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通用14篇)

教學工作經過課堂實踐後,總會有很多發現和缺陷,需要教學評課,進行總結和改進。評課稿怎麼寫?以下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

楊老師執教的“萬以內數的認識” 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二年級第二學期(試驗本)第六單元中的一個內容。這節課是將萬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和大數的讀寫結合起來教學的。聽了以後感到這節課有以下五個注重和忽視了一個細節:

1、注重遷移

課一開始教師運用了學生運動會的情景讓學生猜數,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自然而然的猜出整百和整千數,老師只用一句話很自然地把學生認識的數從千以內遷移到了萬以內;然後用千數圖擺比一千大的數、再擺九千、再加上一個千數圖就遷移到了一萬;透過用不同的方法擺出9636,並用遷移的方法來讀寫這個數。

2、注重操作

可以這麼說整節課上教師所呈示的數,絕大部分是透過學生動手操作得到的。有用千數圖操作的,有用學具操作的,也有用卡片操作的;有學生隨意操作的,也有按要求操作;有學生獨立操作,也有小組合作操作;有動手直觀操作,也有用眼睛進行表象操作等等。

3、注重表象

這節課中有一個教學環節設計得比較好,那就是教師出示了3、1、0、0、7五張卡片後,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四張卡片擺四位數,不是用手來擺,而是用眼睛看著,在腦子裡想著擺數,這就是一個表象操作的過程。因為從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在從具體直觀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必定要經過在腦子裡把圖和式或把圖和數聯絡起來的表象思維過程,即從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維過程。這一教學環節不但解決了用數字卡片表示四位數,更主要地教師利用過這一教學環節解決了有0的數的讀寫法。

4、注重數的組成

這節課上不管是萬以內數的認識與表達還是大數的讀寫,教師都非常注重數的組成。在用千數圖擺出比一千大的數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說出有幾個千組成的;“九千是怎麼組成的?”並反覆地問或讓學生同桌互說“幾個一千是一萬?”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2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法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為了使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概念,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一、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小學生數學概念、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藉助操作活動,透過對感性材料的觀察、比較、分析而獲取的。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透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又如,教學讀寫法時,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個三位數,並說出這個數的組成,然後指導學生對著計數器的數位寫出這個數。再在千位上撥上3,該怎樣讀與寫?對照計數器上的數和下面的阿拉伯數字寫成的數讀出這個數。在教學完讀寫法後,引導學生小結並比較與三位數的讀寫的聯絡與區別。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知識前後聯絡緊密,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可以啟發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推匯出來。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了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數,已經認識了“個、十、百”的數位名稱、順序、位值,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並提問:“十個一是多少?”、“十個十是多少?”、“十個百是多少?”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於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後,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後試著讀數,對於中間有一個或兩個0的數,末尾有一個或幾個0的數,應該怎樣讀,可讓學生討論後,教師再引導,最後啟發學生總結讀萬以內數的法則。這樣讓學生透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絡生活例項,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這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之一。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例項,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3

親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樂趣。

教學片斷一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有一種強烈的需求總想自己是發現者、探索者。他們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實踐的活動過程,注重問題的探索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知識。教學片斷二,學生在數五角星的過程中,逐漸理解10個10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方法。

小組合作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強調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多數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裡,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輕誰在說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麼怎麼看”。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小組合作學習留於形式,並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而教學片斷二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合作需要,透過四人合作得到10個一百是一千,十個小組合作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在課堂上真正發揮了作用。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4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計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時,教師藉助直觀感受,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數方塊、撥計數器、圈圈畫畫。關注知識的前後聯絡,對於與舊知識聯絡緊密的新知識,採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如:從十個一是十,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類推到十個一千是一萬。

教師還聯絡生活例項,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教師注意捕捉與本節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蒐集學生生活中的例項,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後,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這有利於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數感。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5

10000這樣的較大數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較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透過實際教學和反思,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讀寫結合,正向遷移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已經學會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數,認識了“個、十、百、千”的數位名稱、順序,也知道其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用舊知識同化新知識,在正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讀寫結合,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

教材中的情境圖給出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是怎麼讀的。這時老師因勢利導提出:“請你在計數器上撥出4589,說說是怎麼撥的。”

學生回答後,師生一起總結出:讀數的時候要從高位讀起,千位上是4就讀四千,百位上是5就讀五百,十位上是8就讀八十,個位上是9就讀九。接著,老師提問:“這個數是怎樣組成的?”學生對照計數器理解了4589是由4個千、5個百、8個十和9個一組成的。這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試著寫一寫這個數,指名學生板演,並說明:從高位寫起,千位上寫4,百位上寫5,十位上寫8,個位上寫9。

