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業/專業/職能

大學生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價值觀論文

大學生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價值觀論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大學生就業;職業價值觀;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

[摘要]應用成就動機量表(am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職業價值觀問卷,對西安交通大學375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價值觀的關係,以此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適應就業形勢,滿足社會需要。

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將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50萬人。據中國社科院2008年社會藍皮書披露:2007年,我國未就業畢業生仍有140萬。即2008年我國至少要有700萬的大學畢業生去爭奪有限的就業崗位,大學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如何拓寬視野、轉變思路、調整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使之適應就業市場並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是每個大學生都應該認真考慮的重要問題。本文旨在透過探尋大學生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和職業價值觀之間的關係,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剖析自我,找準就業的社會定位,從而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

一、研究綜述

金茲伯格(ginzberg)等人認為,職業價值觀屬於人格的範疇,在職業選擇中起著決定作用。自薩伯(super)提出職業價值觀的測量工具以來,許多學者研究了職業價值觀的構成因素。有的學者認為職業價值觀應包括內在、外在、社會和威望等四個維度;有的則認為包括名望、利他、滿意和個人發展等四個因素,而有的學者認為應包括聲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發展因素。

成就動機是一個人在社會活動的特定領域,努力克服障礙、力求儘可能完成某事從而獲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願望或趨勢。阿特金森(atkinson)認為,每個人都同時具有兩種相互衝突的動機趨向:一種是追求成功的傾向,一種是迴避失敗的傾向,成就動機的水平就是對成功的渴望減去對失敗的恐懼。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於1977年提出j,是指“發動完成任務要求所需行動的過程、動機和認知資源能力的信念”。它不僅影響人的行為、思維和情感,而且決定著其將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難障礙後還將堅持多久。施瓦爾澤(schwarzer)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它指的是個體應付各種不同環境的挑戰或面對新事物時的一種總體性的自信心。

國內外研究學者對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及職業價值觀展開了許多研究。研究發現:中學生、女大學生追求成功的傾向顯著高於逃避失敗的傾向;女生成就動機水平顯著高於男生;自我效能感與追求成功的動機呈顯著性正相關,與避免失敗的動機呈顯著性負相關;個體的自我效能信念在職業發展和追求上具有關鍵作用,找到職業方向的效能知覺對大學生的社會化和智力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筆者透過查閱文獻發現,國內學者對中學生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成績的研究比較廣泛、細緻,對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價值觀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也比較多,但對大學生的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價值觀三者之間的深層關係研究比較少。而進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不僅對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剖析自我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還可以幫助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瞭解大學生,並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職業指導,從而促進大學生成功就業。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不同性別、不同專業以及城鄉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上的差異;

2.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價值觀的關係研究;

3.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物件

考慮到樣本的代表性,我們在研究中採用分層隨機取樣法選取了西安交通大學375名學生,其中男生229人,女生146人;理工科263人,文科112人;來自城市的178人,來自農村的197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採用了三個測量工具,包括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3,14](該量表包括10個題目,選擇項包括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四個等級,並分別被賦以1—4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好);中文版“成就動機量表(ams)”(該量表共有30個題目,選擇項包括從“完全正確”到“完全不正確”四個等級,並分別被賦以1—4分,得分越低,表明這類動機越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量表(該量表共有21個題目,每個題目的重要性程度分“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四個等級,並分別賦以1—4分,得分越低,表明越重要)①。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的總體狀況

表1列出了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方面的總體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處於中等狀態,且略低於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大學生成就動機水平(追求成功的動機與避免失敗的動機的`差值)的均值為一0.862。這表明就整體而言大學生比較自信,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項活動的任務的能力預測呈一個積極的方向,成就動機水平較高。職業價值觀三個因素的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依次為發展因素、保障因素、名望因素,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更強調發展機會的重要性,其次是職業保障的重要性,最次才是名望因素的重要性。

