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小學音樂識譜的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識譜的教學反思3篇

識譜是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小學藝術與音樂這短短的一年的時間內,我便有這樣的體會,下面給大家分享音樂識譜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音樂識譜教學反思1

教會孩子們識譜,能使他們的音樂興趣得以持續與發展。但能使孩子們在課堂上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讓他們識唱曲譜,課堂氣氛就出現“冷場”。索然無味的課堂氣氛,使情感美的陶冶無從談起。為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如何設計識譜教學,確實大有文章可作,本人嘗試過以下幾種做法:

一、先念節奏,再識唱曲譜節奏與音高是構成旋律的兩個方面,許多節奏可以從生活中直接感受。如:知了叫、雞鳴、馬跑等。學生很願意透過動作拍擊來表現這些節奏。等有了一定的積累,就可以讓他們來唸若干小節(一首拍歌)的節奏。節奏念熟了,一方面的問題解決了,再解決另一方面的問題,就容易了。這時讓學生注意聽琴,邊聽邊想邊唱,學生很有興趣,花時不多效果很好。此法適用於低年級教唱。歌曲宜短小易唱,節奏簡單。

二、先唱歌詞,再識唱曲譜許多歌曲學生在聽了以後很想唱,不妨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讓學生唱歌詞。學生在唱詞時更容易感受到歌曲的形象美,保持學唱的積極性,也為更進一步唱好歌曲打下基礎。例如:低年級學生透過模唱很快就能學會唱歌詞。之後,是否適時鼓勵他們再“跳一跳”、試著唱唱曲譜呢?透過試唱,他們驚喜地發現自己的“本事”變大了,覺得識譜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漸漸的就能唱譜了。又如:高年級會接觸到許多篇幅較大的歌曲,且具特色,聽範唱後就學著唱詞,便於掌握歌曲風格,較好地表現各種記號。待對歌曲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再學唱曲譜,進一步解決難點,針對性強,效果更好。

三、先解決部分難點,再整體識唱曲譜例如:可將曲譜打亂順序出示,要求學生聽琴後,按歌曲原來的順序排列。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透過聽、想、認等環節,對曲譜的印象就會非常深刻,學唱就顯得容易多了。又如:將有難度的曲譜設計成視唱,找出難點,加以分析,指導練習。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突不破難點而使整段的曲譜出現“卡殼”現象,提高教學效率。再如:在出示曲譜時,留幾個空白處,讓學生完善曲譜。這樣,就把對音位的記憶、音高的聽辨、旋律的`認識結合在一起,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親自動手參與,積極性很高。

以上幾種做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來教,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抓住課堂教學有利時機,分散了難點,動靜結合,講練結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鼓勵了學生主動參與,取得較好的效果。

音樂識譜教學反思2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料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遊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薰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必須的識譜潛力,規定了不一樣學段不一樣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貼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我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就應首先放在聽覺潛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這天要學的歌曲,並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透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我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簡單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能夠,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但是此刻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十分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潛力

創造性潛力的培養就應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髮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六年級上冊歌曲《黨的關懷親親的哩》。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齊,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我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並一齊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編為手段,然後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潛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用心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能夠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我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並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樂器進課堂提高識譜興趣

樂器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僅能正確地演奏出各種音符的時值、音高,還能夠透過反覆的演奏到達聽音訓練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準確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強識譜的潛力和興趣。

但目前這種方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還是有必須難度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的完善,同時也需要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配合與協調。

總之,在提高綜合素質的這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潛力、表現潛力、鑑賞潛力、創造潛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音樂識譜教學反思3

我在網上看到過金彩雲老師講到的“識譜集中教學法”,我覺得很有道理。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學都是把識譜隨課文分散教學的,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小學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初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遠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這種過分分散的識譜教學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課都只學識譜內容,很難及時組織複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後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形不成系統,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識譜教學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按目前課程的編排體系組織教學,學生不可能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獲得初步的識譜能力。小學學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無法獨立視唱簡譜。

集中識譜教學法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所謂“集中識譜教學法”,即縮短戰線,集中一點打殲滅戰,把原來需要用整個小學、初中階段來學習的識譜內容集中安排到小學二年級或三年級、初中一年級,用二到三個學期學完。這樣,一方面學習內容緊湊,可以克服識記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提前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使他們學得積極主動,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小學或初中畢業時,他們就基本上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當然,運用“集中識譜教學法”,必須由專職音樂教師或識譜能力較強的老師任教。同時,音樂教材要按“集中識譜法”的要求重新編寫,在時間分配上也要適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為過分集中會使難度增大,學生接受不了。

新的課程標準讓我們一改以前依*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傳承式教學取而帶之的是一種綜合知識的運用和注重創造性思維的現代教育理念。在音樂識譜教學中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需要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中去尋找,探索和創造,在美妙的音樂中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