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康熙的歷史故事

關於康熙的歷史故事(通用16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已經發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康熙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

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訪,走在路上,總聽到身後有馬蹄聲,回頭看卻沒有人也沒有馬。康熙感到奇怪,便壯起膽子問道:“身後何人?”話音剛落,就聽身後有人答道:“二弟雲長。”康熙一愣:“二弟雲長?”“雲長”不就是三國名將關羽嗎?關羽對他自稱“二弟”,莫非他康熙是劉備轉世?康熙又接著問:“三弟現在何處?”身後人又答道:“三弟知縣遼陽。”

康熙暗想:“看來自己真是劉備轉世了!二弟關羽生前與我同甘苦共患難、出生入死,死後仍不忘兄弟情義,暗中保護我,我定要敕封二弟為聖!三弟張飛既然同生在世,豈能讓他遠在遼陽做小小的縣官,回朝後一定要調三弟進京賦予重任,掌管朝中大事……”

康熙回京後,把這件事講給文武大臣聽。常言道“君無戲言”,大臣們深信不疑,一齊伏地高呼“萬歲萬萬歲”。善於討好的大臣們紛紛進言:“皇上原是賢德明主昭烈帝轉世,又有關二爺的英靈護佑,國勢必然大興!我主宜將關二爺之忠義昭示天下,建廟宇供萬民景仰祭拜……”

康熙聽了十分高興,眾臣之言正合他的心意!於是,他當即敕封關羽為“關聖帝君”、“伏魔大帝”,下了一道聖旨曉諭天下,舉國普建關帝廟,塑“關聖帝君”金身,並改武像為文像,萬世享祭。又派欽差前往遼陽宣調“三弟”遼陽知縣,進京伴駕,同享榮華富貴。沒想到,這遼陽知縣是個貪腐的官員,欽差宣讀聖旨調他進京,他當場就嚇破了膽,以為東窗事發,於當天夜裡懸樑自盡了!

遍祀關聖帝君的聖旨一下,各州府縣開始大興土木,一座座“關帝廟”相繼修建起來。關聖帝君的香火之盛,一時超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諸神及西天諸佛祖。

康熙皇帝又欽定關羽單刀赴會的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廟的“廟會日”。自此,每年五月十三日,各地祭祀關羽的廟會都辦得非常隆重,成為舉國祭祀的重要節日。

其實,“崇關”完全是康熙皇帝耍的一個政治手段,康熙皇帝看中了關羽的“忠義”在漢民族中的深遠影響,才編造自己是“劉備”轉世。在封建社會里,這一舉措對實現滿漢團結,穩定社會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2

康熙皇帝御臨乾清門聽政,隨手拿起一本《律呂新書》翻閱,對諸大臣說:“《律呂新書》中說,直徑為一則圓周為三,在朕看來這個演算法並不嚴密。直徑為一尺,圓周應該有三尺一寸四分一釐還多。照他這個演算法,如果直徑為一百丈,那麼誤差就有十四丈還多。按照這個演算法算下去,那謬誤就大了去了!”

康熙皇帝又命人取來圖表給諸大臣看,說:“書中所說的直徑為一圓周為三,只適用於六邊形,如果是圓形的,就一定會有剩餘,這是一目瞭然的事。”

接著康熙又說:“算數是門很精密的學問,即便是河道開閘放水,想計算出一天一夜流出的水量也很容易。辦法是先量出閘口的寬度,計算出一秒鐘的流量,那麼一天一夜的流量自然就有了。”

康熙皇帝不但精通算學,對醫學還很留心,對各種藥性也很熟悉,他常對大臣們說:“古代那些聖賢們的理論都有一定的侷限性,而那些卜卦、算命以及觀測星象的,每個人和每個人說的也不一樣。查閱各種藥方書籍,你會發現,治療一種病也有好幾個不同的藥方。如果一個藥方能有效地治療某一種病,那麼何必老是更換呢?西方有一種樹皮,叫金雞勒,專治瘧疾,一服即愈。所以,用藥的關鍵在於對症。”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3

清滅明,統一了天下,但是對前朝的開國帝王朱元璋,康熙皇帝尊崇有加,不僅彰顯了康熙皇帝的開闊胸懷,而且緩和了漢、滿的民族矛盾。

康熙皇帝於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一共六次巡行江浙。每次到達江寧,一定會去拜謁明孝陵,他還經常對身邊的人說:“明太祖是一代人傑,不可以褻瀆怠慢。”

每次拜陵時,康熙皇帝都規定:隨行的諸位大臣,包括他自己,都要在陵門外下馬,然後從甬道走上去。

到得陵前,康熙皇帝親行三跪九叩之禮,最後仍從甬道退出。

康熙皇帝每次都要對守陵的人加以賞賜,並下令禁止砍伐陵內的樹木,由督撫親自負責,嚴加巡察。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4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但當時康熙爺的皇位可不是那麼好坐的。順治皇帝給康熙選了四位顧命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都是經過了戰爭考驗的重臣,然而,康熙初登大寶,鰲拜就開始橫起來,結黨營私、圈地亂國,由於鰲拜是大清有名的猛將,手握兵權,康熙暫時還無法與之抗衡,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皇帝,就必須親政,而要親政,就必須剷除鰲拜,而要剷除鰲拜,就必須有屬於自己的政治資源,並且要大於鰲拜的影響力。

