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阿文的小毯子》課後反思

《阿文的小毯子》課後反思

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之一,透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表達能力。而對於小班的幼兒,尤其是剛來園的新生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部分為重點。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首先咬字要清楚,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其次是速度要適當,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最後在講述故事的同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較不易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麼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於幼兒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其實作為教師應該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了一點,但可以請多名幼兒回答,然後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再連起來講述一遍,再讓幼兒集體按順序連貫的講述,這樣會使幼兒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也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的積極一面,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