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汽車類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探索的論文

關於汽車類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探索的論文

一、目前高職學校汽車類專業機械基礎教學現狀

1.課程體系與新課標要求不匹配

首先,在傳統教學中,汽車專業的各類課程是相互割裂的,每門課程都過分強調自身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導致機械基礎教學處於孤立階段,很難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的培養目標。其次,機械基礎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遠遠落後於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加之該課程內容設定趨向通用性機械類知識,學生可能會潛意識裡認為和自身所學專業關係不大,出現倦怠厭學的現象,達不到教學目標。

最後,機械基礎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存在內容重複現象,相互銜接困難,不利於課程教學的循序漸進,也與連續性教學原則相背離。

2.教學目的不明確,難以達到培養目標

高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具有文化知識不紮實、學習毅力不堅定等特點,這就決定了高職學校的辦學方向是培養生產第一線技術工作者。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知識,還應該懂技術、會操作。但是就目前高職學校的情況來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目的不明確現象:一方面是課程設定不合理,理論課用時過多,生產實踐課程所佔時間不斷被壓縮,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現象;另一方面是課程體系考核標準過於單一,不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提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

3.教學手段落後

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仍然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類學校所採用,現代媒體教學方式的普及程度遠遠達不到課程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一方面,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機械設計章節,需要學生抽象化的思維能力,即能夠對各種零件和機構有大體的認識,這樣僅靠傳統的講授方法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另一方面,“滿堂灌”“填鴨式”等的教學過程,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逐步失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汽車類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策略探索

1.清楚課程定位,緊密結合專業特色

一是教師要明確汽車專業的特點,認識到機械基礎課程不僅是專業基礎課,同時還具有較強的技術性。這樣教師就應該緊緊圍繞啟用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目標展開教學。

二是課程教學要與就業需求相聯絡。教師可以定期給學生上就業指導課或者組織學生到就近的汽車類企業進行參觀等,使學生明確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更加清楚地給自己定位,以便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激發出他們內在的潛能。

三是學校要善於引進先進的教學裝置,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邀請有關汽車行業的'專家或教授等來學校開展講座,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

2.明確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

一是機械基礎課程要根據不同的崗位需要確定教學目標。這是因為高職學校的汽車專業往往具有細緻的劃分。如與汽車方向檢測維修有關的汽車檢修員、汽車電修員等,若學生有這方面的崗位意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善於提高學生對零件構造的認識、對汽車電路的整體認識等,以便更好地培養專門人才。

二是依據不同的職業目標培養人才。這樣一方面能夠有效避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更好地促進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他們感受到機械的魅力,為就業做好準備。

三是教學內容的跟進要按照課程目標順序和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課程,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改革教學環節

首先,教師要善於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技術,以形象生動的圖片、動畫、影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學環節的改革,加強實驗室建設,增添先進的教學裝置,以便豐富學生的實踐內容和實踐過程。同時,還應開設創新性的實驗,鼓勵學生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大膽進行想象,獨立地完成實驗設計過程。

最後,改革傳統的教學評價考核模式。如除紙筆考試外,還可嘗試採取口試、答辯、現場測試等手段,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教師也不能忽略對學生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的培養。

三、結語

21 世紀汽車技術的不斷髮展,對高職學校的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汽車類專業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十分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