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一冊語文教材透視

人教版一冊語文教材透視

看過人教版一冊的語文教材,感覺是明快活潑、童趣十足;用過人教版一冊的語文教材,才體會到其中獨運的匠心和超前的理念。人教版的實驗教材,構築在人教社多年編寫小學語文教材的經驗積蓄的基礎上,又在領會和物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精神中實現了突破。它是小學語文教材堅守與突圍、繼承與創新、傳統與現代衝突的產物,因而也是最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最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的結晶。對其主要的亮點和其中所體現的新理念試分析如下。

一、從拼音編排的多樣化,看語文特性的強化 不同版本的第一冊語文教材在拼音的編排上都是煞費苦心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拼音部分的內容前置還是後移;拼音部分是否提前滲透識字教學的內容;聲母Y、W的教學是否提前等。 人教版新教材在漢語拼音的編排上顯得更成熟,內在結構顯得更多樣化。它並不在追求外顯特徵的鮮明變化和轟動效應,而是實實在在的從語文教學的特性出發,強化了拼音的實踐性和工具性,充實了漢語拼音的語文因素,擴大了拼音教材的教學功用。 1、和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強調拼音的拼讀助讀作用。 漢語拼音是漢語文的一個輔助系統,主要功能在於正音和輔助識字,是語文學習的柺棍。因此,教材很明顯地把拼音的重點定在音節,及早出現完整的音節,強化拼讀。例如:把Y、W提前到與i、u、ü同時教學,使學生能儘早進行音節yi、wu、yu的拼讀,並與極具生活氣息的情境畫面相配合,實現語音與生活的結合。在教材中,要求學生拼讀的音節,大多不是僅僅展現拼讀過程,而是以結果的形式呈現,以音節的整體性來體現強調拼讀的意圖。 最具有創造性是在拼音部分的教材中編排了《輕輕地》等十一首注音兒歌,並用紅色標註新學的音節,既是一種鞏固音節的訓練,也強調了拼音的助讀作用,使學生能在拼讀中嘗試閱讀,滿足孩子學習生活的需要,體會閱讀的快樂。 2、和提前識字緊密結合,體現漢字的語文基礎地位。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儘快地讓學生進入漢字系統的學習是語文教材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儘快識字也是符合一年級孩子心理需要的,孩子們渴望的是儘快能認字,往往對漢語拼音感到頭痛和莫名其妙。教材從拼音部分的第3課b、p、m、f就開始識字“爸爸、媽媽、我”,並逐步地從詞語過渡到短句,從短句過渡到幾句話,實現了拼音向漢字的及時過渡,體現漢字是語文教學的基礎的思想。 漢語拼音部分要求認讀的漢字達到70個,但是隻要求認識,即能讀正確,知道字的大致意思,而不要求書寫。 3、和說話情感緊密結合,實現語文的綜合教育功能。 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相比較,相同的是拼音教材所配的插圖大都既提示字母的音,又提示字母的形,不同的是新教材安排意境優美的情境圖,把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例如:如第二課“a、o、e、y、w”的插圖,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媽媽正在屋前晾衣服,屋前有一棵y形的小樹,小弟弟正在池塘旁邊餵魚,有一隻烏鴉正站在池塘邊的大樹上。 畫面的整合所帶來的是教育功能的擴充,它的意義不僅限於提示字母的音和形,更重要的是它傳遞著一個資訊:拼音教學要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啟動學生的情感,要和學生的說話相結合,在說話中帶動字母的學習,音節的拼讀。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在這裡得到了較好的表現。

二、從識字環境的意蘊化,看人文特性的體現 人教版教材的識字分別編排在三個部分:一是結合漢語拼音識字,要求認70個字;二是在歸類識字部分識字,要求認105個字;三是隨課文識字,要求認225字。其共同的新亮點是識字環境的文化氣息濃郁,意蘊深厚,較好的體現了識字與人文關懷的統一。 1、在韻文中識字,感受古典的語言美 《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作為第一課的識字教材,承載的當然不僅僅是認讀12個生字書寫3個生字這樣的任務,簡潔的字詞留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優美的意境帶給學生無窮的美的感受,而朗朗上口的韻語詩句傳達著漢語言特有的聲韻美。相類似的課文還有《比一比》、《畫》、《靜夜詩》等。 2、按造字規律識字,體會古老的漢字美 《口耳目》一課的編排體現了編者強烈的漢字文化意識,可謂匠心獨運。一幅小鳥圖、一個甲骨文漢字“鳥”、一個現代漢字“鳥”,這中間濃縮的是漢字幾千年的變遷,滲透的是漢字象形的造字規律,隱隱傳遞的是中華文化的精華。相似的還有《日月明》一課中“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等。 3、生活情景中識字,領略真實的漢字美 《在家裡》、《操場上》、《自選商場》、《菜園裡》等課文透過插圖和文字創設了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與兒童的生活密切結合,反映了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時代生活等,拉近了識字與孩子生活的距離,更容易讓孩子喜歡識字,願意運用漢字。

三、從課文選擇的童趣化,看兒童心理的關注 教材的選文,體現著編者的審美品味和價值取向。新教材大幅度更新課文,反映出編者對教材的精益求精和新的教材選文理念。新教材在繼承人教版教材一貫的典範性標準的前提下,又竭力體現出課文鮮明的時代氣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在一冊的教材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課文的童趣化趨向,注意從兒童生活出發選文,引導兒童認識周圍社會和大自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讀一讀新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感覺是在和一個個聰慧天真的.孩子聊天。“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輕輕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這是孩子的視野,孩子的語言,孩子的想法。“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這是孩子的生活,孩子的遊戲,孩子的幽默。“媽媽,這個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禮物。您總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給您!”這是孩子的聰明,孩子的心願,孩子的可愛。 選文注重童趣,是對兒童的最大尊重,對兒童世界的最大關注。想一想,連我們大人都會被這些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所感動,孩子們能不喜歡嗎?孩子喜歡課文,那是我們的教材帶給語文教學改革的最大財富,也是教材給先進的語文教學理念所提供的最寬敞著陸平臺。

四、從練習設計的綜合化,看學習方式的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讓一年級的孩子儘快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在練習設計上有了新的突破,傾向於綜合化。 1、從學習途徑的綜合化體現自主。新教材的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激勵孩子參與語文實踐活動,最顯而易見的表現是題目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貫通多種學習途徑,多通道學習語文。《四季》的課後練習是“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更是融想象、說話、畫畫等為一體。 2、從問題設計的開放化體現探究。開放的問題意味著答案的多元化,孩子們作答可以聯絡課文內容,又不拘泥於課文內容。學生需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例如:《雪孩子》一課的練習“想一想,雪孩子還會回來嗎?”《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的練習“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等。 3、從練習設計的生活化體現合作。新教材設計了許多向學生生活擴充套件和延伸的練習,例如認姓氏字、認牌匾字等,溝通了課本識字和生活識字兩個系統;又如《自己去吧》一課的練習是“最近你學會了什麼?是怎麼學會的?”使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溝通。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聯絡起來,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