之後,及時安排鞏固練習,如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學生把這個數的讀法、寫法寫在紙上,寫完後說說它的組成,同桌互相交流、訂正。

二、逐步抽象,突破難點

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小立方體)半具體半抽象的事物(計數器)抽象出數”這個逐步提升的過程,有效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

例4給出一些小立方體,先讓學生初步估計一下大概有多少,教師再利用課件帶著學生數小立方體驗證估計數。先是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然後問學生,像4589這樣大的數,想一想還可以怎樣來數?(學生意識到可以一千一千地數。)

教師用計數器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出一千,順序數到九千時,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怎麼撥?”學生有了滿十進一的經驗,就會類推出數到九千時,再加一千的撥珠方法。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學生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加深對新計數單位“萬”的認識,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起萬位概念。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位及其順序,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最大的四位數是幾?(9999)數中每個“9”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然後追問:如果這個數再加上1是幾?學生回答後,讓他們在計數器上撥珠,透過連續進位的操作,充分感受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在複習“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舊知的基礎上,鞏固“10個一千是一萬,一萬是由10個一千組成”的新知。

例5可以根據“提示語”作為讀、寫、計數器撥珠的綜合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訂正。

用問題“說說我們學過的數位有哪些?你能按順序給它們排一排嗎?”指導學生補充完成數位順序表後,讓學生在數位表上用自制數字卡片擺出老師或同學說的數,進行鞏固練習。

三、適當拓展,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演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萬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於10000這個數較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補充一些學習素材,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找“大數”,透過具體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如,用“1萬有多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透過課件演示、觀察實物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6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

從生活中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我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長江大橋的畫面,讓學生了解想像大橋的長度,激起對祖國的勤勞人民的熱愛,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大數,體會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作用,從而體驗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因此,本節課多處創設了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品嚐了求知的愉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在引出“萬”的概念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用課件動態展示:從一個小正方體到十個小正方體,再到一百個小正方體,最後到一個大立方體,讓學生逐漸理解感知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然後有學生小組合作藉助學具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在一千一千地數數的過程中建立“萬”的概念,在個位到千位的順序表再新增萬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認識計數單位“萬”,體會十進位制計數的原理,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然後利用計數器的半抽象性體會數的轉換,直至感知一萬的大小,我又設計了一個感受一萬有多大,讓他們想像比劃一萬張紙有多厚,一萬米有多長等。不但突破了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度。在接下去的數的讀寫教學中,不僅出示方塊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數出一共有幾個方塊,然後在計數器上試著畫出來,再嘗試讀寫這個數,充分體現了圖形、數的緊密結合,為學生形成數的概念,瞭解數的組成打下紮實的基礎。在教學中,組織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透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形成數的表象。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7

1、引導探究、從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萬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數學活動自主參與法。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使學生透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和緊張有趣的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培養能力、發展數感。

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時間逐步培養。教師要重視學生數感的形成與發展,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發現、表述、應用的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寫數,非常相信學生的能力,然後把學生所寫的萬以內的各種型別的數抄在黑板上,課堂上幾乎所有的數都來自學生,反映了教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非常開放,完全讓學生自己來讀數,學生願意讀什麼數,教師就讓學生讀什麼數,讓學生總結出規律教師沒有扶著學生走路的痕跡。

在最初的讀數的過程中,第一個學生就選擇了3060這一型別的`數,這一類數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可是在學生總結讀這一類數的規律的過程中,中間的0怎麼讀?末尾的0又該怎樣處理呢?學生的思維是混亂不清,就在於他們選擇的這一類數需要綜合運用中間有0和末尾有0兩條讀數方法,所以這種在形式開放的教學固然有益於學生動腦思考,但是卻造成了學生思維上的混亂。實際上萬以內數的讀法是我們的一種人為的規定,目的是讓人們有一個統一的讀法,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別人讀的是什麼數,讓別人也明白我讀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數。

從教法二可以知道,對於萬以內的數,課前學生進行了社會調查,一方面使學生明白我們學的知識都是現實生活所必需的、是有實際意義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進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已經或多或少地在讀數,他們可能請教了家長、朋友和同學等等,這樣的讀數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新知識的展開中教師從學生中有意選擇了沒有0的數和中間、末尾分別有0的數來展開教學,迴避了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當學生掌握了中間和末尾分別有0的數的讀法後,請學生來說說如果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是讀的?把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型別當作對前面兩種有0的數的讀數方法的綜合應用,學生由於已經掌握了末尾有0的讀法和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對於這一型別的數能夠一下子就讀出來。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的探索學習才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因此,我們的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在體現學生主體的前提下,還要充分體現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8

