著自己的價值和意義,追求著自己的精神。”可是,成人卻“過於熱心地去幹預兒童的世界,通常在缺乏對兒童世界的傾聽與對話、交流與發現時,僅僅依靠兒童的隻言片語就急急忙忙自以為聰明的試圖去解釋他們,去‘引導和幫助’他們,武斷地一次又一次因著兒童的某一言語而誤解他們責罰他們,傷害他們稚嫩卻聰慧的心!”因此,作為一個幼兒喜歡的老師首先要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哦!

另外,愛心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就是要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感受孩子,適時地給予幫助和鼓勵,這些都是孩子喜歡你的重要的原因。

幸福就在尾巴上——朱永春《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

聽過桐鄉三中的朱永春老師的兩次講座,每次都感觸極多。期間,他反覆提到要“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教師”。

在我的記憶中,數學老師總是能很神奇地把複雜的數學題化簡單,感覺他真是幸福快樂,那個時候就立志要做一名數學老師,所以在高考填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師範院校。但當我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時,感受到的教師的幸福,已不再是當初天真而幼稚的理解,而是一種深深的觸動。

我雖然只有兩個多月的教師經歷,但卻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今天發工資、節假日發紅包”的物質喜悅,更重要的是一頓頓的精神大餐。那麼,教師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呢?當身邊的老教師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眼前的骨幹教師有著自己獨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並得到同行的認可時,那是一種幸福;當年輕的教師不斷進取,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溫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接到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問候的電話,教師的幸福實在太多太多。

朱永春老師的兩句話至今我仍記憶猶新:“學生是什麼?在有遠見的老師眼中,他們是提前十年與你認識的博學,他們是提前二十年與你認識的CEO,他們是提前三十年與你認識的市長先生,甚至他們是提前四十年與你認識的國家領袖或愛因斯坦。只不過他們以頑皮和大智若愚的面具與你狹隘的.人才觀開著玩笑。”“學生都是重複開獎的,不要因為上面的數字你不太看好和喜歡就在開獎前扔掉。”跟著他們的心理,才能理解他們,想到他們的心裡去。

其實幸福本沒有什麼特定的標準、尺度或是斤兩,關鍵在於我們自身的自我體驗和感受。

曾經看過一個寓言:小豬問媽媽:“媽媽,幸福在哪裡啊?”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於是,小豬試著咬自己的尾巴。過了幾天,小豬又問:“媽媽,為什麼我抓不住幸福呢?” 媽媽笑著說:“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的……”讓我們一起做那隻追求幸福的小豬吧!因為,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師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腳步;只有那些勇於付出的教師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那些善於不斷進取的教師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執著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師才能真正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學生用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陪伴你,這本身就是何等的幸福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做一個用微笑面對孩子錯誤的老師

由於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如今,許多小班的孩子也表現出很強的個性。後金廷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爸爸媽媽的溺愛也讓他養成了“霸道”的性格,經常會與小朋友發生爭執。戶外活動開始了,孩子們都按順序取自己喜歡玩的戶外體育玩具,然後都很開心地玩起來,可後金廷什麼玩具也沒有拿,站在滑梯旁邊把手伸長,擋住滑梯口就是不讓小朋友上,其他要進“滑梯”的人全都被他攔在外面。看到這種架勢我想上前去阻止,轉念一想:一個好老師一定要會等待、會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孩子的心理。於是我站到孩子們一旁傾聽,只聽後金廷攔住俊說:“這是我的滑梯,不准你上來!”俊頓時與他爭執起來說:“這是幼兒園的滑梯,大家都可以玩!”後金廷一聽,馬上抬手打了俊一拳,俊也不示弱,兩個人支起了架子。後面的小朋友趁勢上了滑梯,後金廷也沒顧得上。這樣的事情經常會發生,我們班的孩子也越來越不喜歡他。看到這種現象也讓我想到,小班孩子由於年齡的原因,他們的思維簡單,再加上家長的溺愛更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就像後金廷與孩子們爭滑梯爭玩具,他總以為我想玩的誰都不能玩,如果大家一起分享他就會用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他的思維定勢就是我願意我高興我想玩就必須要按我的想法做。在這種思維的衝擊下,孩子們的矛盾也就開始了。