於是,康熙及孝莊太皇太后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索尼,索尼三朝老臣,是開國元勳,對順治皇帝也有擁立之功,他辦事幹練,政治經驗豐富,而且還是四大顧命大臣之首,只有得到索尼的支援,才能剷除鰲拜,鞏固康熙的帝位,於是康熙決定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拉攏索尼,康熙四年,二人舉行了隆重的成婚儀式。果然,聯姻之後,索尼立即出山,在索尼的幫助下,康熙終於親政,並一舉剷除鰲拜集團,在康熙皇帝政治經驗和實力都還十分弱小的時候,赫舍裡及其索氏家族的政治影響力,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後來,赫舍裡皇后為康熙生下兒子胤礽後難產而死。康熙爺深感愧疚便立胤礽為太子,這便就是九子奪嫡中的太子。

再說說九子奪嫡,九子奪嫡的起因不僅僅是表面上康熙的幾個兒子之爭,更是背後權力集團之爭,當時朝堂上除了索氏家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大臣——明珠。這兩個權臣的黨爭更是給九子奪嫡加了一把火,索爾圖是索尼之子,自然站在自己家族的立場擁護二阿哥胤礽,只不過,明珠的背後,擁立的不是太子胤礽,而是皇長子胤禔。九子奪嫡的慘烈不是一般的,導致康熙後期政治導向直接轉為內政,黨爭甚重,消耗國體。

對待太子,儘管後期康熙曾經復立胤礽太子的名位,但完全是迫於當時的形勢,康熙五十一年,胤礽二次被廢。大臣提議再次立儲時,心灰意冷的康熙帝表示拒絕,並斥罵索額圖,稱:“索額圖私懷倡議,凡皇太子服御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注,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胤礽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兒子,為了培養他,康熙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結果落到兩次被廢的下場,實在令康熙痛心,而這一切在康熙看來,都是索額圖利用了自己的兒子,作為與明珠黨爭的籌碼,是自己的兒子一步一步走向絕路,他不得不大罵索額圖為“本朝第一罪人”,至此,索氏政治勢力控制朝局的局面總算打上了句號。而在索爾圖死後五年,康熙罷黜明珠,圈禁胤禔。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5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扞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早年

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時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虛歲八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玄燁8歲喪父(存疑),10歲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藥,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智擒鰲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赦天下。但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時常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作撲擊之戲,不過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這些侍衛在鰲拜進見時將其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誅其族,康熙帝念鰲拜功勞,赦死罪而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平定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請求留其子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為引線,引發了是否撤藩的激烈爭論。最後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提出反清復明,並於次年派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佈檄文,聲討清朝。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許多地方大員紛紛反清。接著,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數月之內,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康熙帝對策是堅決打擊吳三桂,決不給予妥協講和的機會;而對其他的叛變者則大開招撫之門,以此來分化叛軍,削弱吳三桂的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在這個方針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勒爾錦等統領大軍至荊州、武昌,正面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又命嶽樂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漢將漢兵作戰。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陝西王輔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先後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陝、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平定。吳三桂侷促於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軍已由江西進圍長沙,其失敗之勢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周,大封諸將。未幾即憂憤成疾,於八月病死。吳三桂死後,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復湖南、廣西和四川。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6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來到塞北木蘭圍場狩獵,當他走過伊遜河,來到一座大山前時,已覺疲勞,便傳旨大隊人馬停下歇息。

康熙信步登上了山頂,坐在一棵青松下觀看風景。微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一時間,康熙來了棋癮,便讓隨從擺好象棋盤,與一位大臣對弈起來。不多久,大臣便連輸三局。但康熙興致甚濃,問周圍的大臣們:誰再來同朕下一盤?眾大臣深知皇上的棋藝高明,誰也不敢與皇上對弈。這時,侍衛那仁福早就想同皇上對弈一盤,康熙看出他的意思,便說:一同玩玩無妨,朕不怪罪就是了。於是,那仁福就大著膽子與康熙對弈起來。

那仁福是個象棋迷,對弈起來連皇上兩字都拋諸腦後。只見那仁福節節推進,打得康熙只一味苦苦招架,察顏觀色的大臣見此情景,對康熙說:皇上,不好了!山下竄出一隻猛虎。康熙一聽,忙站起身來對那仁福說:朕先去獵虎,你等著,馬上回來與你下完這盤棋!那仁福聽了,只好等在棋盤旁。

其實,大臣見皇上棋勢已成敗局,便故意引皇上下山。而康熙只顧追找老虎,越走越遠。等他回來,又餓又累,早把下棋的事忘得一乾二淨,用完晚飯就在行營中休息了。

第二天,京城有政務報來,康熙在大帳裡處理了一天奏摺,傍晚時分才得以出來透透氣。溜達到這座大山跟前,抬頭見到那棵松樹,才想起那地方還有一盤棋沒下完呢!等他匆忙趕到松下,見那仁福仍然雙膝跪地,紋絲不動。康熙見了,非常感動,急忙上去攙扶那仁福,說道:君而無信,何以為君?那仁福跪了兩天,兩腿早已麻木,哪裡還站得住?撲通一聲栽倒在地。康熙見了更加難過。自此以後,康熙引以為鑑,再也不失信於人了。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7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帶上了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胤祄。沒想到,由於一路風餐露宿,胤祄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慮萬分,將小兒抱在懷中,不分晝夜,親自照料,並急令御醫趕來為胤祄療治。胤祄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轉,康熙帝欣喜若狂,說自己因此而獲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祄病情急劇惡化,初四就夭亡了。

