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冬至節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人們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數愛吃餃子,特別是農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傳說這天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餃子的風俗,南陽、鄧州一帶,流傳著醫聖張仲景的動人故事。

張仲景是鄧州涅陽(今穰東鎮)人,東漢時任長沙太這。有一年回鄉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耳朵潰爛流水,再不就是沒有耳朵,他覺得好生奇怪,找人一問才知道是被凍壞爛掉了。原來北方一入冬連降大雪,常常於一夜之間,鵝毛大雪下得溝滿河平,將房屋埋掉半截,門窗都被雪堵住。天天上大凍,河水坑塘都冰透,連屋內的陶水缸,都因連日凍成冰砣被撐破了。人們的手腳整天烤啊暖啊還被凍爛,更何況那支楞在外的耳朵呢!由腫疼到熱癢難耐,手一抓便潰爛流水,時間一長便全爛掉了。

關心民眾疾苦的張仲景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回到家鄉就教人們做藥膳吃,就是把羊肉兌上白廣椒、當歸、茴香、肉桂等中藥,下鍋煮熟後撈出羊肉,加上蔥、姜、蒜、蘿蔔等剁碎,撒上油、鹽、辣椒或糊椒面,用面片包成一個個疙瘩,煮熟後連湯帶疙瘩趁熱吃,幾次吃得渾身大汗就好了,包括手、腳都會好起來。

張仲景在家時就是的藥到病除的名醫,他說這方人們絕對相信,可就是大部分鄉親窮,冬季一天只吃二頓稀飯,哪還有錢買藥割羊肉哇!所以當他再問鄉親們效果的時候,許多人搖頭唉聲嘆氣,張仲景心裡也明白大家的意思。

停了兩天,鄉親們看到張家在院內搭上大蓆棚,砌上大鍋灶,以為他家要辦啥喜事兒,打聽之後才知道,張仲景決定自己舍湯藥,治鄉親們凍壞的'手腳和耳朵。開始還有人不相信,後來看到公告才明白是真的。只見院內殺了幾隻羊,一群人在忙忙碌碌,擀麵的擀麵,包疙瘩的包疙瘩,剝羊的、燒火的、破木柴的,忙得熱火朝天,快煮好時,有人在村裡喊:“請凍壞手腳耳朵的鄉親,到張府喝祛寒矯耳湯嘍!”人們拿上碗筷坐在蓆棚下,吃得熱乎乎的直冒汗。吃過三天之後,凍爛的部位果真好轉了。

這訊息一傳十,十傳百,沒幾天便象紮了翅膀,傳遍了鄧州和緊挨著的縣鄉,來吃藥膳的人越來越多,一天到晚一鍋接一鍋做不及。沒多長時間傳遍方圓百十里,連南陽以東的人們都知道,有的騎著牲口來,有的坐著牛車來,有的踏著泥雪冰凌來喝湯,大家都叫這種食物為“膠耳”。

看到人們在老遠的往涅陽跑,年歲大的和小孩們很不方便,張仲景暗暗思忖著,再選個適中的地方,為民眾舍祛寒膠耳湯,後來張仲景認為在南陽城東關合適,臨近車馬大道和船運碼頭,遠處來人交通方便,冰天雪地也好少挨霜凍。於是便在現今醫聖祠那裡,搭棚壘灶支上大鍋,舍起了祛寒膠耳湯,還為黎民百姓看病診脈治雜症。醫好了不少疑難重病,轟動了方圓數百里。

張仲景是在冬至那天開始施捨祛寒膠耳湯,“膠耳”與“餃兒”諧音,所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冬至這天包餃子吃,一直沿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