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專項的調研報告

有關農業專項的調研報告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為進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進義烏市現代農業發展,日前,義烏市組織50多人分成13個組,分赴13個鎮、街道開展以法律法規宣傳、春耕備耕情況調查、低丘緩坡開發農業、耕地拋荒檢查為主要內容的大型農業專項調研活動,透過聽取情況介紹、深入拋荒、低丘緩坡開發等實地勘察,詳細掌握基礎材料,確保此次農業調研取得有效成果,為進一步細化扶農政策和開展農業工作奠定基礎。

一、基本現狀

1、貫徹市農村工作會議情況

自市裡的農村工作會議後,全市各鎮、街均能行動迅速、宣傳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傳達落實。如稠城、稠江、後宅、城西、大陳等鎮(街)多層次組織召開了農技員會議和專業大戶、農業企業會議,進行會議精神傳達貫徹市農村工作,部署了農業生產措施。佛堂、蘇溪、廿三里等鎮(街)已草擬出扶農政策初稿,總體上扶持力度不減、資金不降。

2、土地拋荒情況

全市存在連片拋荒隱患的面積為3491畝,涉及10個鎮(街)88個村。其中拋荒隱患面積100畝以上的稠江、後宅、江東、城西、蘇溪、稠城等7個鎮(街),合計面積為3343畝,佔全市的95.76%。主要原因為徵而未用、專案工程建設造成配套渠系毀壞,農田整理後未落實到戶等,也有部分是因種糧效益低下,農戶自己不願耕種又未及時流轉,引起拋荒。

3、春耕生產情況

4、土地流轉及農業專案開發情況

二、主要亮點

1、春耕生產亮點紛呈

一是示範畈建設成效明顯。在政策引導、效益影響下,農戶對建立示範畈有較高積極性。統計顯示,全市已落實50畝以上的早稻示範畈34個,面積3648畝,同比增長了600多畝。

二是內部種植結構逐步最佳化。品種優良、經濟效益明顯的蔬菜瓜果種植面積同比均有較大增長。農戶對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種植均有較高積極性,全市預計種植面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長在5%以上。

四是設施農業強勢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效益,義烏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紛紛增加鋼架大棚等設施,生產大棚瓜果和反季節蔬菜,全市預計新增鋼架大棚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義亭發展了大棚西瓜1400畝,大棚甜瓜1550畝。同時依託全市10家水稻、植保和農機服務社,早稻機插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已落實11個機插示範點1307畝,佔早稻面積的19.1%。

2、各地扶農力度進一步加大

3、有效嘗試股份制土地流轉開發

三、存在問題

1、對現代農業發展認識不足。近年來,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服務上採取了很多措施,但由於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多數對務農存在認識偏見,引致農戶發展農業積極性不高,總體見效不大。

2、土地拋荒情況尤其是零星耕地拋荒較為普遍,鎮(街)及村均沒有有效措施。

3、春耕農業生產各鎮(街)進展不一。各鎮、街道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與獎金等利益掛鉤,牽扯農技員精力過大。個別鎮、街道出現移用農技人員現象。

四、對策措施

1、加大宣傳,落實措施,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一是加大《農村土地承包法》、《浙江省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政策的宣傳,提高農戶對制止拋荒的認識。

二是加強與人大部門的溝通協調,將拋荒列入責任制考核內容。對各鎮(街道)轄區內較大範圍耕地拋荒特別是連片50畝以上(建成的標準田連片20畝以上)採取告知、督促形式,由鎮(街)採取一定措施,督促各村、戶恢復耕種,制止拋荒。

三是積極完善農田水利配套工程。因工程施工引起農田水利設施挖損、塌陷、堆積、壓佔及其它原因造成渠系不配套等耕種條件破壞的,要銜接相關鎮(街)、村,督促施工單位進行廢土清理和修復水渠,儘早恢復耕種條件。

四是創新方式方法,積極引導農戶依法、自願地流轉不耕種的土地,引進大戶進行農業開發。

五是加大“三新”技術的`引進、培訓和推廣,提高農地產出效益,增強農戶種植積極性,努力減少拋荒現象。

2、創新方式,因地制宜,全面推進春耕生產

一是強化服務。積極發揮科技指導作用,引導農技人員更好地服務農民,指導實踐。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快農技首席專家、農技責任大使及“雙聯”責任制、分片包乾負責制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大力倡導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解決春耕實際問題,推進春耕生產。

二是加強上下聯動,透過開展送科技下鄉進村活動等載體,提高鎮、街道及工作片農技人員的參與度,並及時分解落實各鎮、街道的糧食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工作任務,完善細化考核機制,確保業務工作的精心。

三是牽線搭橋,培育大戶。農業大戶是當前義烏市的農業生產的主導力量,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工商業主反哺農業熱情高漲。有關部門可因勢利導,提供土地流轉資訊、開發專案推介等服務,努力引進和培育農業大戶推進春耕生產。

3、整合資源,突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努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尊重自然規律,立足義烏實際,有重點發展早熟梨、果蔗、馬鈴薯、竹筍、桃、田藕、有機茶、花卉苗木和健康養殖業,努力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做強主導產業,做精特色產業。

二是加快培育現代生產經營主體。深入實施農業企業化行動,積極培育發展帶動型、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陽光工程”“十萬農民培訓計劃”為載體,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推動農業勞動者分工分業。

三是強化現代科技支撐。在完善市、鎮(街)、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網路的同時,積極培育民營科研機構、農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引導涉農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強化以市農業資訊網為主導的農業綜合站建設,大力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積極實施農機化促進工程,加快引進、試驗、示範、推廣農業主導產業各主要生產環節的機械裝備,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

四是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穩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加快構建現代市場體系。積極實施品牌農業戰略,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推進農業“走出去”,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和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到市外建立基地、開拓市場。

六是最佳化現代農業發展環境。一方面增加財政對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健全農業支援補貼制度,發揮農業產業化專項扶持資金導向作用,加大對糧食生產、生態農業、農業風險救助等方面的補助,增強農業效益。另一方面著力構建新型農業服務平臺。圍繞新形勢下農民所需所求,努力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構建為農民辦實事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