胤祄病死後,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為兄長的皇太子允礽,在弟弟病了的時候不聞不問,等胤祄病死後仍是漠不關心,其極端自私的本性完全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由於皇儲關係十分緊張,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驅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間到皇父帳前窺視動靜,平日也派親信偵察康熙帝起居,探聽有關訊息。康熙得到別的王子的密報,說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從帳篷外面偷偷往裡窺探嗎?康熙聽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將官集合在一起,把太子用鐵鏈捆起來,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們全捆起來,氣憤至極的康熙也顧不得許多,當著朝臣的面痛數太子的罪惡,說:你太不像話了!太過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遠遠在我之上,竟然還不知足去私拿國庫的錢!讓你去南巡,你就強迫當地的官員督撫給你進奉金銀珠寶;你還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盤剝百姓,私吞外邦進貢的物品!不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慮萬分的情況下,你竟然無動於衷,毫無忠孝義悌,更有甚者,竟然夜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窺視,看我死了沒有;派人監視我的一舉一動,使我整天提心吊膽,覺得自己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人給毒死、刺死了!說到這裡,英武一世的康熙突然失態,痛苦地撲倒地上大哭。他憤恨地說,像你這樣的人又有何德何能繼承祖宗的家業!於是宣佈把太子胤礽廢掉。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8

康熙幼年智勇雙全除鰲拜的故事一直是歷史文學作品裡的熱門主題,雖說是一朝之君,但小小年紀如何清除頑黨,或許幕後的推手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角色。

玄燁繼位後,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太后,則別無可否,惟唯諾而已。”可見孝莊放手使用,四輔臣權力很大。加之缺乏監督、約束的機制,輔臣中個別人逐步走上結黨營私、擅權亂政之路。

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某些政見不同,輔臣中兩黃旗的索尼(正黃旗)、遏必隆、鰲拜(鑲黃旗),與正白旗蘇克薩哈的關係日漸緊張。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鰲拜居功自傲,權力慾逐步滋長,他聯合遏必隆,擴充套件鑲黃旗實力,擅殺朝中與自己存有積怨的滿臣,專橫跋扈的作風愈來愈顯著。

四輔臣於輔政期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然而對處理滿漢關係,卻採取保守、倒退方針,在恢復祖制、首崇滿洲的旗號下,歧視漢官,使後者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當時,反清復明的戰火尚未完全平息,經濟凋敝,百廢待興。因滿臣還缺乏治理經驗,又不能與漢官密切合作,以致大大妨礙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而一些投機分子逐步取得輔臣信任,為非作歹,更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玄燁親政前夕,已是“學校廢弛而文教日衰”,“風俗僭越而禮制日廢”,地方、朝中弊端叢生。

玄燁年齡還小,對此自然難以應付,但政治經驗豐富的孝莊,卻不露聲色地密切注視事態發展,在繼續任用輔臣的同時,採取了一些防患於未然的措施。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日,稟照祖母慈諭,12歲的玄燁舉行大婚典禮,索尼的兒子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正位中宮,遏必隆之女落選,成為皇妃。

在為孫兒擇立皇后時,孝莊捨去遏必隆之女,選中赫舍里氏,旨在防範鰲拜借鑲黃旗之女成為皇后之機,進一步擴大實力,同時也是針對主幼臣驕的情況,對清朝元老索尼及其家族予以榮寵的籠絡措施。

孝莊此舉還改變了皇太極和福臨時期,皇后莫不出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慣例。這並不意味著忽視滿蒙貴族聯姻政策,而是從鞏固皇權、安定政局的現實需要出發,反映出這位傑出女性的戰略眼光與靈活策略。

玄燁大婚標誌少年皇帝正在步入青年,其親理政事已為期不遠。換言之,孝莊是以此為孫兒早日親政制造輿論,打下基礎。

當鰲拜得知玄燁選後的結果時,因希冀落空,“心懷妒忌”,氣惱萬分,竟與遏必隆一起入宮“奏阻”。這恰恰證明孝莊此步棋的巧妙:既分化了四輔臣,使索尼同鰲拜之間出現芥蒂,又促使索尼更為效忠皇室,增加了皇室的力量。不過,從其後情況看,孝莊這時對鰲拜還未完全失去信任,仍希望他在輔臣任內能夠善始善終。

康熙五年(1666年),發生圈換土地事件。鰲拜在索尼、遏必隆支援下,將清朝入關初期圈佔土地時分配給鑲黃旗與正白旗的土地,強行互換,並再次圈佔大量土地,致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加劇了滿漢民族矛盾。三輔臣還不顧玄燁的反對,矯詔將反對此舉的大學士管戶部事務蘇納海(正白旗)等三名大臣處死,造成一大冤案。這一事件說明,鰲拜並未領會孝莊的包容苦心,在擅權亂政路上愈走愈遠。因此,孝莊也相應採取了進一步措施。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日,玄燁“躬親大政”,輔臣“仍行佐理”。孝莊特為孫兒收權安排一過渡階段,以使他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同時也讓輔臣有個適應過程,將他們因交權而產生的失落感,減少到最低程度,從而保證此次權力交接穩妥進行。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去世後,鰲拜成為首席輔臣,遏必隆對他亦步亦趨,蘇克薩哈更加孤立。玄燁親政伊始,蘇克薩哈請求“往守先帝陵寢”,以期迫使鰲拜、遏必隆也辭去輔政。鰲拜為清除異已,獨掌輔政大權,竟羅織蘇克薩哈的“罪狀”,企圖將他置於死地。儘管玄燁堅決反對,但鰲拜等不肯罷休,一連七日強奏,竟將蘇克薩哈及子孫全部處死,並籍沒家產。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9

孝莊被譽為清朝興國太后。她13歲進宮,六十二年中輔佐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三朝皇帝主政,為清初國家的統一和政權的鞏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孫子康熙這樣評價他的祖母:如果沒有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天的大清。

康熙皇帝對孝莊感情深厚,盡心奉養祖母,每日一定到祖母宮內問安,在祖母膝下承歡,並且常於得閒時陪祖母出遊。一次,康熙皇帝奉祖母壹恣旨詣五臺山捻香拜佛,因擔心山路崎嶇,車行不穩,康熙特備下八人抬暖轎,隨行在出行人馬之後,在車馬難以行走時,康熙及時召暖轎到祖母跟前,請祖母乘暖轎,並下馬親自替祖母扶轎前行。孝莊不無感動地說,像這樣的車轎小事,皇孫都親自過問,這就是大孝啊!

