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教學內容的幾點嘗試介紹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教學內容的幾點嘗試介紹

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氣息,特別是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正悄然改變著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觀和教學方式。實現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變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發展環境,使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是每一位教師的追求。如何將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教學內容呢?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幾點嘗試。

1、添“情”加“趣”

在兒童的學習世界裡,快樂的感受是更好的學習的情感基礎。課堂上我們發現,當學生喜歡某項活動時,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取得較高的活動效率和理想的效果。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為學生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多媒體技術可以發揮形、聲、色的優勢,為學生的樂學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圖形周長的概念時,設計了“龜兔賽跑”的情節。烏龜和小兔圍繞一塊綠草地賽跑,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同時讓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又如在學習了9的乘法口訣後,我設計了一個“花兒朵朵”的練習。在盛開著五顏六色鮮花的花園裡,每朵花苞上都有一道乘法口算題,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自己要口算的題目,答對了,花兒就會開放。以此增加學生練習的樂趣。

情趣是課堂教學的黏合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

2、避“虛”就“實”

現在我們所使用的實驗教材,在編寫中力求將生活的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但畢竟受地域、習俗的限制,課本中的內容有的時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較大的距離。如青島版數學課本中,大量的內容以海濱生活為背景,這與我們濰坊的環境相距甚遠。要讓六七歲的濰坊兒童僅透過課本的學習,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似乎與有些勉強。那該怎麼辦呢?聽過當地幾位老師的課,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了大膽的修改,把濰坊風箏、金寶樂園等透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在課堂上,納入到課堂學習的資源中。這些熟悉的素材,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解水到渠成。

數學學習的內容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現行教材進行有效的取捨、改編、組合,再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技術以其容量大,直觀形象等特點,為我們進行教學內容的重組提供了技術的支援。在滑鼠的點選與螢幕畫面的轉換中,“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與應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3、去“粗”取“精”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這一教育理念指導下,許多的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資訊圖,為學生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自主、獨立分析基礎上探索數學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這種藉助課本資訊圖創設的學習情境,雖然背景內容以兒童感興趣的活動為題材,但是以靜止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對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而言,能正確理解圖中的數學問題。然而班級中個別理解程度有所欠缺的學生,讓他們理解紛繁活動中的數學問題,有時很難。一個好的辦法就是,採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對資訊圖進行二次加工,去“粗”取“精”,將相關的資訊凸現,提升學生的認知,在強化中幫助學生理解。

4、變“靜”為“動”

多媒體課件可以動態模擬事物的變化過程,起到傳統教學所不能比擬的作用,變“靜”為“動”是它的一大優勢所在。透過“動”,使課件的主體物件更生動形象,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還能消除諸多人為演示中的誤解。在平面圖形的教學中,更能體現多媒體的優越性。如教學圓的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知識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教學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對如何計算又會陷入模糊不清之中。為什麼?原因在於學生對面積計算方法的由來缺乏深刻的直觀認識。正如華羅庚所說:“數無形而少直觀,形無數而難以入微。”在教學圖形的有關知識時,如今教師大都在學生獨立探究之後,採用多媒體動畫,利用圖象的閃爍、旋轉、移動、顏色、聲音等的變化,再現知識點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表象認知。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教學內容,是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整合中的一個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探索的問題。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將我們的教育智慧不斷融入教學實踐,就一定能開創多媒體教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