遇到這樣的孩子,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本書——《教師的微笑》,書的作者對教師的微笑這樣寫道:“用愛的微笑去征服孩子們的心靈,才會使教育的實施得到很好的效果。”面對調皮犯錯的孩子我會換位思考,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用微笑去面對犯錯的孩子,會讓我與孩子的距離更近;用微笑去教育犯錯誤的孩子,更能讓孩子理解集體生活中的一些規則和與同伴相處的重要性,從而讓孩子們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於是在戶外遊戲結束時的遊戲評價中,我就以“大家一起玩”這個話題讓小傢伙們討論,首先討論心愛的玩具應該怎樣與同伴分享,讓幼兒瞭解集體生活中應該怎樣與同伴相處;其次討論解決不了的事情該怎樣處理,讓幼兒瞭解不能用爭執、吵架解決事情,這樣是錯誤的;最後幼兒討論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讓幼兒懂得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在這其中我一直面帶微笑,也始終沒有提及後金廷與孩子們發生爭執的事情,在他不聽別人講話、亂動的時候也沒有大聲而又嚴厲地批評他,只是在始終拉著他的手面帶微笑鼓勵他認真傾聽孩子們的討論。而後我再讓他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伴分享。久而久之,我發現後金廷在改變,不再與孩子們針鋒相對,不再格格不入,他會經常走到我身邊微笑著對我說:“於老師,我不打人了,我要做好孩子。”看著他的變化我很欣慰。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的活動氣氛。”在我的工作中堅持把微笑帶給幼兒,把激勵的目光帶進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就是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幼兒,把尊重的話語送給幼兒,把和諧的微笑灑向我的孩子們,從而贏得幼兒對我的喜愛和信任;特別是當我對犯錯的孩子微笑時,真的能增強我的親和力,能消除孩子們對我的防範意識,增進我們之間的情感。老師的微笑,就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著孩子們的心,在老師微笑鼓勵下,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本領,而且在感情上也得到滿足。

我願意做一名愛微笑的老師,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理解和寬容他們,真正地做到“低下來”“慢一點”,讓孩子在糾“錯”改“錯”中健康成長。我願意做一名愛微笑的教師,無論在孩子犯錯還是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我願意做一名愛微笑的教師,讓我的孩子們感受“快樂點”的真正含義,讓我的孩子們也都學會微笑,讓孩子懂得微笑能幫助他們克服更多的困難,能結識更多的朋友,能使自己成為更受人歡迎的人。

編輯點評:成功的教學依賴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幼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的活動氣氛。於老師不僅想透過微笑給孩子帶來快樂,還想讓每一個孩子也學會微笑。支援她!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一個孩子的活動區

朵朵是這學期才到我們大班的一個女孩子。她出生時患有輕度的腦癱,經過幾年的康復訓練,現在她吃喝拉撒基本能自理,還能說簡單的短句,但不願與人交往。她的父母不願讓她繼續在特殊兒童學校學習,就把她送到了我們班。

朵朵來我們班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倒也不怎麼添亂,就是從不與別人互動,也不參加任何活動。

有一天,活動區活動時間,有小朋友在益智區玩拼圖.朵朵在旁邊看了好幾分鐘。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便找來一個簡單的9塊拼圖玩具放在益智區裡,然後牽著朵朵的手說:“來,我帶你去玩個好玩的玩具。”朵朵跟著我進了益智區,看我興趣盎然地擺弄拼圖,她卻始終不動手。我離開,她也跟著離開。我想,她可能並不喜歡拼圖。

第二天的活動區活動時間,我牽著朵朵的手到表演區去當觀眾,朵朵跟我坐著,顯然對同伴的表演根本不在意。我有點沮喪,不知道朵朵腦子裡在想些什麼,也不知道提供怎樣的幫助才能讓她像其他孩子一樣玩起來。這時,朵朵突然離開觀眾席,走到裝扮間,取下一條白裙子往身上套,我趕緊過去幫她,並說:“朵朵想表演什麼呢?我去準備音樂。”穿好裙子,朵朵理也不理我就離開了活動區。朵朵一會兒來到手工區,一會兒來到建構區。看到興奮的朵朵,我也興奮起來,走過去對朵朵說:“啊,公主!”朵朵聽我贊她是公主,笑了起來。一上午,朵朵都穿著那條白裙子,不肯脫掉。

看來,朵朵喜歡裝扮。於是我在表演區投放了更多的服裝、頭飾、提包等裝扮材料。一連幾天,朵朵都去表演區穿白裙子。那天,我看到朵朵又去表演區穿白裙子,便取下另一條綴滿花朵的短裙,說:“朵朵,今天扮花仙子吧。”朵朵開始有些遲疑,後來還是把花裙子穿在了身上。她穿著花裙子在鏡子前照了照,估計還滿意,就穿著裙子走到手工區,拍了一下雅雅,說:“看我,花仙子。”雅雅抬頭看看她,說:“頭上再插幾朵花,更像花仙子。”說著就隨手拿了幾朵紙花往朵朵頭上插:“好了,這下更像花仙子了。”朵朵聽了,趕緊又跑到鏡子前照,還微笑著提著裙子轉了個圈,然後就扮著花仙子到處顯擺。這是這麼長時間以來朵朵第一次與同伴有了互動。