康熙出行時,如果祖母不能同行,他時時不忘將自己的行蹤向祖母報告。康熙二十一年春,康熙以平定三藩之亂,率眾東巡盛京祭告祖陵,同時巡邊設防,加強東北地區的軍事防禦。當車駕行至吉林烏拉時,康熙與官兵一起捕魚,收穫頗豐。康熙馬上想到了遠在京城的祖母,他當即命令將親捕之魚浸在羊脂中,差人快馬加鞭送到紫禁城中。

康熙二十六年孝莊終因年事已高病倒。康熙皇帝見祖母病重,心急如焚,他晝夜守在慈寧宮裡,衣不解帶,睡不安眠,所有的藥品及食物親加調理,送至祖母唇邊。祖母安睡時,他也不肯離去,隔著幔帳靜候,席地而坐,一聽到皇太后的聲息,立即到榻前,凡是祖母所需,親手奉上,在孝莊病重的一個多月裡,康熙一刻不離開祖母的病榻,而孝莊疼愛孫兒,常勸其回宮休息,但康熙皇帝都不肯離開。見祖母的病情越來越重,康熙每日至佛堂禱告,他在佛前許願,如果能讓祖母身體康復,自己情願用自己的壽命換祖母的陽壽。其情其景,催人淚下。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皇太后壽終正寢,壽75歲。康熙皇帝呼天搶地,哭無停聲,飲食不入口,在回顧往事時他感激地說,朕8歲時皇父殯天,10歲時母親崩逝,父母親的音容只依稀記得,全賴祖母撫育教誨整整三十餘年,每念教育的深厚恩情,哀痛實在難以自禁。賜封孝莊皇太后諡號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0

話說清朝的順治皇帝,為找個德才兼備的太傅,把太子玄燁也就是以後的康熙皇帝儘快培養成才,在文華殿擺下了御宴。席間,順治皇帝向群臣說道:“朕有一事不明,請眾愛卿給朕釋疑。”他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問道:“人言耳大有福,朕是君,爾等是臣,為何反而朕的耳朵小,眾愛卿的耳朵卻大呢?”

文武官員一聽,都驚出了一身冷汗,這可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眾人面面相覷,個個噤若寒蟬,文華殿的空氣好像凝固了一般。突然,有一人朗聲答道:“萬歲是龍,所以耳朵小;臣等是象,所以耳朵大。”

順治皇帝抬眼望去,回答問題的竟是列於朝班最後排的翰林庶吉士鄭天經。順治皇帝頓時來了興趣: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不敢回答,而一個小小的七品庶吉士卻敢直面龍顏,看來此人是夠有膽識的。但不知他的真才實學如何,便問道:“愛卿的回答是杜撰的呢,還是書籍上記載的呢?”

“臣在萬歲面前豈敢杜撰!這是寫在(《百藏經》第十三篇上的文字。”

此書是佛學鉅著,順治皇帝即命太監從藏書樓把書找來,竟是幾十捆竹簡,足有幾百斤重。鄭天經向前翻開竹簡,很快就找到了這句話。順治皇帝龍顏大悅,覺得太傅人選非他莫屬,便下了一道口諭,破格任鄭天經為太子太傅。

七品官一下子變成了二品官,若是別人豈不要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可是鄭天經竟還“得寸進尺”,啟奏道:“若讓微臣教太子,必須立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皇帝竟也連連答應,讓鄭天經與太子玄燁約法三章,成了師生。

年幼的玄燁,很貪玩,不好好讀書,但鄭天經絲毫不為皇權所懼,該怎麼罰還是怎麼罰。

有一天,鄭天經讓玄燁背書,玄燁非但背不出來,還嬉皮笑臉的,鄭天經勃然大怒,便緊緊拽住玄燁,兩人同跪在太陽下。六月驕陽似火,玄燁熱得汗流浹背,皇后見了,心疼地一把抱住玄燁,大罵鄭天經不通人性。她還氣急敗壞地吵吵嚷嚷:“我的兒子讀不讀書,將來都要做皇帝,何必要受這般窩囊氣!”

鄭天經聽了,氣得一時竟忘記了臣子的身份,對皇后義正辭嚴道:“臣身負教誨國之儲君大任,只牢牢記住了一條理——樹不剪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兒童不讀書,定然變蠢豬!這書讓臣教臣就教,不讓教,臣就回鄉下躬耕隴畝去!”說著脫下了官服,扔掉了頂戴花翎,揚長而去。

鄭天經回到住處打點行裝,還沒有離開宮,便有一太監飛奔而來,傳下皇帝口諭,宣他到東宮去。鄭天經昂然來到東宮,見玄燁正跪在順治皇帝的腳下,他心裡就明白了,便也跪倒在地,為太子求情。順治皇帝親自攙扶起鄭天經,給他賜了座,又喝令玄燁道:“小奴才,快給你的恩師跪下!”

旁邊的幾個大臣都勸諫道:“不可不可,哪有儲君給臣子下跪之理?”

“天地君親師,世間五至尊,誰人不拜?誰人不跪?難道玄燁這個當學生的就不能給恩師下跪?”

