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孺子可教的歷史故事-成語故事

孺子可教的歷史故事-成語故事推薦

導語:很多人問孺子可教是出自哪個典故?在這裡,小編為大家解答一番,歡迎瀏覽。

孺子可教的故事

張良是西漢初期著名的謀士。他年輕的時候,曾計劃刺殺秦始皇,刺殺計劃失敗以後,便隱居到下邳(在今江蘇睢寧西北)。有一次,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張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去,然後回頭對張良說:“小夥子,到橋下面去幫我把鞋撿上來。”張良毫不猶豫地照辦了。當張良把鞋子撿上來後,老人又對張良說:“給我穿上。”於是張良跪下又把鞋子給他穿上。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意思是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誨)!五天後一大早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張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橋頭,卻看到老人已經在橋上了。老人責備道:“和長者見面,怎麼能遲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後再來。五天後,雞剛叫張良就到橋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還是責備張良來遲了,讓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不到半夜就去橋上等,他等了好一會兒老人才來。老人可高興了,於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贈給他,讓他認真學習。

張良得到兵書後像是得到了寶貝一樣,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終於成了漢高祖劉邦的開國功臣。

後來人們就用“孺子可教”來讚揚年輕人有培養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誨。

相關閱讀

身無長物

東晉時期,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做過將軍、刺史等高官,還擔任過太子的老師。但是,他的家境並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當儉樸。

有一次,王恭跟隨父親到了會稽(kuàijÿ,今浙江紹興),因為那裡盛產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時帶了一領精美的竹蓆。

回到建康後,一個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見他坐的那領竹蓆既舒適又美觀,心裡非常喜歡,便對王恭說:“你從盛產竹子的地方回來,這樣的好席子一定帶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給我一領呢?”王忱笑笑,便答應了他。 王忱走了以後,王恭便讓人把竹蓆給王忱送了過去。因為僅有的一張竹蓆已經送給了王忱,所以王恭讀書、吃飯只好坐在草墊子上。

王忱知道這個情況以後,十分吃驚,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對他說:“我還以為你有好幾領這樣的席子呢,所以才開口向你要的,沒想到你只有一領。”王恭笑了笑,說:“看來你還不怎麼了解我。我在生活上從來沒有多餘的東西。”(原文是:“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後來,人們引申出“身無長(zhàng)物”這個成語,表示沒有多餘的東西。現在常用來比喻生活窮困,一無所有;有時也比喻為官清廉。長物,多餘的東西。

見微知著

一個遠道而來的阿拉伯商人在荒漠中尋找一頭走失了的駱駝,可是這位阿拉伯商人直到快走出荒漠也沒找到他的駱駝。他想先走出荒漠,到附近尋找一處可以安身的地方,因為夜晚即將來臨,一旦天黑之前還找不到住處,他就要和他剩下的幾頭駱駝在荒漠中過夜了。經常在荒漠中旅行的人都知道,那是十分危險的.。好在他遇到的一位當地人告訴他荒漠的邊緣就在前面不遠,走出荒漠很短的距離就可以看到前面的人家了,那裡會有人提供住宿和飲食。

當他牽著剩餘的駱駝在荒漠中一邊走一邊詢問遇到的路人是否看見過他那頭走失的駱駝時,他看到前面有一個人正坐在一個沙丘旁休息。於是他走到那人旁邊問:“請問你是否見到了一頭走失的駱駝?”

那人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他:“你的駱駝是不是有一條腿瘸了,而且還瞎了一隻眼睛,背上馱著的東西好像是穀子?”

阿拉伯商人高興極了,“你見過我的駱駝!你能告訴我它往哪個方向走了嗎?”

沒想到正當他臉上的笑容剛剛展開的時候,那人的回答就令他高興不起來了。那人說道:“我根本就沒有見到你的駱駝,我上面說的那些特徵都是我自己猜測出來的。”

“哪裡能猜得那麼準,是不是這個人偷走了我的駱駝?要不然他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呢?”阿拉伯商人心裡這樣想著,嘴裡也沒閒著:“你既然知道得這麼清楚,那就證明你肯定見過那頭駱駝,請你趕快告訴我駱駝在哪裡?”那人依然說自己沒有見過,然後又說:“雖然我沒有見過那頭駱駝,不過我應該可以推測出它是往哪個方向走的,根據我的推測,你很有可能找到那頭駱駝。”

越是聽到那人這樣說,阿拉伯商人心裡就越是感到懷疑,於是他就不客氣地對那人說:“一定是你偷了我的駱駝!你賠我的駱駝,否則我就要拉你去見法官。”而那人則始終不承認是自己偷了駱駝。就這樣說著說著,阿拉伯商人被激怒了,他堅持要拉著那人去見法官。

幸好在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一個法官,阿拉伯商人要求法官判那人有罪。法官最初也站在阿拉伯商人一邊———他也認為那人如果沒有見到駱駝的話就不會對那隻駱駝瞭解得如此詳細,而他又不承認,那其中肯定隱藏著問題。可是當那人帶著法官和阿拉伯商人來到荒漠中的一個地方時,經過那人的一番講解,阿拉伯商人和法官都表示冤枉了對方。

原來,那人帶他們去的地方正是他發現駱駝足跡的地方。他之所以會對那隻駱駝的情況瞭解得那麼詳細完全是因為他善於從細微處觀察。那人是這樣解釋他的推測過程的:“那頭駱駝的腳印三隻一樣深,而只有一隻腳印明顯比較淺,足以表明那頭駱駝很可能有一條腿瘸;而且那個地方的路兩邊都有一些細嫩的小草,而只有一邊的被啃光了,而另一邊卻絲毫未動,可以表明這隻駱駝那側的眼睛一定看不到東西;至於駱駝背上馱的東西,從道北京單場 路兩邊灑下的細碎穀子就可以看出來。”說完這些之後,那人接著對阿拉伯商人說,“透過對駱駝腳印的觀察不難看出那頭駱駝的前腳一直朝西,而且它一直是一邊吃一邊走,可以由此推測那頭駱駝很可能還會朝西一直走下去,而且走得不會太遠,你順著這條路往下走,應該會找到你的駱駝。”

果然,沿著那人指引的方向追了一段時間,阿拉伯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駱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聰明人見一葉可以知秋,愚鈍者往往是因一葉而障目,其中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們對細節的觀察是否敏銳、是否具有從微小事物中把握大局的統御能力。小問題可能會帶來大禍患,小變化可能引起大事件,千萬不要隨意忽略身邊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