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一年級數學《6、5、4、3、2加幾》課後反思

一年級數學《6、5、4、3、2加幾》課後反思範文

本週二,聽了姚老師上的一節計算課——《6、5、4、3、2加幾》。看得出來,姚老師對教材的研究非常深入,對於教材的把握也十分的到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9、8、7加幾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匯入部分的口算情況來看,學生對於相關的已有知識還是掌握的十分牢固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本節課中,姚老師的教學理念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先是讓學生完成9、8、7加幾的口算題,然後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或者“你是怎麼算出得數的。”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即喚起了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新授部分,姚老師透過創設“小兔子採蘑菇”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找一找圖中的資訊,然後讓學生試著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並列出算式“6+5、5+6”,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姚老師採取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在鞏固練習部分,姚老師結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設計了大量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練習形式來鞏固“新授”中的計算方法,讓更多的學生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這些不同形式的練習,很大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掌握6、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姚老師還很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除了課本上的一題,還設計了教材之外的幾道題目,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本節課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

本節課課堂教學觀察的主題是:“觀察學生解題時出現的錯誤原因”。我觀察的學生是——陳思文,他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了以下錯誤:

1、玩轉盤遊戲,每人轉三次,他最多得了多少分?(有5分、3分、3分、4分、2分、1分)。他是這樣解答的:5+4+3=12。我想這個小朋友出錯的原因是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意思,以為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

2、判斷5+8=( )+5是否正確,一開始他判斷是對的,不過後來透過老師的提醒糾正了。這邊出錯的原因應該是一年級的小朋友還沒有完全理解“等號”的意義,左右兩邊要相等。我觀察的這個學生在計算方面是比較優秀的,不管是引入部分的十道複習題,還是新授和鞏固練習中的計算題,這個學生的正確率都是百分之百,而且計算的速度很快。這說明姚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是十分重視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的。

本節課雖然是一節計算課,但是一點都沒有枯燥的感覺,小朋友們都聽的很認真,我想關鍵還是姚老師在開課之前花了很大的心思,教學語言和練習形式都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