玄燁規規矩矩地跪在了鄭天經面前。

自此以後,太子玄燁再也不敢在太傅鄭天經跟前放肆,且虛心求教,而鄭天經從太子的進步中也漸漸喜歡上了這個既聰明又頑皮的學生,師生相處甚歡,太子玄燁不覺也成了博學之士。

在康熙皇帝繼位的前一年,鄭天經由於身體欠佳,便乞準退隱,回到了故鄉蘇州。

歲月如梭,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這時的康熙已經捉鰲拜,滅三藩,成為成震四方的一代英主。

康熙在下江南時,路經蘇州,又想起了當年苦心把自己培養成才的鄭天經老師,便想前去探訪他。鄭天經聽說康熙要駕臨忐忑不安起來。他耄耋之年,膽子越變越小了。想起當年執教太子時的過分嚴厲,就有些後怕。且由於他長期隱居山林,也不知道當年的太子,現在的康熙性情變得如何。如若追究起來,鄭家可有滅門之災啊!鄭天經不由陷入苦苦沉思之中。

第二天,康熙鑾駕到了鄭府,只見鄭府已經孝幔高掛,喪聯貼起,鄭府裡的人全都披麻戴孝,放聲痛哭——原來恩師鄭天經已於昨晚與世長辭了。康熙聞訊放聲大慟,三步兩步搶到靈柩跟前,手扶靈柩,邊哭邊訴;“學生來遲了一步,竟無緣見到先生一面!”內心悲痛的他,讓人開啟棺蓋,以瞻恩師遺容,悲慟處不由吟起念師祭文。

當康熙唸到“感念師恩,感念師情,眼泣淚血,心如刀絞”時,棺材內平躺著的鄭天經,突然坐了起來,拉住康熙的手泣不成聲。原來這是鄭天經使的詐死之計。心想皇帝見他已經死了,也就不會再株連他的家族了。結果事情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隨行的文武大臣,看到這種師生情深的感人場面,也不由動容。宮廷畫師姜嘉瑜,感動於康熙與鄭天經來之不易的師生情誼,畫下了金殿選師、東宮跪師、鄭府哭師三幅畫,讓此情此景在畫中得到了永恆。後來,康熙將這三幅畫帶到了京城,掛在了自己的寢宮裡,留作永久的紀念。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1

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叫玄燁。他自幼聰明好學,立志做一個賢明的帝王。玄燁六歲那年,有一天和哥哥福全等人一起去給父親請安。順治皇帝把他們摟在懷裡,問他們長大以後願意做什麼樣的人。福全說:“願意做一個賢王。”玄燁說:“願意效法父皇。”玄燁小小年紀便說出這樣的話來,使順治皇帝十分驚異。

玄燁八歲那年(順治十八年),順治皇帝病死了。臨死以前,他指定玄燁做繼承人。因為玄燁年紀太小,還不能料理國家大事,順治皇帝又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人做輔政大臣。這四個輔政大臣都是上三旗的貴族。按照滿族習慣,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歸皇帝統轄,稱為上三旗。上三旗的臣民是皇帝的私人奴僕。順治皇帝鑑於以前多爾袞專權的教訓,把兒子託付給了四個忠心耿耿的奴才,便覺得十分放心了。第二年。玄燁登上皇位,宣佈建元康熙(康熙元年為公元一六六二年)。小皇帝每天不是讀書就是遊玩,朝廷大權都掌握在輔政大臣手裡。

本來順治皇帝在位的時候,根據漢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改革了一些帶有奴隸制殘餘的政策,例如,宣佈停止圈地等等。可是四個輔政大臣曾經從圈地中得到好處,所以反對這些改革。順治皇帝死去不久,他們就重新圈佔了土地三百八十垧(一垧為十五畝),康熙三年,又圈佔土地十三萬垧。他們還恢復明末加派的練餉(練兵用的錢),每年向人民多徵收幾百萬兩白銀。不久,因為練餉實在徵收不上來,又不得不宣佈廢止。

在四個輔政大臣當中,鰲拜是最跋扈的。他把自己的兒子和親信都安插在內大臣、大學士、六部上書等重要位置上。國家大事多是先在家裡商量好了,再拿到朝堂上宣佈。康熙皇帝漸漸長大,也漸漸懂事,對有些事情有他自己的看法。鰲拜決定了的事,要是康熙皇帝不同意,鰲拜就終日在朝廷上吵鬧,非逼得康熙皇帝點頭不可。哪個大臣敢提出異議,他就尋個藉口殺掉他。有一次,康熙皇帝想指定一個人當戶部尚書。鰲拜卻想安插他的一個親信,但對皇帝親自指定的人又不好駁回去,於是,他下命令讓這兩個人同時擔任戶部尚書。可見,他的權力已經超過皇帝了,這是封建帝王根本不能允許的。康熙皇帝從小受皇權思想薰陶,五歲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按他自己的話說:“日日讀書,必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欺人。”他讀書還要刨根問底,當皇帝當然更是認真。輔政大臣,特別是鰲拜這樣侵奪他的權力,他都記在了心裡。

六年過去了,康熙皇帝已經十四歲。根據順治皇帝的先例,他宣佈親政,這時候,輔政大臣索尼已經死了,蘇克薩哈因為跟鰲拜有矛盾,被鰲拜誣陷為反對皇帝親政,置於死地。遏必隆則處處附和鰲拜,只從他的支配。現在,既然皇帝已經宣佈親政,鰲拜本來應把權力交給康熙皇帝,可是他不但不這樣做,反而比以前更加專橫了。

