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合同範文

單方解除合同條件及生效

單方解除合同條件及生效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的解除包括雙方解除和單方解除。雙方解除又稱協議解除,即當事人雙方訂立協議,意在消滅有效合同而達成意思表示一致。在這種情形中,當事人雙方均可以單方意思表示使合同消滅。而單方解除則包括單方約定解除和單方法定解除。單方約定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某種解除情形,當這種情形出現時,享有解除權的一方以單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合同消滅,不必徵得對方同意。單方法定解除是指法律上有明確規定,當某種情形出現時,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可依據法律規定直接行使解除權,以達到消滅合同的目的。關於單方法定解除,我國《合同法》有較詳細的規定。

一、一般的法定解除權《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五種情形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雙方均享有解除權,發生不可抗力一方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須具備以下條件:發生方有證明責任,證明不可抗力已發生;及時通知了對方;不可抗力並非發生在遲延履行時。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這種合同的解除要求發生在履行期屆滿之前,非違約方享有解除權。合同解除後,非違約方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這裡強調的是遲延履行的是主要債務和非違約方必須作過催告,而違約方經催告後在合理的期限內仍不履行,非違約方可以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這項規定中遲延履行的債務,未必是主要債務,但違約的程度要達到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此時非違約方享有解除權。

以上四項中1、2、4項要求已構成了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故非違約方不須經催告即可解除合同,而第3項則要求必須經過催告。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也就是說當依據法律規定行使了合同解除權之後,也相應地獲得了其他法律權利。需注意的是因違約發生的解除權,非違約方一方面可以要求解除合

同,另一方面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但這裡的違約責任僅指法定違約責任,並非合同雙方約定的違約責任。

二、特別法定解除權在各有名合同中有較詳盡、明確的規定。為了便於區分,可以將特別法定解除權分為任意解除權和違約解除權。所謂任意解除權是指不需違約事實的存在,當事人即可依據法律規定行使解除權。而違約解除權則須一方違約,非違約方因此獲得解除權。

1、任意解除權規定在以下法律條文中。《合同法》第268條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承攬合同是以當事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為基礎的,在合同履行中,當這種信賴關係受到破壞時,法律允許當事人解除合同。《合同法》第308條規定:在承運人將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託運人可以要求承運人中止運輸、返還貨物、變更到達地或者將貨物交給其他收貨人,但應當賠償承運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貨運合同的標的是承運人的運送行為,在貨物交付收貨人之前,託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圍繞運送行為對承運人提出新的要求,以達到變更或解除合同的目的。《合同法》第410條規定: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委託合同建立在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均可單方解除合同。

三個條文的共同點是合同的建立都是基於當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而行使任意解除權的一方則要對因行使解除權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合同的任意解除權還在以下條文中規定,《合同法》第232條、第215條、第236條、第195條、第337條。

2、關於違約解除權。《合同法》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這是我國《合同法》關於不安抗辯權的規定。法律在給予先給付義務人不安抗辯權的同時,又對行使不安抗辯權作了嚴格的限制。先給付義務一方應依據法律先中止履行,中止履行的同時,對後給付義務方所存在的《合同法》第68條所列的情形負證明責任。只有當後給付義務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且未提供擔保時,先給付義務方才能行使解除權。也就是說,先給付義務人在行使單方解除權的同時也承擔了一定的法律風險。《合同法》第167條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金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的,出賣人可以要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買受人要求支付該標的物的使用費。這條規定賦予了權利人較寬鬆的法律環境。《合同法》第203條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貸款人對法律賦予的權利可以選擇使用。《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此時出租人解除的是其與承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第一個租賃合同解除後,承租人與次承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亦應終止,承租人對次承租人(不知情的)負違約責任,承租人賺取的差價租金,應作為不當得利返還出租人。《合同法》第233條規定:租賃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訂立合同時明知該租賃物質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隨時解除合同。這條規定的是出租人的質量瑕疵擔保義務,違反該義務構成根本違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253條第2款規定:承攬人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的,應當就該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負責;未經定作人同意的,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承攬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是圍繞承攬人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條件展開的,工作成果的質量決定著定作人的特殊合同目的是否能夠實現。也就是說,承攬合同有一定的人身性,承攬人不得擅自將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否則定作人可以解除合同。

綜上,《合同法》在賦予了當事人合同解除權的同時,對合同一方行使單方解除權的限制也做了明確的規定。只有準確把握該項權利,才能在審判工作中充分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經濟效益。

單方解除合同的程式是什麼

單方解除,即享有合同解除權的一方當事人透過行使解除權而解除合同。解除權屬形成權,不需對方當事人同意。只需解除權人的單方意思表示,即可發生解除合同的法律效果。但解除權的行使並非毫無限制,合同法對其行使期限和行使方式均有明確規定。

關於解除權的行使期限,合同法第95條規定:

(1)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的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該權利消滅;

(2)法律沒有規定或當事人未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關於解除權的行使,合同法第96條規定:

(1)一方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2)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應遵循其規定

單方解除合同應具備的條件

企業在經營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棘手問題:履行合同,則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如不履行,又怕承擔法律責任。

面對這種兩難的境地,企業該如何應對呢?企業只有充分地瞭解單方解除合同應具備的條件,才能擺脫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但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當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終止合同的權利與義務,這就是合同的單方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對其發生和後果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條件,包括自然災害、戰爭、社會異常事件等。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主要債務即次要債務的對稱,是指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應當承擔債務的大部分或者對債權人權利有重要或根本性影響的部分。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同期限內仍未履行的。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無正當理由,在合同約定的履行期屆滿,仍未履行合同債務;或對於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債務人在債權人提出履行的催告後仍未履行的。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的。如果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或者其他合同條款對當事人權利義務至關重要,一方有違約行為將嚴重影響到當事人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時,當事人可以不經過催告程式而直接單方解除合同。比如季節性、時效性強的標的物遲延交貨,則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單方解除合同。

(五)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可以終止履行。終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終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1。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貸款人可以停止發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03條規定)。

2。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轉租貨物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24條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當事人單方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