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多樣化論文

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多樣化論文

摘要:本文介紹了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如何將現代的理論和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機地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真正達到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機械基礎;現代的理論和技術;教學效果

《機械基礎》是機電一體化專業中一門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常用機構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點和應用的基本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機械設計的有關標準、規範、選用機構及零件的型別,並能對機構的運動、零件工作能力進行簡單的校核,從而具有簡單的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和課程體系的調整,一方面要保證原有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機械設計領域出現的許多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都應該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這不但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積極研究該課程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在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一 多元智慧理論的應用

(一)多元智慧理論及其內涵

在全面倡導素質教育以來,許多教育工作者都認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於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是對傳統智慧理論的挑戰。目前,我國高校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改革,如何將素質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是當前教育的重點。多元智慧理論作為一個完整教育理論體系,從全新的角度闡述了人類智慧的概念,為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方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所謂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並非以往我們認為的那樣,是以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著的一種智力。多元智慧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是加德納經過多年對心理學、生理學、教育學、藝術教育的研究,證明了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至少存在8種彼此相互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著的智力組成。

言語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能力。

數學智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夠計算、量化、思考命題和假設,並進行復雜數學運算的能力。

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人們利用三維空間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能力。

運動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人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

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人們能敏銳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和音色等的能力。

人際關係的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自我認知能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關於建構正確自我知覺的能力,並善於用這種知識來引導自己人生。

自然觀察智慧(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 是指觀察自然界中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它們互相聯絡卻又各自獨立。

迦納德的多元化智慧理論比傳統的智慧理論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多維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視野和方法。對我們正確地、全面地認識學生具有很高的借鑑作用。

(二)多元化智慧理論對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的啟示

傳統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注重學生對理論的理解、掌握等邏輯數理智慧的培養,而忽視了其他智慧方面的教育。機械基礎的教學目標,不僅應該只讓學生理解機械理論概念,而且還要在設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多種素質能力,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多元智慧,把一些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的設計內容引入到教學中,把比較容易理解的'章節讓學生自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多元智慧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關鍵在於如何開發。迦納德還指出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幫助他尋找一個他的才能儘可以盡情施展的地方,在那裡他可以滿意而能幹。因此,課程的教學方法應該遵循學生的理念,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手段對之進行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創新,鼓勵探索。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標準,對學生科學評價。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而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基礎條件和學習的努力程度、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低,結合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個人的多元智慧進行科學評價。

二 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模式的關係

作為一個嶄新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以它獨特性、先進性、高效性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雖不具備多媒體的優點,但千百年的運用和改進,也有著它不可替代的精華部分。實踐證明,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教學中切不可一味地追求“高科技”。比如,在講機構基本特性時,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會利用教學模型結合板書進行分析。透過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搖一搖、轉一轉才能更直接和更深刻地理解,同時還能體會到死點的存在。這是電腦無法完成的。

三 合理地採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機械基礎》課程實踐性強,內容涉及到大量的機械傳動過程、機械零件構造、機構工作原理等難以用語言不描述清楚的內容。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易於接受的知識途徑。在教學中採用CAI,十分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用課件時,要注意精選大量機械產品的應用例項,以便從實踐中抽象出機構分析和零部件結構與設計問題。另外,在講授難點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綜合優勢,如用CAI的動態圖形畫面再現漸開線的形成、齒輪的加工過程、機構的模擬演示。在黑板上也許半節課也很難在學生頭腦中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而多媒體模擬只花兩三分鐘就能給學生呈現一個直觀的、形象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儘管在教學中多媒體的採用有很多優勢,但並非使用了多媒體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

(一)將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引入教學

在機械設計課堂中引入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如創新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最佳化設計等內容,以及與本課程有關的新結構、新材料和新技術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課程教學中尤其是在課程設計中,注重對學生進行現代設計方法應用能力的培養與實踐。

(二)在教學中引入創新思維

只有創新才能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方法和創造技法。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拘泥已成型的設計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結論

《機械基礎》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內容多,課時相對較少。如何在較少的學時內,使學生能夠較為全面地掌握機械設計的設計、計算、零部件的選用等內容,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學習現代新技術、新理念、提高的綜合能力。不斷地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為今後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肖菊梅.以多元智慧理論看特殊教育.外國教育研究,2003(7)

2師素娟.《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探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