康熙皇帝不甘心這樣長期受鰲拜的控制,就想制伏鰲拜。但是他知道鰲拜長期掌握朝廷大權,樹大根深,很難對付,只要稍不謹慎。就會走露風聲,打草驚舌。他為這件事動了一番腦筋,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按清朝的規矩,下令選了一部分滿族權貴的子弟,在自己身邊供差遣和充當貼身侍衛。這些侍衛的年齡跟皇帝差不我,都是一些體格健壯,腰腿靈活的少年。從此,康熙皇帝每天和身邊的少年侍衛做相撲遊戲,練習摔跤。鰲拜進宮辦事,他也毫不在意,照樣玩得熱熱鬧鬧。鰲拜見了,感到好笑,心想:“這群孩子,真是淘氣。皇帝也就知道打鬧罷了。”就更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裡了。

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五月的一天,鰲拜假稱有病不去上朝,還放出風聲,說皇帝應該到他家去探望。康熙皇帝聽到風聲,果然親自到了鰲拜的家。他剛走進鰲拜的臥室,就見鰲拜神色十分緊張,雙手按住床沿,顯出慌張的樣子。一個御前衛士見此情景,便快步走上前去,揭開床蓆一看,原來下面藏著一把利刃,隨著小皇帝一陣大笑,衛士們都橫眉立目,怒視著鰲拜。鰲拜更緊張了,渾身打著哆嗦,心想:“這下完了。”誰知康熙皇帝笑過之後,擺擺手說:“刀不離身,這是咱們滿族的舊習慣嘛!不足為奇。”說罷,他詳細地詢問了鰲拜的病情,囑咐他好好調養,又對左右侍候的人囑咐了幾句,便起身回宮去了,鰲拜這才鬆了一口氣。

幾天之後,康熙皇帝得知鰲拜要進宮奏事,就把那些每天跟他摔跤的少年侍衛叫到身邊,說:“你們是怕我呢,還是怕鰲拜?”侍衛們齊聲說:“我們只怕皇上。”康熙皇帝激動地站起來,高聲說:“鰲拜做為輔政大臣,違背先皇的重託。他譭棄祖上定的國法,處處安插親信,排斥異己,擅殺大臣。那天的事你們都見到了,他膽敢害到我的頭上來了。國家大事,他都是在家裡商量好了,才向我啟奏。這樣下去,我這個皇上還能做什麼?大清國立國不長,照他這麼專權,何時才能安定,富強?”他見小侍衛們很氣憤,又放低了聲音說:“你們雖說年紀輕輕,可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我要靠你們除掉這個老傢伙!”侍衛們聽完,一個個摩拳擦掌地叫了起來:“聽皇上吩咐!”康熙高興地說:“好!等會兒鰲拜來了,你們看我的眼色行事。”

過了一會兒,鰲拜進宮來了。他像往日那樣,大搖大擺地走著,還沒等站穩腳跟,康熙皇帝便使了個眼色。那夥少年一哄而上,拳打腳踢,連拉帶拽,將他推倒在地。鰲拜本來身經百戰,是一個受過“巴圖魯”(滿語“英雄”的意思)封號的武將,可是他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還以為這是小孩子跟他鬧著玩呢!等他看清了小皇帝冷峻的面孔,聽清了小武士憤怒的喊話的時候,才猛然醒悟過來:皇帝已經對自己下了手。然而,這已經晚了。他平日根本不放在眼裡的那班小孩子們,現在已經捆住了他的手腳,他不能動彈了。

當下,康熙皇帝召來了議政王和大臣,命令他們審訊鰲拜。議政王和大臣們平日都痛恨鰲拜的專橫,一樁樁地列舉了鰲拜欺君罔上等三十條罪行,一致要求將他處以死刑。鰲拜聽說要把他處死,也顧不上什麼君臣之禮,在朝堂上一把脫下上衣,坦露出身上的傷疤,說:“這都是老臣跟隨先皇打仗留下的呀!”康熙皇帝點點頭,說:“念他效力年久,軍功顯著,免死。”於是,鰲拜被終身監禁。他的`死黨則被一網打盡,處死的處死,判刑的判刑。

十六歲的康熙皇帝機智地擒拿權臣鰲拜,掃除了他自己掌握朝政的一個大障礙。從此,他精力充沛地全力治理國家,開始了他傑出的政治生涯。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2

康熙十二年,吳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兒子吳應熊在京師與許多奸人勾結在一起,為吳三桂通風報信。康熙帝聽了大學士王熙的建議,把吳應熊囚在獄中。幾年之內,吳三桂佔據了長江以南的許多地方,氣焰十分囂張。他給康熙來了一封信,提出要劃江為國,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釋放在獄中的兒子。康熙閱後,龍顏大怒,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佈處死吳應熊,讓吳三桂斷了這念頭,並把京師的禁衛軍也調去征伐叛軍。散朝後京城到處都貼出告示,明日午後當眾處斬吳應熊,以示國威。

訊息傳到了吳應熊的額附府,吳應熊的夫人和碩長公主(康熙的姑姑)換上黑衣素服,直奔暢春園的慈寧宮,見到額娘孝莊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莊太皇太后看在兩個孩子的份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個明曉大義的老人,但一見女兒這樣悲慟,也揪心斷腸般地滴下了老淚,雙手扶起女兒,答應去跟孫兒說說。

不料康熙正好也來到慈寧宮,在門外已聽知一切。他快步進屋,向太皇太后叩拜道:皇祖母,您平日教誨的得國得眾之道,孫兒時刻不敢忘記,別的事孫兒可依您千件萬件,這件事只能恕孫兒不孝。一番話說得太皇太后無言答對,只能怔怔地看著康熙。

康熙看著那淚痕滿面的和碩長公主,單腿下跪,說道:姑姑,您的苦處侄兒知道,可是,您知道我愛新覺羅一族,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於非命。如果不殺吳應熊,吳三桂一定以為朝廷軟弱可欺,更加囂張,又不知多少百姓妻離子散。姑姑,恕侄兒不能孝義兩全。