在兩天的“千課萬人聽課”活動中,感觸比較深的就是張莉老師的《萬以內數的認識》。課伊始,張老師從“蘇堤全長2796米,千島湖有1143個小島”這兩個資料匯入,這樣的引入自然的將數字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體會數學源於生活。課中,張老師充分利用匯入的兩個四位數引導學生逐步認識萬以內的數,在計數器上巧妙的增加和減少珠子,在算珠進進出出的“飛舞”中,孩子們自然輕鬆的學會了新知識,如此巧妙的設計,叫人佩服。面對和我們平常不一樣的教學,我們的孩子學起來可能會更主動些。

本節課是在認識了千以內的數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基本上模仿張莉老師的課。從“基湖沙灘全長2195米”這個資料匯入,整節課圍繞這個數在計數器上珠子的變化來進行萬以內數的讀、寫、數、組成等知識目標的達成。

1、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組成”時,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自己試著讀一讀,同桌說一說,小組數一數。經過孩子大膽的嘗試,很多孩子透過自己的學習,能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2、藉助直觀,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利用計數器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我多次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看我撥珠邊數數,特別是從9999到10000這個過程的演示,讓學生能借助計數器想到滿十向前一位進一,進一步瞭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再透過製作數位順序表,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3、教師語言不精練,羅哩羅嗦,使得教學時間浪費。

整節課下來,感覺不夠緊湊,自己的話過多,使得最後一板塊-----數感的培養,還欠缺。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9

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重點是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初步理解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瞭解萬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我認為難點有三:

一、在數數的過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彎處的數如何數。

二、學生在體會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

三、如何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

針對以上教學難點,我們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進行了預設,估計了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但是在數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仍然還出現了錯誤,尤其是個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彎處,學生還很容易數錯。例如,從一百七十八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學生數完一百八十九,沒數一百九十就直接數二百了。根據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利用計數器透過直觀演示,讓學生動手在計數器上撥珠,先在計數器上撥上一百七十八,然後一邊數,一邊撥珠,一百七十九,再撥一個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這樣一邊數,一邊撥,一邊數數。在練習課上又設計了多個拐彎處的數數題進行練習,如二百九十四數到三百零七、數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後面的六個數,從九百九十起,第六個數是幾等等,不同的練習,幫助學生克服了思維障礙,能夠正確的數數。在利用計數器數數的過程中,學生透過撥珠,不僅鞏固了數數,還對多位數中的數位意義以及相鄰數位之間的10進關係,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在讀寫中間、末尾有“0”的數的時候,學生容易出現不用“0”佔位的錯誤。例如三千零三寫作:303、三千五百寫作:350、三千三百寫作:330等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這類問題分析原因還是由於對數位的理解不夠透徹,重點指導在讀數寫數時先分析這是一個幾位數,然後在讀數寫數,讀寫後數一數數位,這樣就不會出現缺少數位了,就知道沒有數的數位要用0來佔位。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0

我在教萬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一開始透過千以內數認識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雖然有了一定的數數、讀寫數以及知道怎麼樣分析一個千以內陣列成的知識和經驗,但一萬、包括比一千大比一萬小的數的概念其實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反覆鑽研解讀教材,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會讀寫萬以內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2、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大數,發展學生的數感和估算能力;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數學應用意識。3、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初步體驗量化的思想,促進數感的發展。其中確立一萬的數的概念,和數數中即將滿整百整千整萬的情況應該是教學的難點。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1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藉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後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麼撥?學生已知道百位有10個珠,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透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於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係”,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這樣在教學中滲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2

這一節課,以複習萬以內數的知識,即複習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比較大小、排序等多塊內容為主體。因為這塊內容較多,因此整節課上下來有點雜!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萬以內較大的數的認識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都存在困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關鍵在於讓學生多數數,還有認識並且牢記數位順序表。學生在數數的時候要攻克很多難關,例如相鄰數位間的滿十進一、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比較大小和排序等。除此之外,學生的數感也能夠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數位順序表的教學、中間或末尾有0時的讀法和寫法、還有數數這三塊內容上。透過不同形式的變式練習、操作計數器和巧設問題等方式突破重點和難點。

這節課在教學上還存在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1.對於數位、位數和計數單位三個知識的區別,在課堂上沒有講清楚。數位式沒一個數字在數位表中所佔的位置。位數是指一個自然數中含有數位的個數。而計數單位是每一個數位所對應的單位。我想在教學中,我可以用4177這個自然數引出三個問題(1)請問這個數的最高位是什麼位?(2)兩個7的意思一樣嗎?(3)請問這是一個幾位數?讓學生能對這三個知識點有個明確的認識。