以後,每天活動區活動時,朵朵都會到表演區裝扮一番,一會兒是公主,一會兒是花仙子,一會兒是小兔……但問題出現了,因為朵朵只裝扮不表演,所以有時會發生與參加表演的同伴爭穿同一件服裝或爭戴同一個頭飾的現象。於是,我毫不猶豫地在活動室的一角創設了一個裝扮區。由於裝扮區的活動對我班其他孩子來說太簡單了,因此,對他們沒有吸引力,裝扮區便成了朵朵一個人的活動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程序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程序中的個別差異,支援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雖然裝扮區是朵朵目前唯一參與的活動區,但那是她與同伴交流互動、介入集體的起點。我想她今後一定會加入其他活動區的遊戲,與同伴的交往也會越來越多。過些時候,也許裝扮區也不能滿足朵朵的需求了,那時我會根據朵朵的需求繼續創設新的活動區,哪怕只是朵朵一個人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讀<做一個專業幼兒教師>有感

拿著《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這本書,我把目光久久落在“專業”一詞上,它使我引發對其產生深深的思考。“專業”對我們來說,怎樣才是“專業”?如何做到“專業”?怎樣的教師才能稱得上是“專業”的幼兒教師?這些問題恰似一根引導我讀此書的導線。

或許有人會疑惑,我們都經受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擁有學前教育專業文憑,難道還不能稱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嗎?在我的心裡,所謂“專業”的幼兒教師,不僅是經受過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應有熟練地運用專業知識駕馭好幼兒教育這一教育事業的能力。並且在實踐過程中,所有的教育行為都應符合幼兒教育的教育規律,遵循兒童生長與發展規律……。所以,我懷著對“專業”的自我理解,翻開了本書。

讀了此書以後,不僅豐富了我對“專業”的理解,更堅定了我對幼兒教育事業的信念,我深刻地再次領悟到,要做到真正的“專業”,我還做得不夠,我還應更加努力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自己運用專業知識駕馭教學課堂的能力……此書,就恰是“良師益友”,給予我幫助,給予我營養,給予我力量。

本書的內容都是幼教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有的重在討論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有的旨在探尋研修和幼兒教育的規律,有的是區角活動和班級管理的案例和策略……涵蓋了幼兒園教學、管理、教師專業成長等多方面的內容。本書語言保留了專家或教授作報告的語言特色,所以閱讀此書似乎自己置身於一個大大的報告廳聆聽專家講座的感覺。讀完此書,開闊了我的視野,加深了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使我進一步學習如何進行總結與反思,實現有效的專業發展。

本書由五個專家教師的報告組成,分別是朱家雄教授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的報告;李建君特級園長的《幼兒園區角活動設計》的報告;馮雅靜特級教師的《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報告;崔利玲特級教師的《幼兒園原本研修》的報告;莊春梅幼教教研員的《幼兒園課程建構與有效教學》的報告。

這五個報告的內容,對我們來說應該不會太陌生,但要真正領悟其中的涵義並正確運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因為現在的很多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事業只用了五分的力量與心智。沒有化十分的心力賦予教育實踐是難以真正領悟書中的理念與知識的。反之,如果我們每一人對自己的教育工作付出十分的責任與用心,那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能與我們產生共鳴,每一個策略都會將我們運用於自身實踐,每一個建議都會給我們啟發,每一個話題都能引發我們的思考與反思……我想,這才是我們真正地讀懂一本書了。

我對第一部分朱家雄教授報告特感興趣,他報告的主題是跟幼兒園課程編制和實施有關的話題,主要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也兼談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朱教授說:我們做教師的人,多多少少要知道一些宏觀的事情,以便我們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裡所謂的“宏觀”,我的理解是那些比較大的問題,比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世界的學前教育都面臨著挑戰,怎樣應對這些挑戰?應對的策略是什麼?又如目前我們中國學前教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哪些?等等這些都應該是比較宏觀的問題。這些問題似乎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言比較遙遠,其實不然。與“宏觀”相對應的是“微觀”,所謂的“微觀”,應該就是現在幼兒園發生的一些事情,在我們老師當中所發生的事情,比如教育的有效性問題。其實我也經常在思考我們的所有教育行為是否“有效性”的問題。現在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累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可教學質量反而下降。那是為什麼?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整天在做很多不該做的事情,還有那些不會做的事情。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是,許多老師沒有工作方向了,有幹不完的活了,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不會教了,產生了職業倦怠情緒。其實,當一名教師我們就得知道該教些什麼。說白了,我們幼兒教師該做的應是讓孩子快樂地玩,讓教師有效地教。玩要玩得明白,教要教得明白。讓孩子開心地玩,這個比較容易,讓教師有效地教,這個問題很難,它涉及教學什麼與怎麼教的問題。有效的教學,既能促進幼兒發展,又能符合社會發展。一個有效的教育活動,應該有準確到位的目標。目標定準了,教學方法能靈活運用,那就是錦上添花了,所以我們的教育就有效了。

關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朱教授說:我們還要先科學,再藝術;先規範,再靈活;先理解,再超越;先模仿,再創造。這句話也表明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教師的成長不是一撮而就的,不同的老師,在專業成長中有不同的路徑,有不同的方法。通俗地說,每一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同的教師該做不同的事情,以此在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