(二)不同性別、專業、城鄉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職業價值觀的比較

表2至表4比較了不同性別、專業、城鄉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方面的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低於女生;男生更傾向於追求成功的成就動機,而女生則更趨向於避免失敗的成就動機;在職業價值觀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強調發展和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而女生則比男生更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

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和職業價值觀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理工科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要顯著低於文科學生;理工科學生趨向於追求成功,而文科學生則趨向於避免失敗;理工科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比文科學生更強調發展、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而文科學生較理工科學生更強調保障因素。

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顯著低於農村學生;城市學生趨向於追求成功,而農村學生則趨向於避免失敗。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更強調發展因素的重要性,但兩者對保障和名望因素重要性的認識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價值觀的相關分析

表5列出了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價值觀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從中可見,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學生,其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弱,而避免失敗的動機越強,他們在選擇職業時會越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而越不強調發展和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追求成功的動機越強的大學生,他們在選擇職業時也越強調發展和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而越不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避免失敗動機越強的大學生則正好相反;在職業選擇時越強調發展因素重要性的大學生,他們也越強調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而越不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

(四)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影響因素的迴歸分析

為了更準確地分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我們以發展因素、保障因素和名望因素為因變數,以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大學生的性別、專業和家庭所在地為自變數進行了迴歸分析,表6列出了迴歸分析結果。從中可見,成就動機越強的大學生,其選擇職業時,越強調職業的發展因素和名望因素的重要性,而相對忽視保障因素的重要性;男生和女生相比,也更強調發展因素的重要性;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相比,理工科學生更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而文科學生則更強調發展因素的重要性。在多元迴歸模型中,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與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對其職業價值觀則沒有顯著影響。

四、結論

首先,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相比,其自我效能感低,但成就動機強。他們在選擇職業時也更強調發展因素的重要性,希望選擇更有發展空間、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其次,理工科學生和文科學生相比,其自我效能感低,但成就動機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理工科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更強調保障因素的重要性,文科學生則更強調發展因素的重要性。

在目前情景下,社會對理工科大學生需要相對較大。因此,理工科大學生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而文科大學生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少,選擇的餘地較少,就業壓力相對較大。或許正是這種現實情景,使得理工科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可以不必過多地考慮職業發展機會和聲望等因素,而可以更多地考慮職業的保障因素,希望能夠選擇更有保障的工作;而文科大學生因為就業前景不明朗,因而會更多地考慮職業的發展因素。第三,來自城市的學生和來自農村的學生相比,其自我效能感低,但成就動機強。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他們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我們在以前進行的一項大規模實證研究中曾發現,學生家庭所在地對其個人效能具有顯著的影響。省會城市學生和非省會城市的學生相比,他們對個人效能的信念更低;更認同“運氣比勤奮更能給一個人帶來成功”、“世事的發生,更多地出於偶然,而不是人的意願”;更傾向於按約定俗成的傳統行為方式辦事,在遇到困難時更多地依靠親戚的幫助。本研究再次證實了家庭所在地對大學生自我效能的影響。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其自我效能高於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可能和目前中國的教育制度相關。他們相對於來自城市的大學生,獲得的社會資源相對較少,能夠獲得的機會相對較小,要爭取發展的機會,他們需要更多的付出。在中國城鄉二元體制下,使得農村的學生需要更多地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自己的努力上。由於他們經過這樣一個努力、奮鬥的過程,可能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更認同,因而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第四,就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對其職業價值觀的影響而言,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其職業價值觀沒有顯著影響,但成就動機對其職業價值觀具有顯著影響。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成就動機越強的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越強調發展因素和名望因素的重要性。

成就動機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在面對問題或任務時傾向於透過發揮自己的實力努力獲得成功,其追求成功的強烈願望使得他們更強調職業中的發展因素,希望能夠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透過完成更有挑戰性的任務不斷超越自我,而不是迴避風險,選擇有保障、相對穩定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