2.根據老師提供的資訊記錄其它彩電的價格。這一題我選擇讓學生聽著資訊寫出四位數,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有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引出數位順序表,讓學生先嚐試,在用數位順序表寫數,還是直接由我教他們這個方法。雖然我上課的時候學生沒法呈現利用數位表來寫數這個方法,但我仍然覺得還是讓學生先嚐試比較好。如果學生錯誤較多我在出示這種方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好的方法。

3、語言不夠精煉、內容多且雜。可能我想來個滿堂灌,因此思路不是很清晰,我想,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該刪掉的地方還是要刪掉,正如一位老師所說:“或許有失也有得吧!”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3

“萬以內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我反思這節課的突出亮點有:

1、自主梳理,建構網路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時,一定要把梳理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間的聯絡,自己去歸納、去整理。整理的方法有很多,如:表格式、括弧式、提綱式、集合圈、流程圖、知識樹等。鑑於本單元的知識特點(數的認識)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今天我選用了“知識樹”的形式,引導學生整理知識。讓每個小朋友動手記數、讀數,引導學生去總結讀寫的方法及注意點,快速地接觸及主動地複習重點內容“數的讀寫”。然後,思考“你還能介紹9920的哪些知識?引發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透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補充,完善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使知識系統化。這過程中,教師及時地介入追問、強調、小結。如:兩個9所在的數位不一樣,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樣。又如:六個數大小排隊,你排得這麼快,有什麼竅門嗎??教師適時地把知識拓展,達到知識的深化,對數的認識更加豐滿起來。從中初步學習整理知識的方法,形成整理的意識。再向同桌介紹一個自己喜歡的數,來鞏固剛才的整理方法和各知識點。透過老師的點撥“其中,數位順序表是最重要的”來把各知識點穿成線,使知識條理化。最後,學生說說自己的難點和疑點,給學生質疑的機會,來突破難點。

2、凸顯思想,把握本質

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課的重要任務。在本課中,“猜數環節”很好地滲透了有序思考和區間套的數學思想,“數軸上找數”很好地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一一對應思想、極限思想等。“電器價格”、“306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解讀義賣情況統計表”等環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的能力,並培養學生的愛心意識。

3、材料簡單,用得透徹

本節課選用的材料簡單,但卻能充分發揮的作用,達到了一題多用。如:具有生活性和代表性的電器價格能全方位地複習數的各知識點,貫穿了半節課之久。猜數活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猜對之後問:306除了表示一大桶積木的數量之外,還可以表示什麼?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

但是,在本節課實施過程中,師生的提答較多,生生互動還應該再多一些!學生的個別回答應該再多一些,齊答要儘量地少!以後上課都要注意!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優秀評課稿 篇14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萬以內數的認識”並非一無所知,他們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或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大量萬以內的數的知識,有的甚至能夠讀出萬以內的數,只是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透過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歸納總結,逐漸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整理歸納新知,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我把教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

一、聯絡生活,感知大數。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數學強化生活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數學,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因此,在本節課,我首先將生活數學化,透過讓學生課前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生活中的大數,從而感受到生活中原來有這麼多大數,進而產生研究生活中的大數、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再讓學生探索,將生活化的大數抽象成數學知識。

二、動腦思考,體會十進位制關係。

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先認識計數單位“千”,透過數大正方體的方法到數出大正方體的個數這樣的過程,重新將數學知識迴歸到生活,將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其中在數大正方體時,引導學生數的方法尤其重要,並在其中讓學生感知10個一是1個十,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由此得出大數:一千。並使用課件演示一個個、一條條、一片片數的過程,加深對“千”的認識,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為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三、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數感。

學生在數一數活動中,經歷數數的過程,繼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和10000以內的數,能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簡單地交給學生“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過於生硬和說教,學生很難掌握個、十、百、千、萬之間的關係。為此,在本節課安排以活動,促進學生數感地發展,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首先,課前讓學生調查發現生活中的大數,課堂交流中生活中的大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感受。接著,安排“猜一猜?”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一個小正方體是大正方體的一份子”,給學生估計地標準,進而估計“大正方體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在估計中思維得以碰撞。學生對“萬”的認識是困難的,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建立“萬”的理解呢?在學生認識“十個一百是一千”“一個大正方體裡有1000個小正方體.” 緊接著我透過活動:觀察1本100頁的書,再把10本100頁的書放在一起,讓學生體會感知1000頁到底有多少。那麼10個大正方體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讓學生建立“十個一千是一萬”的初步認識,而“一萬”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還是模糊的。我再透過體會“猜學校的人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我們二年級每班大約有50名學生,有10個班,全年級大約一共有500人。全校有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500人,全校大約一共有3000名學生,3000還差7000才到一萬。學生會覺得全校學生看起來已經很多人了,但是全校人數3000人距10000人還差那麼多,說明一萬這個數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