和碩長公主沒等康熙說完,她扶起康熙,說:姑姑我不怪你。說罷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時三刻,吳應熊人頭落地,大長了清軍計程車氣,滅了叛賊的威風。沒幾年,吳三桂便軍敗身亡,為禍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徹底蕩平。朝廷內外,對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後的日子裡,康熙不僅親自過問和碩長公主的生活,還把吳應熊的兒子接到宮裡來伴讀。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3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是一代英明君主。他在位的六十一年裡,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傳說。

山達哈是滿語,就是天花的意思。在過去,天花可是傳染病。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過去,這種疾病曾帶給人類的是現在人們無法想象的災難。

滿族有個風俗,小孩子出了天花,大人們常在胳膊上、戴塊小紅布條,門上掛塊小紅布,做個標識,讓鄰居們知道。傳說,這就是從康熙皇帝那會兒留傳下來的。

有一次,康熙皇帝巡訪吉林烏喇,心情很不錯。可就要起駕回宮之時,遇到了一件讓他食不甘味夜不成眠的事情。

是什麼讓一代君主如此心焦如焚呢?原來,有一天,康熙皇帝微服私訪,到小白山一帶,正要欣賞山上的景緻,忽見野地裡扔著不少穀草把。康熙好生奇怪,走過去一瞧,穀草把裡卷著的竟是死孩子,有的還半露著身子,慘不忍睹。康熙久居深宮,還是頭一次見到,就問隨從大臣熊賜履,這裡為什麼有這麼多小孩兒的屍體,熊賜履稟報說:“聖上,烏喇鬧山達哈,已蔓延多時。”康熙皇帝小時候也患上過山達哈,嘗過出天花的苦頭,心想,自己貴為皇帝,尚切吃了不少苦頭,更何況缺銀少藥的普通百姓?所以,見到這種情景,康熙不由心如刀絞。這時,又有不少百姓前來扔掉剛剛死去的孩子,康熙再也沒興致去遊小白山了。

康熙回到行宮後,茶飯不思,提筆寫下了“悽慘”兩個大字。這時,鎮守烏喇的大將軍巴海進宮,見皇上桌上寫的字,有些莫名其妙。巴海是個粗人,他略通滿文,漢文卻一個大字不識,如今一見皇上寫的兩個漢字,以為皇上在練字,所以,並沒放在心上。

巴海一家世代簪纓,為皇朝立下汗馬功勞,所以,巴海深得康熙賞識,特命其鎮守家鄉烏喇。康熙就問:“老將軍,朕此次東巡,是否可謂與萬民同樂?”巴海說:“聖駕東巡,萬民歡騰,烏喇生輝!”

“事情恐怕不是這樣吧!”康熙將自己剛剛寫就的條幅遞給巴海,然後走進內室去了。巴海捧著條幅,不知皇上為什麼不開心。不過,這巴海粗中有細,他把這個條幅拿去讓識漢字的手下看,手下告訴他,這兩個字是“悽慘”。巴海有些坐立不安了,皇上寫這兩個字讓他看又是什麼意思呢?難道,皇上這次東巡烏喇之行並不開心?於是,巴海就找到了隨駕大臣熊賜履。

這熊賜履別看是個漢官,卻通滿漢兩文,和巴海私交甚厚,當他聽巴海提起皇上寫了“悽慘”兩字後,也為巴海捏了一把汗。就在巴海琢磨著皇上這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時,接到了皇上讓他去行宮的通知。走進行宮,遇上熊賜履,熊賜履告訴他,皇上去小白山微服私訪,得知“山達哈”蔓延,所以心裡著急。

巴海一聽就覺得委屈。為什麼呢?滿族人自古不信郎中,有病叫魂,重了請薩滿,死於山達哈,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巴海心想,皇上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呢?皇上寫下這兩個字,雖然沒有當面批評他,卻也是認定他失職呀!

巴海進了行宮,一見皇上召集了好多王公貝勒,並沒有動怒,巴海這才放下心來。康熙賜座,問巴海:“愛卿,朕當年在避暑山莊問你的話你可還記得?”巴海想了想說記得。康熙說:“既然記得,那就說說,當時朕問你什麼了?”巴海不假思索地說:“那時候皇上問我,民安否?我說安;體壯否?我說壯。”康熙這才問道: “那時候,你說民安體壯,那現在呢?”巴海一聽,趕忙伏地請罪:“奴才罪該萬死!”

康熙將他攙扶起來說:“此事朕也不怪你,朕也有責任。你就坐著慢慢給朕講來。”巴海見皇上如此大度,就說:“皇上,恕奴才直言,山達哈乃是天災,非人力可敵呀!”康熙說:“山達哈為天災,但可用藥診治,烏喇流人中可有郎中?”巴海搖頭說不知,康熙問他為何不去探訪一下,巴海說:“奴才管文管武,不知還要管醫。”康熙聽巴海這麼一說,有些不悅了,說:“將軍乃民之父母,就應體恤百姓,哪能不管百姓的死活?”巴海一見皇上生氣了,就又跪下請罪,康熙說:“這是幾朝陋習,朕並不怪你,那你就陪朕到小白山去一趟吧。”

於是,君臣兩個化裝成普通百姓,去小白山微服私訪了。這天,他們走到一個小屯子,忽見屯子裡有一群人圍著一箇中年漢子,嚷嚷著要把他扔到井裡去。這是怎麼回事呢?康熙皇帝就走過去問其中的一個老者。老者指著漢子說:“這個人在井裡下毒,想毒死我們全村人。”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4

但凡大部頭的書,都會牽連一些士人因字獲禍,《四庫全書》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時期,江西的舉人王錫侯就因為改編《康熙字典》,編寫《字貫》,遭遇了殺身之禍。

《康熙字典》於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一月十三出版,總纂官是陳廷敬,此人頗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康熙曾經給他寫過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的楹聯。

陳廷敬原來的名字是陳敬,中間一個廷是因為才高一籌,殿試第一名,順治皇帝特別賜予的。因為才華橫溢,為官正直,陳廷敬從廷試那一刻開始就步步高昇。康熙四十二年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1710年,康熙皇帝命他與張玉書一起主持編纂一部字典,本來張玉書擔任總纂官,陳廷敬輔助,第二年,張玉書病逝,陳廷敬繼任總纂官。

王錫侯因善於考證字音字義,所以對《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發現《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按照筆畫查字,使用者總是會查到字卻不能知其所有組詞用法,而且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絡。於是他就想把讀音或意義相同、相近的字,彙集到一處編寫一部名為《字貫》的新字典,並很快出版了。

因仇家尋釁告發,江西巡撫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議革去王錫侯舉人頭銜作為懲罰。乾隆看到奏摺,初定為是妄行著書立說。然而待他翻看《字貫》後發現,王錫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諱直書無所避諱,不禁勃然大怒,下諭說王錫侯罪不容誅,應該按照大逆不道的條例定罪。斬了王錫侯,就連王錫侯的兒子、孫子也一起被處決;江西巡撫海成,因上奏所擬刑罰太輕,替罪人說好話,也被治罪,判為斬監候,秋後處決;原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史馮廷丞等人因為看過《字貫》一書,卻沒能檢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職……上上下下牽連近百人。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5

康熙帝上五臺山禮佛,住在臺麓寺行宮。黃昏時分,康熙出來散步,忽然見到一隻斑斕猛虎從對面的山上一步一步走下來。康熙見了,從侍衛手中取過弓箭,射死那隻老虎。虎死後,康熙又後悔起來,說:一般的老虎應是從山上竄下來,而這隻老虎是一步一步從山上走下來的,很明顯這隻老虎是前來迎駕的,怎麼說是傷害人的?侍衛們一聽覺得有道理,為了向這隻老虎表示歉意,把死後的老虎抬進寺內庭院裡,在特製的木架上供起來。供桌上香菸繚繞,供品堆積如山。並將紅崖村改為射虎川。當老虎肌肉腐爛後,取出爛肉,以草填之,眼嵌玻璃球,移到天王殿內展出,栩栩如生。

據《聖祖實錄》記載,康熙在他晚年時,公佈過一個打死野獸的數字:虎一百二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十,麇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

這個數字是真實的,但不是康熙一個人打死的。跟隨在康熙身旁的西方傳教士南傳所寫的《韃靼旅行記》洩露了這個秘密。書中記錄了康熙二十一年的一次打獵情況。首先,康熙從御林軍中挑選三千名弓箭手,他們按著一定的順序和間距,列隊繞著山峰,向兩側擴充套件,圍成一個直徑三里的環形。等所有的位置固定以後,全體成一條線向前進。前面無論是谷澗,還是荊棘深叢,甚至是險陡的山崖,任何人都必須攀涉,不準左右串動,離開隊伍。就這樣,橫越谷澗和山嶺,把獸類圍在這個環網中,再漸漸地圍到一塊沒有樹木的低地。然後,三千名武裝士兵連同王侯百官,步比步,肩比肩地窮追那些從洞穴中、棲息地被趕出來的獸類。那些獸類東竄西逃也找不到逃路,終於力竭就捕。用這種辦法,僅半日間就抓住三百多隻牡鹿、狼和狐狸以及其他野獸。很明顯,康熙打獵,是把眾人圍獵之功,記在自己一個人身上了。

康熙的歷史故事 篇16

康熙帝即位的時候,年紀才八歲。按照順治帝的遺詔,由四個滿族大臣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叫做輔政大臣。四個輔政大臣中,有個叫鰲拜,仗著自己掌握兵權,又欺負康熙帝年幼,獨斷專橫。別的大臣和他意見不合,就遭到排擠打擊。

清王朝進關後,用強迫手段圈了農民大片土地,分給八旗貴族.鰲拜掌權以後,仗勢擴大佔地,還用差地強換別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對。鰲拜誣陷這些官員大逆不道,把反對他的三名地方官處死了。

康熙帝滿十四歲的時候,親自執政。這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和鰲拜發生爭執。鰲拜懷恨在心,勾結同黨誣告蘇克薩哈犯了大罪,奏請康熙帝把蘇克薩哈處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鰲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爭了起來,後來竟揎起袖子,拔出拳頭,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氣,但是一想鰲拜勢力不小,只好暫時忍耐,由他把蘇克薩哈殺了。

從那以後,康熙帝決心除掉鰲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這些少年個個長得健壯有力。康熙帝把他們留在身邊,天天練摔跤。

鰲拜進宮去,常常看到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園裡摔跤,只當是孩子們鬧著玩,一點不在意。

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模大樣進宮去。剛跨進內宮的門檻,忽然一群少年擁了上來,圍住了鰲拜,有的擰胳膊,有的拖大腿。鰲拜雖然是武將出身,力氣也大,可是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練過摔跤的,鰲拜敵不過他們,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憑他大聲叫喊,也沒有人搭救他。

鰲拜被抓進大牢,康熙帝馬上要大臣調查鰲拜的罪行。大臣們認為,鰲拜專橫跋扈,擅殺無辜,罪行累累,應該處死。康熙帝從寬發落,把鰲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計除掉了鰲拜,朝廷上下都很高興。一些原來比較驕橫的大臣知道這個年輕皇帝的厲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親自執政後,大力整頓朝政,獎勵生產,懲辦貪汙,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漸漸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